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川,劉宗波,趙玉霞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2019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學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在新經濟時代,在國家經濟和產業轉型的重要階段,在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將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相結合,運用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促進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由注重技能培訓的階段向著注重素質能力培養、注重創新精神培育的轉型提質階段演化,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高職測繪類專業對學生的實操技能有著很高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測量原理,儀器、軟件的操作和內業數據處理技能。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其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通過高職測繪類專業開展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例,分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探討現代學徒制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通過調研,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意識不強,缺乏探索精神,自信心不足;知識面較窄,數學、物理、計算機、辦公軟件、互聯網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很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差,創新知識不足。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都是習慣性的接受教師的講授,注重記憶和模仿,而不能理解和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由于傳統教學,注重教,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足。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在教室學,在實訓室學,與社會實踐接觸少,與企業接觸少,創新氛圍不足,不能有效的提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新氛圍。同時,高職院校都空前的重視雙創教育,但傳統課堂雙創教育,缺少實際項目鍛煉,大大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地和實施效果。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背景下,筆者所在院校以職教集團為平臺,基于實際工程項目,校企深度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依托職教集團,由企業專家和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委員會,校企雙主體共建現代學徒制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制定課程標準、校企共建教學資源、校企共同組織實施教學、校企雙導師資培養,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雙創能力。
校園不同于職場,教室和實訓室很難提供職場氣氛,“現代學徒制,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能更多的接觸企業、感受企業氛圍。學生通過學徒身份融入企業,融入真實工程項目,認識和熟悉企業組成、企業運行框架和流程、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學生作為企業員工能較為深入的了解行業現狀、行業發展、行業規則和技術手段,用職場的思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學生既有學校專業老師,又有企業師傅,雙導師共同培育,企業師傅實踐經驗豐富,可有效彌補學校老師的實踐經驗不足,同時企業師傅對工作的責任意識、認真精神、精湛的技藝、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言傳身教,將企業的技術、標準、工程真實案例鮮活的傳授給學生。校企一體化育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術能力,有效培養了創新創業能力。
傳統學校課堂,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學習,學習主動性差,缺乏創新性思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真實工程項目,做中學、學中做,注重學生的探究意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參與工程項目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企業生產現場中的作業流程和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并可以此作為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既能夠解決現場實際問題,又能夠通過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可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為以后創新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校企深度合作,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對創新人才的新要求。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按照企業需求構建課程體系,打破傳統學科界限,按照“做中學、學中做”的要求,創新教學機制和學習機制,形成工學交替、知行合一的案例式教學、項目式教學、典型工作任務式教學,有效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效果。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和推廣工作,雙創人才的培養其根本在于校企深度合作,要通過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校企協同育人,調動企業的合作熱情;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情境式教學科學轉換學科教學,創建符合企業需求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