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校外培訓機構作為民辦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是新時代對我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往心里走、往實里走的具體體現。不斷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有序發展,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是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和使命。
一、法庫縣校外培訓機構的基本情況
隨著人民群眾對孩子學習需求的增加,我縣民辦教育機構發展迅速,截止到2019年9月底,我縣經教育部門審批注冊的非學歷民辦教育機構共37所。兩證齊全的機構共計17所。
這些機構基本能夠依法規范辦學行為,《辦學許可證》《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證》等辦學要件齊全、有效;注重對教育教學及安全工作的管理,有教育培訓工作計劃、教案,教育管理檔案較規范,并能按要求整改教育教學及安全管理工作;能嚴格執行收費標準并公示,能依法接受財務審計,為我縣教育事業做了有益的補充。同時,我縣范圍內還存在一些非法辦學(無證辦學)機構、黑補習班。
二、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背景
我縣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遼寧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按照《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教基廳〔2018〕3號)沈陽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的安排部署,精準把握校外培訓機構的功能定位,引導培訓機構健康發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過重負擔,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一)校外培訓機構的功能定位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我縣社會力量辦學主體逐年增多,全縣教育形成公辦與民辦、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一個時期以來,我縣民辦教育為全縣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規范有序的培訓教育環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豐富并擴展了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不斷獲取學校外的知識,及時了解新知識,拓展知識范圍與領域。
二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生的智力開發、保護和培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培養了學生探究實踐、自律守則、合作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四是培養了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社會責任感。
五是引入的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有利于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
(二)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問題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非法辦學現象依然存在
伴隨著民辦教育的迅速發展,“課外補課”這個現象對我們的教育整體生態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社會非常關注,也可以說是個頑癥。
隨著民辦教育機構逐年增多,不經審批,非法辦學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且漸呈蔓延態勢。非法辦學機構悄然興起,遍及城鄉,突出表現在無證幼兒園、無證私立班點、無證培訓機構等。
2.安全隱患問題突出
這些非法辦學機構安全意識淡薄,條件簡陋,管理不到位,安全隱患大。如果不能有效加以解決,將成為埋在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一旦出了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這些年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對學生安全事件倍加關注,只要在孩子身上發生問題,無論程度大小,一旦處置不力,很快就會掀起軒然大波。
3.模糊認識仍然存在
面對當前非法辦學依然存在、民辦教育機構的安全狀況很不樂觀的現實,需要我們轉變傳統觀念,摒棄清理整頓非法辦學和維護民辦教育安全穩定,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事這種慣性思想。摒棄民辦教育出了校園安全責任事故,只是問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局部思想;摒棄民辦教育不管不碰就不會出事的回避思想。
尊重生命,敬畏職責,構建平安校園,維護師生合法權益,才能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才能切實增強做好校外辦學機構治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三、校外培訓機構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學校資源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
主要體現在,學校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滿足不了學生多元化的需求。目前的校內教育資源配備水平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應試教育仍是主旋律。受體制機制和政策限制,學校自主辦學主動性沒收充分發揮,特色教育資源引進缺乏動力,校內外資源結合渠道尚未打通,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還有較大空間。
學生的個性化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在校外培訓機構中得到滿足,在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類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二)監管體制仍需完善
較大的教育需求導致有證培訓機構與無證培訓機構并存,這些培訓機構良莠不齊,數量又多;教學質量評價基本靠市場,有的教學場所在小區內,給監管部門的工作造成了較大壓力。
監管部門的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營商環境打造任重而道遠。一些機構依法經營意識不強,又受辦手續繁瑣、“門難進,臉難看”等原因影響不愿意辦證。還有一部分受利益驅使,不問興辦機構條件,這些機構便匆匆上馬,軟硬件達不到辦證所要求的基本條件。
常態化的多部門共同監管體制尚未形成,教育系統單打獨斗的監管勢單力薄。雖然各地都建立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聯席會議制度,但治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依靠短時間的多部門聯動就能夠完成。教育系統受人員編制限制,能投入到此項工作的人力十分有限。
四、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舉措
為進一步規范我縣民辦教育辦學秩序,消除民辦教育辦學隱患,縣清理整頓民辦教育機構工作聯系會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做了大量工作。
在各成員單位的聯合整治下,在法庫縣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和科學把控下,法庫縣的校外培訓機構規范辦學行為工作步伐穩健,成果逐漸顯現。
(一)聯合執法檢查
2019年7月,法庫縣政府副縣長主持召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聯合執法工作會議,法庫縣治理校外培訓機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領導參加了會議。
會上,縣教育局局長匯報了法庫縣校外培訓機構的基本情況,提出了校外培訓機構一些不規范情形,如提前教學、提供用餐、住宿等問題。
副縣長責成教育部門牽頭,公安、市場監督、稅務、民政部門配合,利用三天時間,對所有校外培訓機構進行聯合執法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培訓課程、班次、對象、收費金額備案情況;使用稅務發票收費、資金存入對公賬戶情況。
同時也提示機構負責人禁止招收住宿生、禁止辦食堂;禁止在職教師上課;禁止在職教師為培訓機構招生收取回扣等問題。對無證培訓機構下達了《關閉辦學機構停止辦學告知書》。
(二)明確具體要求
2019年9月,法庫縣召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辦學會議。教育局職成工作負責人總結了前一階段我縣校外培訓機構辦學的基本情況,對下一步規范辦學工作以及“迎國慶保平安”安全工作進行了認真安排。
教育督導室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功能定位、積極作用做了闡述。從講政治、明責任、促發展的角度為校外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從規范辦學、確保健康發展、服務社會、嚴格管理、確保安全五方面對校外培訓機構提出了具體要求。
會上,教育局與31家到會的培訓機構簽訂了規范辦學責任狀,責任狀中對社會反響強烈的在職教師補課、超范圍辦學、提供食宿等問題均做了具體要求。最后負責人對會議以及領導講話精神的落實、落細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保障
(一)加強黨的建設
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黨建工作,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引向深入。在不斷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只有不斷加強培訓機構的黨建工作才能保證培訓機構正確的辦學方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通過不斷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才能讓這些教育系統外的教育人有收獲、受洗禮、敢擔當,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為教育發展服務,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才能真正懂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
(二)注重科學評價
科學評價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搭建校內外合作平臺,打通校外優質教育資源進入校內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互惠雙贏。建立客觀公正、科學有效的校外培訓機構綜合評價體系,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為校內外資源的合作提供重要依據。
(三)發揮資源優勢
發揮教育系統的資源優勢,為校外培訓機構教學質量的提升助力。在法庫縣教育局的協調下,法庫縣有證校外培訓機構可以同步參加法庫縣教育研究中心開展的教研活動。這對于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能力的提升、教學水平的提高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對無證培訓機構主動規范辦學行為也將形成良性引導。
通過教研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是校外培訓機構對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的請求和期盼,在調研中得知情況后教育局非常重視,馬上聯系教育研究中心溝通解決,解決了培訓機構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四)加大執法力度
我們主動查擺問題,將職責擺進去,將自己擺進去,將問題擺進去,主動服務于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依法營造規范有序的辦學環境。在政府的牽頭下,積極溝通相關部門,按照聯席會議工作要求,加大聯合執法的力度,增加共同檢查的頻率,取締非法辦學機構,為校外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辦學環境。
我們將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為民服務思想和行動的引導下,督促校外培訓機構積極回應規范發展的總要求,在依法治國的今天,使我們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讓群眾滿意,讓政府放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責任編輯:李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