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影

摘 要:從江蘇省旅游產業及旅游本科院校教育的現狀、問題出發,以主動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為視角,宏觀上統籌分析旅游本科院校人才的規模和結構,微觀上探究內容和方法的適應性,從而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江蘇;旅游專業;人才培養
一、江蘇省旅游業現狀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氣候適宜,自古以來就憑借其優美景色而美名遠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正是最好的例證。江蘇省擁有380個A級景區,是全國范圍內(不包含港澳臺地區)除浙江省外擁有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江蘇省能夠成為重點旅游省市之一,與其發達的經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先進的科技、對外開放的政策也是分不開的。江蘇省旅游經濟能繼續保持快速、協調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支柱產業地位日益突顯,要歸功于其積極實施政府主導的大旅游發展戰略。
江蘇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 2020 年, 全省旅游總收入達到 16000 億元, 年均增長 13% 左右;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8% 左右;全省旅游投資額達到 2700 億元, 年均增長 10% 左右;全省旅游就業總數達到 500 萬人, 提高旅游業就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率;加快把江蘇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旅游強省、國際著名的旅游目的地①。
據國家統計局及江蘇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4321.6億元,增長8.1%。相當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4%。2015年全年旅游業總收入為8769億元,2017年達到1.13萬億,再到2019年的1.43萬億,江蘇省的旅游收入高速增長迅速,在五年時間內增加5552.6億元。
二、江蘇省旅游產業發展對人力需求的研究
近年來,江蘇省旅游產業在經濟持續增長,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鏈完善、綜合效率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的優化等方面不斷突破,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省內擁有20家5A級景區,同時擁有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均位列全國第一;其他A級景區在數量上也均居全國前列。全省擁有旅行社2336家,位列全國第一,星級旅行社也較其他省區有明顯優勢。旅游企業集團加快發展并積極轉型且發展勢態良好,運作更加專業化,南京旅游集團、常州龍控集團、無錫靈山集團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品牌、資本、管理輸出步伐加快。旅游景區無線通信網絡基本覆蓋,加大步伐進行智慧旅游建設工作。旅游數字信息智能化在旅游數據統計、客情實時監測、旅游應急情況管理、旅游景區特色精準營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伴隨旅游產業的轉型發展,江蘇省旅游人才結構也不斷優化,全省擁有持證導游員7.5萬人,其中43人入選“全國旅游英才計劃”,更有17人入選國家旅游局旅游業青年專家培養對象,人數均位列全國第一。
截止目前,旅游產業從業人員已達百萬人次,旅游從業人員涉及住宿業、旅行社、環境資源也、交通客運及輔助工作活動、餐飲業、文化藝術業、娛樂業和批發零售業等多個領域,其中旅游酒店、旅行社、A級景區是核心產業。目前江蘇省旅游人才的特點是:學歷層次提升較快,但在高等教育人才中技術性人才較多,管理綜合類人才優勢較弱,旅游人才資源青壯年占絕對優勢。比如在旅游酒店從業人員起始學歷和專業整體構成中,旅游專業和非旅游專業人員比重分別占34.3%和65.7%,旅游專業人員明顯居少。由江蘇省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旅游專業人員中,碩研學歷的人員比重最小,僅占0.08,本科學歷人員占2.2%,大專學歷人員比例為14.9%,中專職業學校人員最多,比重達82.8%;由此可見,目前,旅游飯店從業人員起始學歷以中專職校、大專學歷層次為主,高學歷人員所占比例很小,特別是職業院校的學生較普通高校更加受企業歡迎1。
江蘇省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2019年全年入境過夜旅游者399.5萬人次,下降0.3%。其中,外國人266.5萬人次,增長0.7%;港澳臺同胞133.0萬人次,下降2.3%。旅游外匯收入47.4億美元,增長2.0%。接待國內游客8.8億人次,增長7.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3902.2億元,增長8.2%2。對于出入境旅游來說,要求旅游從業人員具備更高的素質。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旅游專業水平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外語溝通和交際能力。因此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旅游人才對于滿足社會和行業的發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旅游消費方式和旅游消費結構來看,目前旅游絕大部分屬于觀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極少,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游活動多。近年來我國國內旅游市場的游客人數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趨勢,大眾旅游時代,旅游休閑已成為百姓的生活常態。在中國旅游用戶未來傾向的門票預訂方式上,線上訂票越來越受到歡迎,74.3%的用戶首選在線旅游網站作為景區門票訂票平臺。對于未來門票產品的偏好,用戶較為偏愛一站式服務的打包產品,省去用戶多次預訂的麻煩。景區IP的發掘和重塑、景區硬件、軟件配套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將成為未來景區發展的兩大趨勢。旅游產業不斷的轉型升級就要求導游人員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有更高的服務水平和相當強的組織能力。
三、江蘇省本科教育與旅游產業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的矛盾分析
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已經成為影響地區旅游競爭力強弱的重要因素,而旅游教育培訓的發展情況又直接影響旅游人才的狀況3。通過與旅游景點、高校學生訪談,我們發現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校的教育培養機制與旅游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不協調
我國高等本科教學長期以來形成偏重學術性教育的特點,江蘇省本科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機制中強調厚基礎,重視理論學習,以培養旅游行業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為目標并由此設置專業課程展開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而實踐環節的專業技能素養、操作技能方面的并不扎實,學生不能達到企業所要求的水平。由此,旅游專業本科就讀學生大多形成知識與能力不一致的平衡。
而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旅游市場一體化、我國旅游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下,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為現代旅游市場有效地供給所需的創新型、開拓型、綜合全面型的高素質旅游人才。傳統本科旅游管理的培養目標與當今時代旅游企業所需人才之間產生不協調。傳統的教學培養模式與當代旅游產業人才需求不相適應,造成本科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普遍存在滯后旅游行業需求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旅游人才供需矛盾。
(二)缺乏校企溝通,人才培養模式僵化
作為人才市場的供給方,很多高校還未建立企業聯系機制,缺乏與企業的有效溝通,難以按照企業對大學生的能力要求來確定清晰的培養目標,致使其課程設置往往不是根據企業和市場需要。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導致高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能達到企業的人才目標要求,形成旅游市場人才上的“錯位”,可見缺乏充分的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與旅游產業存在的嚴重矛盾。
江蘇省旅游管理本科大多為教學型教學,著力于培養有一定理論基礎的應用技能型人才。但在具體的教學環節與教學實踐中,出現了“雜而不精”的學科知識大雜燴情況,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并不“專業”,學科重點泛化,學術研究膚淺,均導致人才培養僵化,所培養的學生不能達到設定的人才目標。
四、促進本科教育與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旅游人才培養開發機制
旅游人才的培養開發要以滿足旅游產業發展需要、促進旅游產業優化升級為目標,需集合政府資源、企業院校、社會組織等一切可利用力量,形成人才培養合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各地方、各單位在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開展差別化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企業、院校、行業組織和社會機構應廣泛參與旅游人才培訓,構建專業化、社會化、多元化的旅游人才培訓機制。
強化旅游企業主體地位,行業組織應制定推廣人才培養標準和旅游職業標準,搭建校企人才開發協作平臺和人才供需信息橋梁。集團企業、院校、行業組織等組織能夠開展崗位練兵、職業技能競賽、現代學徒制活動。
(二)根據市場需求,制訂課程體系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要想推動省內旅游教育與旅游產業和諧穩定的發展,高校旅游專業應根據行業需求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中國旅游業現處于數字旅游向智慧旅游的發展轉變時期,數字旅游已發展成熟,智慧旅游是我國旅游發展的新趨勢。
要想跟上智慧旅游的發展趨勢,就要求從業人員擁有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借助便攜的終端互聯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活動、旅游經濟、旅游者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和熟練的操作相關工具的技術。高校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與高精尖科技產業進行交流互動,按期開展與旅游產業相關的科技講座,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適應數字旅游向智慧旅游的產業升級與轉變。在專業設置方面,可以適當增加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相關方向的課程,為之后從業奠定夯實的知識理論基礎。
(三)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相結合
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教學過程必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實踐或實習工作。在實踐中,帶隊老師能夠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社會經驗和學生的專業實際及能力水平,詳細分析實習中遇到問題時的主客觀因素及解決方案,以達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實習的深刻意義的目的。
江蘇省旅游資源豐富,“江南水韻”的文化底蘊深厚,又位于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沿海,旅游交通便利,旅游產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旅游業的高速發展,是對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一種巨大挑戰,但其中也蘊含著機遇。要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各高校必須要不斷結合社會的發展與旅游業的升級轉變,探索出更符合時代的人才培養方式,有針對性地對本省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進行培養,不斷地優化對人才培養方式,來滿足時代的需要,縮小大學生專業人才初入社會的適應期和陌生感,能夠給社會提供及時有用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2017-02-07
[2]江蘇省文化旅游局統計資料.2019
[3] 2019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科學與實驗》.2020-03-25
[4] 黃樺,江蘇省旅游行業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南大學.2012
(常州工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