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天

2019年7月28日,由中國公司承建的老撾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提前7個月成功合龍,中老鐵路土建工程順利推進。
2020年1月5日,老撾政府總理通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栗戰書委員長分別與通倫總理會見會談。這次訪問旨在落實2019年簽署的《中國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這份以黨的名義簽署的“行動計劃”,是我國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兩國關系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訪問期間,雙方就雙邊關系的重大問題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多項共識,也舉行了金融、援助等方面的簽字儀式。雙方一致認為,應該以落實中老共建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為主線,弘揚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加強人員交往,把兩國在國際地區問題上合作進一步深化,推進兩國關系邁上新臺階。老方承諾積極推動老中鐵路等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如期竣工,為老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重要作用。
老撾這個國家以山地為主,北部山林面積占國土總面積70%以上,有“東南亞的屋脊”之稱。這就決定了老撾國內交通不便問題長期比較嚴重。早期的公路僅零星建于南方,北部路網嚴重缺位。長期以來,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中國對老撾進行援助的重點,中國對該國基建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61年中老建交后,老撾首相富馬親王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在豐沙里修建了兩國間第一個公路設施援建項目“豐帕公路”。20世紀60年代末,老撾內戰再起,中國應老撾人民黨總書記凱山·豐威漢的請求,以兩黨互助名義幫助老撾建設路網建,總計援助修路800多公里,奠定了老撾北部路網系統基本格局。20世紀80年代老撾“新經濟進程”改革起步,中老關系正常化,中國進一步加大對老投入。隨著兩國高層“走親戚”式的往來,雙方簽署眾多經貿協議,2007年中國首次超過越南成為老最大外資來源國,2009年中老關系提升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進入新的時期,中國對老投資在兩條“重點通道”上推進。一個是交通基礎設施,最著名的是昆(明)曼(谷)公路老撾段。2015年,中老鐵路項目正式簽約,這是首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老撾境內全長418千米,2017年進入全面施工狀態,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再一個是水電站等資源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比如著名的南烏江全流域水電站,是第一個中國境外全流域開發項目。水電是老撾資源經濟的重點。2005年至2013年,水電及礦產占老撾出口增長的三分之一。2017年電力生產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率為10%。
隨著以資源開發為主的資源經濟的快速發展,老撾也面臨貧富分化、資源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老撾于2013年完成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數量降到了23.2%,并計劃在2020年將貧困率降至10%以下,脫離“欠發達國家”狀態。2015年由本楊主席和通倫總理領導的新政府上臺后,進一步加強對有關問題的應對,高度重視社會發展及相關非資源投資的重要性,社會治理和發展合作日益成為中老合作的重要領域。一個鮮活的例子是,中方援建的老撾賽孫本省南湃水電站在向“移民村”提供必要物質條件的同時,企業也派員通過“體檢和義診”的方式為當地新村提供社會服務。《中老構建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明確包括“環境監管和執法體系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等互學互鑒”內容。此次通倫總理訪華,雙方再次強調要加強兩黨兩國間的學習交流。
2019年4月,在老撾中老友好農冰村小學師生代表來華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前夕,該校全體師生致信習近平總書記,表達老撾人民對中國援建中老友好農冰村小學的真誠謝意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意愿。習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中老加強合作,讓更多惠民項目落地,可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內陸國,被中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包圍。這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家一直飽受交通不便、招商引資不力、經濟發展后繼乏力等問題的困擾,是該地區經濟最落后的國家之一。
老撾視自己為“陸鎖國”,同時認為這種困境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進一步加深。老撾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處于不同權力中心的博弈地帶,先后卷入法泰爭端、二戰后法美等各方資本注入和冷戰期間東西方陣營的對峙。1997年老越簽署《友好合作條約》,但外交自主性仍較有限,與中國、泰國等鄰國關系的發展受到制約。經貿方面,早期的法國殖民者曾試圖把老撾變成貿易中心,但沒有成功。20世紀50年代,美國和蘇聯一度為爭奪印支國家在老撾等開展援助競賽,1959年老撾竟是美國全球海外支出最多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老撾對外貿易受限,主要同越南和蘇聯往來。但這個國家最終因其天然封閉的環境在地緣政治漩渦中淪為“寂寞的角落”。
近些年,伴隨經濟開放,老撾積極參與區域政治經濟發展,為此努力加強政策保障。一是奉行“眾友無敵”外交,與所有國家發展投資和貿易往來。二是多次修憲,不斷完善與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三是廣泛開展與東盟、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區域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拓展對外合作依托。1997年老撾加入東盟,201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6年進入東盟經濟共同體,還在“瀾湄合作”“柬老越發展三角區”“柬老緬越四國合作”等次區域合作機制中發揮作用,并參與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2004年以來,老撾主持過眾多大型國際會議,如東盟峰會、東盟地區論壇會議、亞歐首腦會議等。通過這些舉措,老撾越來越表現出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運行的態度,而不再是一個被動參與者。
為徹底突破“陸鎖國”困境,老撾政府近年提出“陸聯國”戰略規劃,希望通過拓展互聯互通成為連接周邊國家的樞紐,區域經濟交融、政治對話與人文交流的聯絡者,特別要充當中國與東盟地區互聯互通的關鍵節點,以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邊緣、被動狀態。實現這一戰略,自然離不開中國的大力支持,離不開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對接。截至2017年,中國對老撾投資累計達66.55億美元。2017年老撾的出口貿易,中國位居第一,占33.16%。中老關系的發展以及中老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將有助于老撾全面塑造自己的區域影響力,真正實現“和平,獨立,民主,團結和繁榮”的國家目標。
2021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兩國關系進入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此次通倫總理訪華期間,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他時明確指出,中方“愿同老方一道,推動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推進發展戰略對接,加快中老經濟走廊建設,扎實推進鐵路、經濟園區等大項目合作,促進人文交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和配合,推動中老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