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擁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與民族意識,其中在傳統文化當中漢語言文學,不僅是我國傳統的人文學科,同時還是我國傳統精神文明的體現。但是,隨著當前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的企業在進行人才選擇的時候都會偏向復合型人才,這也就說明只有單純的理論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正因如此,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讓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就需要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對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地探究,從根源上解決教學問題。基于此,本文對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進行了分析,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的創新做出探究,并對教學理念改革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傳統文學;應用性教學
前言: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是從五四時期開始的,五四時期之前漢語言文學主要的服務對象一般都是政府人員,并且漢語言文學教育也沒有相應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主要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能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在于文化推廣領域、新聞類工作、行政管理等等。這些行業都對寫作能力和口語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應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學生可以積累文學知識基礎。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氣質與審美,讓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
一、創新與改進教學理念
對于教學工作的改進而言,需要明白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讓教學理念能夠得到有效的成效,就必須對教學理念進行全面的創新,還需要讓教師對教學理念的創新進行積極的推動,從而把培養綜合素質作為培養重點。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對漢語言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時候,還可以采用多學科聯合的方法,讓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能夠涉及與滲透更多的專業知識,從而使得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還應該對教學方式提高重視,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對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從而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進行漢語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一些互動教學,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能夠更加融洽[1]。
二、完善課程結構體系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想讓漢語言文學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就需要根據漢語文學發展的趨勢,對教學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使課程應用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深化,并且還能相應地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其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還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能夠得到相應的貫徹,并且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應該對課程的結構進行優化,讓其能夠變得更加合理與科學,因為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才可以從宏觀上對課程內部結構進行掌控,讓其能夠為漢語言文學課程的優化與設計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而且漢語言文學的構建還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漢語言素質的發展能夠成為核心,使得學生的視野可以更加開括,從而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教師還需要加強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思想,從而把教育理論的研究轉化成課程教學效率,從而使得教學實踐能夠得到更加深入地思考,讓其能夠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并把教學理論帶到教學實踐當中,在教學實踐當中尋找最好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三、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方式
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方向是應用性教學。這也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互動,使得課堂能夠更加活躍,并且還需創建良好的創新環境,從而鼓勵學生能夠發揮學科的創作性,同時還需要開展課程內容的探討,使得課堂能夠更加具有活力。教師還應該對創意教學方式進行嘗試,從而找出教學問題,并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還可以借助師生交流平臺,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能力,也可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
還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教師還應該提高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視,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扎實的基礎,使得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可以得到有效的發揮。比如:教育與教學、廣告文案、新聞傳播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模塊,所以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從業技能和從業技能進行培養。教師還可以通過情境模擬,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培養,并且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設計當中建立實踐模塊,讓實踐能夠帶入到課堂當中,對學生展開相應的實訓,并且通過實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
比如: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候,可以由教師制定條件,并且布置隨堂作業,這樣就可以對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進行鍛煉,而且還可以讓教師給出意見,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評選,通過模擬各種語言情境,對學生的口才與應變能力進行鍛煉。
結語: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漢語言文學方面人才需求不斷的提高,這也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而讓應用性教學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開展。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而言,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就業,這也就需要教師應該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并且合理運用應用性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觀察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并且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與創新性,這樣才能保障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黃傳波.從象牙之塔中走出——試論田野調查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應用[J].德州學院學報,2019,35(01):85-88.
[2]趙海燕.試議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應用性改造[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121-123.
作者簡介:
周茉(1992—),性別 :女,籍貫: 重慶,民族: 漢族,學位:碩士,職稱:助教,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1.中國現當代文學與中外文化,2.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