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宇
(甘肅省公路局,甘肅 蘭州 733030)
截至2018年底,甘肅省公路總里程為14.32萬km,公路密度達到 31.52/百 km2(全國排名 27)、51.83km/萬人(全國排名8),路網密度與人均里程反向,說明路網分散性特點明顯,養護高效集約化條件不佳。全省高速公路PQI為91.99(全國排名26),高出全國平均的93.54,PQI優良路率為98.63(全國排名29),低于全國平均的99.28。全省普通國省道PQI為85.03(全國排名15),高出全國平均的84.23,PQI優良路率為78.45(全國排名14),高于全國平均的74.31。總體來看,高速處于全國中下,提升需求更強。普通干線處于全國中游,有望進入中上。因此,甘肅公路養護既有一定發展基礎,又有較大提升空間,也存在較為迫切的提升需求。
甘肅省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按照 “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條為主、事權統一”的管理模式,在省交通運輸廳的領導下,省公路局負責全省高速公路(土建部分)、普通干線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省高速公路局負責全省高速公路 (機電部分)的養護管理工作。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實行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由縣級地方政府負責,省公路局按職責進行行業監管。隨著《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甘肅省省道網規劃(2013-2030 年)》印發,國道和省道相繼調整,甘肅省公路網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原縣鄉村道規劃調整的國省道占比較大,大部分尚未進行升級改造。在當前交通運輸行業改革時期,全省國省干線公路養護事權按“原誰管養仍由誰管養,誰建設誰管養”的原則履行養護職責。因此,公路養護管理存在養護事權不明晰、養護管理弱化的問題。
從2016年全省國省干線公路網規劃調整完成后,2018年國省干線公路里程從1.4萬km增長為3萬km。公路橋梁從7677座增加到8739座,隧道從199座增加到487座。民用汽車保有量從302.7萬輛增加到355.7萬輛。公路養護任務加重、公路服務對象激增,導致公路養護資金需求陡增。從養護資金投入來看,2016-2017年養護資金投入相對穩定,略有不足。特別是2018年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其中高速公路投入約14.2億元,雖有不足但尚處于逐年增長態勢;普通國省干線投入約12.6億元,單公里投入4.2萬元,遠低于全國水平15.12萬元;農村公路投入8.8億元,單公里資金投入0.87萬元,遠低于全國水平3.48萬元。養護資金投入較低,遠達不到交通運輸部《“十三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要求的養護投入比列,導致全省公路整體路面平整度、裂縫、坑槽、破損等綜合指標下降明顯。因此,公路養護與養護資金投入供需矛盾突出、亟待破解。
2019年9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這是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交通運輸部已正式啟動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及《“十四五”公路養護發展規劃》等的研究工作。“十三五”時期,甘肅省公路事業快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未來一個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下,超前謀劃甘肅公路養護發展,對于支撐幸福美好新甘肅建設、全面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實現交通強國建設甘肅公路養護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變革的背景下,傳統的粗放式的養護發展方式已不符合發展的趨勢,也不能滿足行業的發展需求。資源、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約,以及資金投入、專業水平等內在因素的限制,促使公路養護也必須不斷的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向綠色、高效、精細、智能等方向發展,通過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以高質量養護破解當前的發展瓶頸。
國家“九五”計劃來,按照交通運輸部“構筑主干線、優化交通網、增強保障力”的發展目標,甘肅省公路路網結構日趨完善,公路里程大幅增加。隨著中央與地方事權改革、交通行業事業單位改革、市場化改革等多項改革的深入推進,甘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的新形勢,都給公路養護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從歷年甘肅路況水平、安全保障、應急保障、綠色低碳養護、信息化建設、服務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甘肅公路有一定發展基礎,又有較大提升空間,也存在較為迫切的提升需求。有必要通過科學謀劃,實現由粗放型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轉變,由傳統人工作業模式向養護機械化轉變,由經驗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實現甘肅公路養護發展現代化。
國家稅費改革、事業單位改革、中央與地方事權改革等多項改革并進,對公路養護管理職能轉變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路未來養護部門改革的方向應該從破解養護任務逐年加重與資金供給的問題、破解養護人員機構與養護市場化轉變的問題、破解公路養護與環境保護等協調發展的問題、破解公路行業轉變與產業融合協同發展的問題等方面進行研究,重點是從制度建設入手,結合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公路養護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適合甘肅實際的公路養護發展新機制。根據甘肅省交通運輸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全面梳理國道、省道、農村公路事權清單,據此提出甘肅各等級公路事權主體,自上而下推進改革。同時在省級層面研究制定公路移交和接養管理辦法,明確各類道路移交和接養的具體規定和程序,盡快完成移交接養工作,達到有路必養、有養必優,逐步實現全省公路養護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以高速公路、國道為干線,省道為次干線,推進路網升級改造,提升路況質量,為群眾出行提供優質服務。補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形成農村公路廣覆蓋,完善多層次公路網布局,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夸大優質增量供給。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實施通村組硬化路建設,建立規范化可持續管護機制。促進交通建設與農村地區資源開發、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加強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與旅游資源富集區交通建設。大力推進老少邊窮地區交通發展,實現以交通便利帶動脫貧減貧。大力推動連接道路向其他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延伸,基本形成“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服務區”+旅游、+物流、+商業綜合體、+地方特色產業等特色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增強公路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依托省交通運輸大數據資源平臺和旅游大數據中心、“一部手機游甘肅”行動計劃,打造交通旅游綜合服務平臺,促進出行服務信息與旅游信息資源互聯互通。
推進公路養護與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安全、綠色、智慧、高效的養護體系,加快公路養護與管理行業提質升級。始終貫徹“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公路設施美、路域環境美、養護管理美、出行服務美、行風人物美” 標準創建美麗干線公路,構建暢、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環境。提高公路網路況監測及數據應用,加大公路、橋梁和隧道的檢測和評定,建立公路橋梁隧道病害的追溯機制。從路況檢測技術、大數據處理及管理技術、養護決策技術三方面提高公路養護的科學決策,指導公路養護要向資產化、協同化、精細化、智能化發展。
提升安全防護水平,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技術標準規范。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投入,提升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加強橋梁隧道維修加固改造。建立自然災害交通防治體系,完善公路防排水設施,提高防災抗災能力。強化交通應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綜合交通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規制度和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專業裝備、設施、隊伍建設,積極參與全國性應急救援合作。
加強老舊設施更新利用,推廣施工材料、廢舊材料再生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再利用和循環利用水平,推進交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優化交通能源結構,推進拌合站等設備的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養護全過程。建設綠色交通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