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荃
角色游戲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戲之一,也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發展幼兒社會化情感的主要途徑。如何才能讓幼兒在游戲中像成人一樣擁有自己的“職業”,并能投入地與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有序地開展自己的“工作”,這需要教師富有創意的指導,使游戲更好地發揮綜合功能。
一、照鏡子——開闊幼兒眼界
角色游戲絕非簡單兒戲,它是幼兒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開闊眼界是發展角色游戲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利用談話、觀察、情景表演等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
(一)分享經驗
每個幼兒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游戲中的知識經驗離不開家庭生活經驗的積累。例如,媽媽是怎么照顧寶寶的,理發員叔叔是怎么給顧客理發的,醫生是怎么給病人治病的等。教師通過主題性談話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讓他們能夠大膽地反饋、表達和分享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獲取更多生活趣事和生活經驗,為開展游戲做好鋪墊。
(二)實地參觀
幼兒期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如不同角色的職責、社會角色相互的關系等。因此,幼兒園可以聯系相關職業的家長提供參觀活動的地點,讓幼兒實地參觀,從而積累幼兒的社會經驗。
(三)情景演示
進行情景演示時,教師要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生動具體的動作表情,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角色行為。
二、造環境——創設游戲材料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玩具是游戲的中心,沒有中心,游戲就玩不起來。”由此可見,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有效的材料能推進游戲的順利開展。
(一)學校創設游戲材料
由幼兒園為角色游戲提供相應的硬件設施。如騰出足夠的空間,劃分相應的場地,讓幼兒順利進行角色游戲;提供“娃娃家”的家具、理發店和醫院等櫥柜、玩具套裝等,并由班級教師進行裝飾和擺放。
在角色游戲投放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界限性。要做到角色區域之間相對獨立,如閱讀材料適合擺放在安靜的地方,超市可擺放在人流量多并熱鬧的地方。每個區域間可以用柵欄和簾子等進行劃分,使幼兒明確各區域的分工,在游戲時目標清晰。二是轉換性。考慮到有的角色區域間要相互串聯與轉換,可以把相關的區域安排得比較近一點。如“娃娃家”和超市、醫院之間的擺放位置可以鄰近,便于角色間互相走動,相互鏈接,完成串聯。
(二)教師提供游戲材料
在投放材料時,教師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與幼兒學習、生活的關系,既保證游戲有序開展,又有利于幼兒思維發展。在游戲初級階段,教師首先給幼兒提供扮演角色所必須的成品材料,如“娃娃家”的廚房用具“鍋碗瓢盆”,理發組的“剪梳吹卷工具”等,逼真的主題玩具可以引起幼兒玩的興趣,促進幼兒較快地了解角色游戲的規則和增強游戲角色的意識。
(三)幼兒自制游戲材料
為了豐富角色游戲,讓游戲更貼近生活,可以鼓勵幼兒在家中收集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如果發現角色區域有缺失的物品,也可讓幼兒通過自制來完成。幼兒在自制材料的過程中,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發展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三、粗到細——提高游戲水平
角色游戲是幼兒了解社會、了解成人生活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模仿性。事實上,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仿成人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教師提供角色游戲的場景,創設角色游戲情節,讓幼兒從不同側面了解社會,這是角色游戲與其它游戲的不同。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幼兒探索和發展的過程,角色游戲的開展更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從粗到細。
(一)從認識材料到使用材料
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是游戲材料,只有在與游戲材料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真正意義地進行游戲活動。那么,怎樣充分挖掘角色游戲材料的價值就是關鍵,其中包括游戲材料的拓展。幼兒園應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和需求適時地拓展游戲材料,如“小吃店”中一直在用橡皮泥搓丸子,后來因“顧客”的需求,又增加了面條、餃子等,而且為了讓幼兒能制作更多豐富的食物,還開展了泥工制作活動,確保每個來“小吃店”的幼兒都會熟練操作。
(二)從單個區域到多個區域
對于第一次接觸角色游戲的幼兒,如果同時開放多個區域,幼兒會玩得很凌亂,沒有頭緒,玩不到內涵,所以應使其由易到難,逐區學習。讓幼兒對每個區域都了如指掌的基礎上,再增加其它角色,做到人人參與,難度逐步遞增。
(三)從了解角色到扮演角色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在角色游戲中,每個幼兒都扮演一個角色,對這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并進行模仿和創造,反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幼兒對所扮演角色的認可和領會情況直接關系到角色游戲的質量,因此,教師要關注幼兒角色扮演,增強其角色意識。
首先,使幼兒了解并融入角色之中。要讓幼兒了解到一個角色區域需要哪些角色,還要讓幼兒清楚地了解每一個角色的主要職責。對于在游戲中不主動的幼兒要予以格外關注,幫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的角色,觀察幼兒是否明確并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
其次,要關注幼兒角色扮演的穩定性。幼兒在游戲中有時會忘記自己的角色身份或產生角色錯位,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他們常不自覺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身份進行游戲,言行游離于角色之外,降低游戲質量,這就需要教師適當提醒,提高幼兒角色扮演的穩定性。
最后,逐步滲透角色游戲語言和角色游戲行為。在角色游戲中,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是游戲進行的必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有游戲語言和行為的滲透,角色游戲才會更精彩,富有生命力。
在角色游戲完成后,教師要對其進行評價,這是對幼兒游戲的一種間接指導,能有效促進教師深入到游戲中觀察、了解游戲的情況,改進指導方法,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角色游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十分有益,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幼兒教師應有序開展和加強對角色游戲活動的指導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指導水平,讓幼兒玩出高水平、玩出新境界,從而促進其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