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枏

2019年12月28日?31日,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平壤召開。
2020年元旦,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并沒有發表新年講話,但朝鮮媒體公開發表了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這次會議于2019年12月28日至31日在平壤召開,著重分析了朝鮮面臨的形勢,揭示出朝鮮“新道路”的走向。
七屆五中全會最引人注目之處是“正面突擊戰”。全會并沒有改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戰略,而是動員政治、外交和軍事的力量來保障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全面提升了國防自衛力量的地位,更加凸顯朝鮮走獨立自主道路的決心。
2019年2月朝美首腦河內會晤無果而終以來,朝鮮逐漸認識到短期內無法實現與美關系的全面改善,也就意識到不能只通過與美對話改善自己的外部環境。此后,朝繼續加強高精尖戰略武器的研制。朝鮮軍隊在助力本國經濟建設的同時,多次試射導彈,2019年10月2日成功進行“北極星-3”潛艇彈道導彈試射,12月7日、13日先后宣布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了“非常重大的試驗”。在七屆五中全會公報中,金正恩要求軍隊“繼續大力推進確保國家安全的必需先決的戰略武器開發工作,直到美國的對朝敵視政策被取消,直至在朝鮮半島建立持久鞏固的和平機制”。公報同時宣布,“全世界不日將目睹朝鮮擁有新的戰略武器”。不僅如此,軍事部門的干部在七屆五中全會中大量入選政治局。自此,以強化國防力量來保障國家發展戰略的軍事方針得到確立。
朝鮮通過此次全會向美國發出強硬信號,指出美國在對朝談判中一味拖延,意在“進一步加強徹底窒息并扼殺朝鮮的政治軍事經濟挑釁陰謀”。可以看出,朝已做好同美持久較量的準備,并以“正面突擊戰”的方式回應美對朝極限施壓政策和拒絕解除對朝制裁的頑固不化,以此加強國內團結。但朝也未關閉與美對話大門。朝鮮宣布即將擁有“新的戰略武器”,刻意使用模糊語言,并未透露具體時限以及何為“新的戰略武器”,似是意在留有余地。同時,朝方在公報中列舉了美國對朝“敵對政策”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繼續向韓國輸送“尖端性戰略裝備”、繼續舉行美韓軍演、繼續強化對朝制裁等,換個角度看也是變相開出推進朝美對話的條件。
朝鮮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確定了以政治、外交、軍事三條路線保障國家發展戰略順利實施的總方針,這一政策調整將在2020年引發半島局勢新變化。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戰略沒有改變。2020年是朝“國家經濟發展五年戰略”的最后一年,也是其五年戰略決勝年。朝將繼續倡導自力更生的經濟道路,努力消除外界制裁的影響,而加大體制調整、消除經濟管理弊端是重要任務。全會再次提到“加強國家經濟工作體制的核心——內閣責任制、內閣中心制的根本途徑”,并對內閣作為“經濟司令部”“未能盡到責任”提出批評,要求“促進生產部門的經濟動力,進行周密的組織工作,做好國家經濟命脈的指揮工作” 。同時決定逐步恢復“國家商業體系”和“社會主義商業”,并且強調“科技優先”“知識經濟優先”。全會承認朝鮮面臨相當大的困難和挑戰,決定“再次開展艱苦長久的斗爭”。
朝美重啟對話異常艱難。七屆五中全會上,朝確立以軍事和外交手段相結合促使美方讓步的方針,同時以“新型戰略武器研制”相威脅應對談判僵局。對特朗普而言,朝停止核及洲際導彈試射,美方已達到初步目的,“現狀”只要得到維持,就會成為2020年大選“加分項”,在對朝談判中急于求成反而會導致破局并招致國內批評。加之特朗普被民主黨發起的彈劾案及中東問題拖累,未來投入朝核問題的精力有限,朝美關系仍將處于僵持狀態。可以預見,雙方仍將盡量經營彼此對話,不會使之完全破裂,元首間的互動或將再次給人們驚喜。朝將利用新生成的“時間窗口”提升常規武器系統,進行“火力打擊訓練”,加大戰略武器研發;美國則將維持對朝制裁,甚至會在朝美對話出現波折或朝再次采取“挑釁性”行為時強化制裁。2020年朝美關系將顯示出轉圜與變數并存的局面,美國國內政治會時不時地形成干擾,一旦有一方失去耐心,半島局勢將面臨嚴重倒退危險。
南北關系仍將隨朝美關系變化而波動。對朝政策是韓國總統文在寅執政后最下功夫的領域。在文在寅任期過半之際,北南關系隨著朝美對話僵持而陷入困境,半島和平進程面臨重大考驗。自2018年以來,朝韓盡管實現了多次元首會晤并達成多項協議,但在韓國將北南關系完全托付于朝美關系實現突破的前提下,朝方產生嚴重不滿。此次勞動黨全會公報只字不提北南關系,反映出朝方對韓國的失望及對繼續改善北南關系的消極立場。2020年北南關系不容樂觀,雙方仍將維持“冷和平”。除非發生突發事件,應不致再次走向對抗,但軍備競賽的可能性上升。韓國將繼續致力于促進朝美對話,也會與朝進行溝通,在一些項目上嘗試合作,東京奧運會將提供契機。但只要半島北南關系仍與朝美關系掛鉤,就將舉步維艱。一旦朝美關系發生倒退,北南關系會因各自國內政治及“第三方”因素影響產生變數。
韓國政壇將經歷再次洗牌,文在寅會否“跛鴨”將成為重要看點。2020年4月,韓國將舉行國會選舉,執政黨勝選的可能性并不確定。雖然文在寅的支持率還在40%上下,但正受到來自國內保守派和朝、美的多重壓力。韓國經濟持續低迷,執政黨地位在經歷“曹國事件”后明顯削弱。北南關系陷入困局,韓日關系還在低谷。最重要的是,韓美矛盾在2019年持續升溫,雙方因防衛費分擔問題出現嚴重分歧。雖然有關矛盾不致撼動同盟基礎,但韓國國內“反美”思潮在醞釀。這都是擺在文在寅面前的挑戰。一旦執政黨在國會選舉中失敗,文在寅的政府改革進程及眾多政策將受到更多掣肘。
周邊大國更積極介入半島紛爭。2018年以來半島局勢轉圜給周邊大國的東北亞政策造成沖擊,各方都在積極調整政策以免落伍,朝美也都試圖加強支持己方的勢力,以此增加與對方的談判籌碼。在2019年4月的朝俄首腦會議上,俄總統普京重點強調了對朝安全保障問題,稱有必要重啟六方會談。此后俄方向美方提出解決朝核問題的“俄羅斯方案”。2020年,朝俄關系將更加緊密。日本擔心在半島事務上被“邊緣化”,尋找一切機會敦促美國嚴肅看待對日構成“威脅”的朝短程導彈問題,并繼續就“被綁架日本人”問題向朝施壓。這些“第三方”因素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半島局勢,今后也不可忽視。
中國的作用將變得更為重要。隨著朝美對話遲遲無法取得突破,中國也將面臨各方壓力。美國希望中國維持聯合國安理會的涉朝制裁;朝鮮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朝鮮半島穩定;韓國希望中國在半島無核化和半島和平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俄羅斯也對中國抱有期待。2019年12月17日,中俄共同向安理會提交了關于政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決議草案,提議部分解除對朝制裁,顯示了中國推動對話政治解決朝核問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