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龍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方面,把二者聯結起來,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學校與家庭的合作在部分農村地區一直沒有取得好的進展,主要表現在家長的角色定位還不明確,家長與教師、學校缺乏交流和理解。因此,建設良好的家校合作的關鍵應該從改變家長角色定位開始。萍鄉市蘆溪縣張家坊學校在家校共育中,讓家長成為參與者、學習者、志愿者、指導者、決策者、并行者,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最終達到優化育人環境、形成教育合力的效果。
一、邀請家長,讓其成為參與者
學校采用分步選拔的方法,建立班級、年級、學校三級聯動的家長委員會,設立家委辦公室,打開校門,將家長請進校園。學校以三級家委會為中介,與家長形成了有效溝通;以學生為媒介,通過校園活動引導家長參與,使其成為參與者。
學校大力發展經典誦讀活動。在圖書漂流活動中,近1400名家長參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9.03%的家長表示愿意支持孩子參與圖書漂流、交換書籍活動,于是親子共讀活動應運而生。學校開設微信打卡閱讀和“成長在宣小”專題欄目,加強家校聯系。在讀書節活動中,開展親子互讀比賽,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比賽,體驗書香,不僅有利于打造活動品牌,更加深了學校和家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
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學校給學生布置“特別作業”,通過“親吻或擁抱媽媽一次”“種一棵小樹你也當媽媽”“給媽媽寫信”等作業形式,鼓勵學生對家長勇敢表達愛。寒假期間,學校布置創意作業,學生和家長共同朗讀文學作品并合影留念,完成相關的親子手工制作。親子作業的設置給予家長參與孩子學習的機會,也搭建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
二、幫助家長,讓其成為學習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是學校和家庭教育合作穩步前進的推動力。學校建立了“家長學校”,開設了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定期召開家長會,三個層面有機聯動。許多家長在學習中體會到了科學育兒的重要性,每次家校活動都愿意抽出時間參加。同時,學校組織開展了“萬師訪萬家”活動,全校100名教師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家中,與家長深入交流,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讓每位家長都能從中受益。
學校通過專家講座、學習交流、案列分析等方式,幫助家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如微信公眾號、家校交流群、LED屏、公示欄等。學校以蘆溪縣家庭教育講師團的“課堂下基層”活動為契機,聘請家庭教育講師走進校園,邀請家長來校聆聽專家講座,全年共組織各類家庭教育報告會二十余場。學校近二千名家長參加“五個類型的父母”“讓我們攜手做智慧家長”等講座,家庭教育講師團對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的困惑進行了指導解答,家長將學到的育兒方法運用到實際中,最終讓孩子受益。
三、激勵家長,讓其成為志愿者
學校開展通過各類家校活動,將“家校同盟”的概念不斷向家長傳送,家長與學校責任互推的矛盾得到緩解。通過三級家委會形成自上而下的家長志愿者團隊,自主招募家長志愿者,家長從不愿參與到自發參與,為全校學生保駕護航。
學校的升旗儀式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請家長志愿者在國旗下講話,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春季進入流感季節,醫生家長志愿者走進校園,為學生進行普及健康知識的講座;交警家長志愿者走進校園,為學生講解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家長們充分發揮不同職業的特長,對學生進行養成、衛生、安全等教育。
家委會的志愿者積極參與學校各類活動。學生上下學時,學校門口有家長志愿者維持秩序;藝術節上,指導員、籌備員、表演員、后勤員中都有家長志愿者的身影;運動會、讀書節、演講比賽、重陽節敬老等活動,家長志愿者更是積極踴躍參與。
四、依靠家長,讓其成為督導者
家長委員會作為一個與學校教育機構相對獨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組織機構,對學校工作進行有效地監督指導。如教師的教學情況、學生用餐情況、學校安全設施排查情況等,家長真正成為了監督學校的“第三只眼”。
開學時,家長提供校服訂制的建議和計劃;開課日,家長進入教室進行課堂評價;在學校大型考試期間,家長與學校教師一起對考風進行實時地檢查,做到公開化、透明化。學校通過召開家委會會議,廣泛收集家長對學校管理的建議,家委會在學校和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充當了協調者的角色。家長可以隨時對學校食堂進行檢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并提出建設性意見。每學期結束,家長與教師一起參加教師代表大會,對教師進行評價投票,參與討論學校的制度制定。
五、信任家長,讓其成為決策者
家長和學校共同的目標是“一切為了孩子”。對于家長,學校要給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盡可能地滿足家長的要求,賦予家委會更多的決策權。
學校研學旅行活動的路線和費用由家長委員會決定。家長委員會通過收集家長的意見,對活動地點進行考察,與旅行社、基地或營地就課程大致內容、費用等情況進行溝通、討論,形成方案。學校通過召開三級家長委員會,對主題線路進行討論,將相關信息傳達到每個家長。研學旅行中,家委會分工明確,負責現場拍照、安全保障、食宿安排、活動直播、微信制作等,研學過程中的實況通過新媒體平臺第一時間傳遞給所有家長。
在推動書香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家長志愿者發揮了主體作用。如家長委員會了解到學校正在編撰校本教材,掌握出版專業相關知識的家長主動聯系印刷企業,確定印刷要求,制定出版方案,選紙排版校對,整個印刷到發行都由三級家長委員會全權負責。
六、課題引領,讓其成為并行者
為了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長育兒的突出問題,學校成立了留守、隔代兒童家校合作教育課題研究組,該課題已成功列入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農村小學隔代教育問題學生的研究和準確的幫助策略”。
在課題引領下,課題幫扶團與家長一路并行。多次召開“隔代學困生”的家長座談會,請家教專家進行“科學育孫”的講座;制作“我行動,從點滴進步”的幫扶卡,與家長達成共識后,共同監管孩子在校、在家的學習和生活等成長情況。通過課題組教師與隔代家長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學校、家長的關愛,許多孩子的性格變得陽光開朗,學習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學校通過幫助家長、邀請家長、依靠家長等方式,讓家長成為參與者、學習者、志愿者、督導者、決策者、并行者,家校合作工作得到了縱深發展。學校把家長請進校園,通過全校師生攜手廣大家長搭建家校溝通平臺,增強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構筑學生成長的橋梁,共同鋪就學生成長的道路。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