翁麗瓊
摘 要:為了重點分析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發揮民生保障效益,本文從資金管理角度分析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探討解決對策。
關鍵詞:基本公共衛生? 資金? 管理? 問題? 建議
目前,從國家衛健委到縣(市、區)衛健局,各級衛健部門高度重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尤其是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健康中國實施戰略”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全國落實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同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其資金主要用于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但通過分析近幾年項目資金考核情況,其資金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進而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健康持續開展。
一、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內容以及資金管理的現狀
(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主要內容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健康管理等12類項目。其中,在開展兒童健康管理過程中,要規范開展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等工作,加強兒童肥胖篩查和健康指導。
二是新劃入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地方病和職業病防治,重大疾病與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健康素養促進,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管理,人口監測,衛生健康項目監督管理等工作。
(二)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使用范圍
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有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具體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單位。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提供能力不足或沒有能力提供的服務項目,各地衛健主管部門可通過委托縣域內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向社會機構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
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經費籌集分配和撥付存在的問題
為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服務,項目經費由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共同承擔。中央采取“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辦法下達,地方各級財政安排必要的專項預算。國家對西部地區通過轉移支付方式,減輕了西部地區財政支出壓力。從國家績效考核情況看,中央、省、市級籌集情況較好,縣級地方經濟不發達,配套資金不足,擠占或挪用,延期撥付等影響了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項目的積極性。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會計核算不準確。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支出應當做好成本核算,支出主要用于開展基本公衛服務項目活動所發生的各種耗材,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不能直接進行結算的間接耗費,原則上應根據用房面積、職工數量、材料用量、工作數量、質量和時長等成本因素,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進行歸集。各地基層醫療機構成立公衛科,由于人力不足,一人承擔多個項目,待攤費用分攤不均。同一區域內核算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準確反映實際支出狀況。
(三)基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支付方式不先進
從國家2009年啟動項目以來,項目資金逐年增長,規模越來越龐大,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按轄區常住人口劃撥,無設置服務質量、老百姓滿意度作為基數。村衛生室的補助以村醫上報的數量為依據,沒有同服務質量為參數,直接發放現金補助。
(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不完善
2010年12月31日,財政部和衛生部聯合下發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社〔2010〕311號),這個資金辦法是項目啟動以來最高的依據,不過這個資金辦法使用范圍不夠明確,僅在第十三條指出“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規定使用補助資金,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償參考標準,將補助資金用于相關的人員支出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必需的耗材等公用經費支出”。由于2018年新劃入兩個項目,2019年又新增19類項目,導致基層單位在項目實行過程中如何更好使用資金帶來困難,那些謹慎的衛生院,擔心違反規定,預算執行度較低,結轉結余量較大。
(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監管力度不夠
目前項目資金專項檢查,有一年一次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隨機抽查,沒有被抽查到的機構難免會抱有僥幸心理。雖然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機關監督檢查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情況,起到了一些督促作用,但是使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衛健系統內部管理、監督、績效評價,當前部分醫療機構資金使用范圍、使用效果對社會公開力度不夠。
三、規范國家基本公衛服務項目資金管理的對策
(一)加快制定符合新規范的項目管理手冊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新劃入的原重大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項目中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做好改革銜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2019新增19類項目,相應權重分配系數會變化。各地要根據項目收費標準,參照國家基本公衛生新規范適時調整權重系數,出臺適合本地區基本公衛項目成本核算手冊。
(二)優化資金撥付流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基本公衛項目的資金由中央、省級、市級、縣區四級財政按比例進行籌集,籌集的資金通過層層下撥資金的方式,撥付到縣區財政,再由縣區財政撥付到衛健局,各行政單位根據上年的考核進度,下撥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導致項目資金在各級財政停留或被擠占,延長了資金撥付的進度。建議各級部門加快信息化建設,縮短層層下達的時間,結合“區塊鏈”技術直接分析下達基層醫療機構。
(三)有效同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督有機結合,提高監督管理
由于外部監管力度不夠,內部控制在基層衛生單位還處在建設初期,特別是少數偏遠地區衛生院,開展工作,無法取得正式票據,還未建立集中核算和專項核算的地區,存在支出瓶頸,需要有效的監督機制,靈活督促邊艱地區做好項目,方便報賬。建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當地財政、審計、紀檢監察機關、統計局、發改共同出臺相關政策,適時給予當地衛生院報銷相關政策,并將相關政策公布社會,明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預算和專項核算,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四)改革基本公衛生項目資金支付方式
以前按人頭村醫補助,做的好不好都拿到錢,從而導致服務水平不到位,老式報賬,大部分村醫手寫服務信息在紙上,根據時間要求交給轄區衛生院。今后需村醫先服務,服務對象評價,結合信息技術按指紋、身份證掃描,待信息入系統后,根據服務對象滿意度來發放補助。建議各地區可參照這種 “服務在先,付費在后”的資金撥付方式,努力改善村醫們主動服務本村老百姓的效率和質量。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為了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的管理做到專業化管理,有效反映出實際支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金管理,需要配置專職人員,把項目培訓和財務培訓一起學習,互相探討建立有效的資金管理體系,讓專業人員細化專項資金核算,新形勢下,財務懂業務,業務懂財務,做到業財融合,才能切實提高資金管理水平,發揮項目協同效應。
四、結束語
新形勢下加強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管理十分必要,加強國家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有助于加強權利監督,有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有助提高工作效率,防范重大風險,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健康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各級機構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的主管部門不能忽視基本公衛資金管理機制,要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合理分工,加強各項工作的監督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促使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能夠更好地為廣大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任海英.縣區基本公衛生服務項目資金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8年25期(9月).
[2]胡明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集體經濟第35卷第2期(總第396期)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