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麗 陳翠玉嚴莉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市 545004)
柳州市又稱龍城,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地處北緯23°54′~ 26°03′,東經108°32′~110°28′,海拔85~105m,屬中亞熱帶向南亞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帶,雨量充沛,光溫豐足,夏季炎熱高溫,無霜期長。柳州是廣西重要的工業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城市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城市道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道路綠地作為城市鏈接各級空間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重要的開放空間,是城市景觀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景觀和文化的窗口[1,2]。道路綠地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最頻繁的綠地形式,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城市空間環境的質量,因此,道路綠地在城市中發揮著生態、環境、景觀重要作用[3]。2012年柳州市開始實施“花園城市”建設以來,城市景觀面貌得到了較大提升,形成了“綠色、生態、文化共融”的城市景觀新面貌。本研究對柳州市道路綠地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植物種類及組成特點、應用的特點、存在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為今后道路綠地植物景觀建設提供參考。
在全面調查柳州市道路綠地的基礎上,重點選取28條道路作為研究對象。
2018?2019年期間,分別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對道路綠地植物景觀進行實地調查,記錄植物種類、生長狀況、應用形式及景觀效果。道路綠地的分車帶和行道樹綠帶以一個植物景觀設計標準段為樣方,綜合柳州市道路綠地的實際情況,節點景觀、立體交通綠地進行全范圍調查。
經實地調研,記錄到柳州市城區道路綠地應用的植物分屬43科62屬共106種,其中喬木及小喬木44種,灌木44種,草本14種,藤本4種。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為1∶1∶0.3∶0.09。
植物的觀賞類型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結果可知,柳州市道路綠地106種植物中含落葉植物17種,常綠植物87種,落葉和常綠植物比例是約1∶5;觀花植物55種,觀果植物5種,香花植物7種,秋色葉植物18種,春色葉植物4種,常色葉植物16種。
由圖2可知,觀花植物種類最多,占比達到52.9%,以灌木為主,灌木觀花植物共30種,占觀花植物總數的54.5%;觀果植物種類較少僅有5種;香花植物種類也較少,僅有7種;不同生活型中各類植物觀賞特性可以看出,觀花植物與常色葉植物分布層次較均衡,喬、灌、草三個層次都有分布,秋色葉植物在喬、灌、藤本三個層次都有分布,藤本植物種類少,其觀賞特性分布也單一。

圖1 植物觀賞類型分布圖

圖2 各觀賞類型植物生活型分布圖
應用頻度是指植物在道路綠地中的應用頻率,能反映植物景觀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統計所調查道路綠地植物的應用頻率,用f表示,當0 柳州市道路綠地植物應用頻度調查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柳州市道路綠地植物最常見的有16種,占15.4%;較常見的17種,占16.3%;常見的有33種,占34.6%;不常見的有35種,占33.7%。最為常見和常見的植物只占總數的31.7%,以較為常見和少見植物占多數,頻度分析看出柳州道路綠地植物應用主次相對分明,常見植物構成了柳州市道路綠地植物景觀基調。應用頻度最高的植物有洋紫荊、紫薇、杜鵑、紅花檵木,是柳州道路綠地植物景觀的基調。較為常見的植物36種,低頻植物有35種,是構成道路景觀特色的植物。由于所調查的道路斷面形式不同,其中一板兩帶的道路有5條。這些道路只有行道樹綠帶,植物類型只有喬木,無灌木及地被層植物。地被層植物多用于路側綠地,在分車帶上少見使用,因此地被層植物普遍反映出應用頻度較低。 由表1可知,柳州市主要道路最常見的植物中觀花植物有洋紫荊、美麗異木棉、紫薇、杜鵑、三角梅、紅檵木、夾竹桃、黃花風鈴木、復羽葉欒樹等,特別是杜鵑、三角梅、紫薇、紅繼木非常適宜本地氣候,花期較長,在“花園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表1 道路綠地植物應用頻度表 道路綠地植物配置形式通常有規則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由表2可知,柳州市重點道路綠地植物配置形式以規則式和混合式為主,無自然式配置。 表2 部分道路植物配置形式 如圖3、圖4所示,在路幅寬度較大的主干道上,采用下層整形綠籬及球型植物,中上層的灌木或小喬木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整體景觀整齊自然,景觀效果好。 圖3 柳州躍進路北段混合式設計 圖4 柳州學院路規則式植物配置 2.3.1 植物種類豐富 所調查道路綠地植物種類達106種,豐富多樣的植物種類為營造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觀提供了條件。道路景觀特色性具體在各個道路的分布上,各道路雖然斷面形式及綠化率有所差異,但是在植物種類上,除了一板兩帶式的道路,其他道路的植物種類都達到5種以上,其種最多達26種,豐富的植物種類,為道路景觀豐富多樣性提供了基礎。 2.3.2 景觀整體性強 高頻度植物構成道路綠地景觀的基調加上道路綠地植物配置形式的統一,使柳州市城區道路綠地形成了特色鮮明,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整體景觀風貌。38種應用頻度在25%~50%的植物和35種應用頻度25%以下的植物不僅豐富了道路植物景觀,體現除了道路景觀的特色性,形成一路一景的道路景觀效果。 2.3.3 道路綠地景觀色彩豐富 在“花園城市”建設思想指導下,城市綠地植物景觀建設注重打造大色塊、大效果的景觀效果,道路綠地中色葉植物和觀花植物應用范圍和數量也明顯提高。調查數據顯示,柳州市道路綠地色葉植物種類共38種,其中常色葉植物16種,秋色葉植物18種,春色葉植物4種,觀花植物55種,大量色葉植物和觀花植物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道路色彩,主要道路植物景觀形成了特色鮮明、街道游園節點繁花似錦的街道景觀效果。 植物景觀季相效果是植物在不同季節呈現的形態,是人們感受自然的重要途徑。植物景觀季相效果主要通過植物花、果、葉呈現。柳州道路綠地觀花植物和秋色、春色葉植物種類豐富,道路綠地整體季相景觀效果突出,四時景觀特征鮮明。 所調查的道路中觀花植物達55種,其中喬木18種,灌木27種,草本8種,藤本2兩種,隸屬22科27屬,占綠化植物種類的56.9%。如圖5所示,觀花植物花期分布廣,基本做到全年有花見[4]。觀花和彩葉植物應用由原來的點逐漸形成線、面的色彩效應,道路景觀彩化效果明顯,季相景觀非常鮮明。如圖6所示,如春季的洋紫荊更成為了柳州的標志性景觀,體現了城市的地域特色,成為城市新名片。如圖7所示,近幾年來,秋色樹種開始大量應用,配合彩葉植物使道路綠地秋冬季相景觀得到明顯提升。 圖5 月份開花植物數量 圖6 灣塘路春季的洋紫荊 圖7 勝利路冬季色彩明艷 3.1.1 植物種類結構不夠合理 柳州道路綠地植物雖種類豐富,但從生活型上看,藤本植物種類過少,僅有4種,分布上嚴重不均衡。從觀賞類型上看,觀果類植物僅有5種,種類偏少。道路綠地植物景觀種類分布不均導致植物景觀多樣化不夠,秋冬缺少觀果植物。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城市立體交通不斷增加,立體綠化日益受到重視,但是在垂直綠化方面還是有所欠缺。首先植物種類偏少,其次綠化范圍小,多數的立體交通缺少垂直綠化。 3.1.2 植物配置不夠合理 (1)未能因地制宜。由于城市道路環境復雜,道路朝向、兩邊建筑高度、路幅寬度等都會影響到道路的光照條件。如躍進路南段兩邊建筑密度大、路幅寬度較小、南北朝向,與兩邊都是空曠環境的北環路相比,綠地日照時長較短,導致同樣的配置形式,杜鵑在躍進路上的生長狀況優于北環路。(2)種植密度過大。種植密度過大不僅導致植物生長空間不足,影響植物生長和形態效果。如在躍進北段,喬灌木種植密度過大,導致中下層植物生長欠佳,影響了植物景觀效果,增加后期的養護成本。(3)配置不合理。部分道路綠地中植物配置不合理,沒有充分考慮不同植物的生態習性。如北環路的分車帶中,沒有考慮水鬼蕉喜蔭的特點,將其配置于綠帶邊緣,導致其在夏季葉片枯萎,生長效果和景觀不佳。 3.1.3 植物景觀文化內涵不夠豐富 柳州市道路綠地景觀總體效果好,景觀的美景度較高,特別是洋紫荊的應用已形成地方特色,這是城市綠地建設的重要成果。在中國的文化中,植物的文化內涵是植物審美內容之一。柳州道路綠地在植物文化內涵上挖掘還不夠,如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柳樹在道路綠地中的應用非常少,除了濱水的濱江路大面積應用外,其他道路沒有應用。地方特色植物、傳統文化內涵植物在道路綠地中也鮮有應用。 3.2.1 優化植物種類結構,增加觀果及藤本植物種類 適當增加其他地區實踐效果較好的觀果植物,如火棘、構骨冬青等,還可以挖掘一些地方特色果樹,如柑橘類植物,這些觀果植物顏色較為鮮艷,不僅在秋冬時節能為蕭瑟的冬季增添色彩,還能營造出春華秋實的景觀感受,深化景觀內涵。增加藤本植物種類及應用范圍,特別是在立體交通綠地和路側綠帶,通過藤本植物的應用增加綠量,更好的發揮綠地生態效益。 3.2.2 分析道路環境,科學選擇與配置植物 場地特征是一塊場地與其他場地的區別,場地特征應包括場地的自然特征、場地在時間維度上的歷史人文特征和場地在空間維度上的區位特征[5]。根據道路場地特征進行植物選擇與配置,應根據道路綠地的實際情況,分析其所處區域及其環境條件,如空氣、光照等條件形成的小環境來進行植物選擇與配置,從而能充分考慮道路綠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用植物,科學配置。植物配置時還應充分考慮植物習性、觀賞特性及文化內涵進行合理搭配,綜合考慮近期、中期和遠期效果,種植密度要合理。 3.3.3 重視植物文化,強化植物景觀的文化內涵現代植物造景包含科學性、藝術性、時間性、經濟性、技術性、空間性和文化性[6]。“植物作為園林的主要構成要素,在景觀構成中不但起著綠化美化的作用,而且擔負著文化符號的角色以及傳遞設計者所寄寓的思想和愿望”[7]。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景觀需求已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沖擊,特別是當下隨著各地加大對城市建設的投入,城市景觀建設總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城市綠地建設要想突出特色,必須要從文化內涵建設入手,通過植物內涵突出地方特色。
2.3 配置形式



2.3 柳州市道路綠地植物景觀特色



3 問題與建議
3.1 存在問題
3.2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