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建工作的根本職責和核心任務是服務中心、建設隊伍,促進本部門本單位各項任務的完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往往結合不緊密、融合不順暢,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容易出現“兩張皮”現象。本文擬以筆者所在的某高校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為例,結合實際業務工作特性,針對性地提出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的具體途徑,助推學院發展與高校“雙一流”建設。
關鍵詞:高校 ;基層黨支部;黨建業務“兩張皮”
一、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教師黨支部基本情況
學院按部門、系設置教師黨支部,分設了機關黨支部、工程力學系黨支部、土木工程系黨支部、建筑系黨支部,因力學系人數較多,為便于管理,按支部設置原則將力學系分為了力學一、二黨支部。從人員學歷構成上來看,103名黨員中,本科占比12%(主要為機關工作人員),碩士研究生占比34%,博士研究生占比54%;從人員職稱來看,副教授以上73人,占比70.9%,講師24人,占比23.3%。助教、博士后共3人,占比2.9%,非事業編共3人,占比2.9%;從各系人員構成來看,工程力學系、土木工程系的副教授、教授人數占比較高,機關黨支部、建筑系黨支部副教授以上職稱占比較低。
可以看出,學院教師黨員的學歷普遍較高,同時副教授以上的人數占據黨員人數的71%,所以黨建工作的開展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文件學習、任務傳達上面,要開展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黨務活動,讓黨建能夠真正服務于教師科研、教學等方面,而不是割裂開來成為不相交的兩條平行軌道,要促使推動黨建、業務同頻共振,有機協調。
二、學院黨建工作存在問題及黨建業務“兩張皮”的存在形式
(一)提升組織力建設方面有所虛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措施不夠深入細致
學院黨委班子成員主要是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第一線的干部,雖然能夠自覺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但在學懂弄通悟透下功夫不夠、理解不夠深刻,理論研究不足,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方面應用不夠到位,在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組織力方面下功夫不夠多。對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破解的高招妙招,往往以經驗指導開展工作,創新意識不足。把理論學習成效和工作實際緊密結合不夠,存在“兩張皮”現象。
(二)支部黨建意識缺乏
學院黨建工作相關領導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具體到教師支部重業務輕黨務建設的情況普遍存在。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支部委員對黨建工作的認識存在偏差,黨建工作的開展數量比較少,質量又不高,經常流于形式和過場,未能產生黨建工作應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學院黨委不能對支部黨建工作給予積極有效的指導和建議,監管缺乏力度,從而導致基層支部的黨建工作開展困難,效果不佳,黨建工作未能深入人心。
(三)黨建工作業務水平落后
學院各個支部的支部書記通常由教授、副教授來擔任,支委為青年教師,他們本身肩負繁重的科研和教學壓力,無法為黨建工作投入過多的心力,黨建工作的開展僅僅表現為上傳下達,完成任務,缺乏專業的理論、實踐知識的支持,無法上升為理論指導實踐,從而導致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無法保證,不能達到黨建工作的目的,從而使得黨建工作的整體業務水平不高。
(四)支部定位不明,特色不突出
學院雖然根據系別、學科方向設置了支部,包含了力學、土木、建筑三個學科方向,但是各支部很難形成自己的黨建特色品牌,無法將學科特色與黨建活動有效結合,無法找到支部黨建工作的準確定位,從而也就導致黨建、業務相互脫離。
(五)黨建工作不能與時俱進,缺乏創新
在實際的黨建工作中,由于傳統思想限制,支部往往將黨建活動的形式拘泥于黨員學習和新黨員發展工作,對黨建工作的性質認識不深刻、理解不透徹,不能將黨建工作與日常業務工作有效地結合開展,讓黨建工作服務于業務工作,從而導致黨建工作效率低下,形勢枯燥。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黨建活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師黨員對黨建活動的需要,不能與當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黨員對黨建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態度無法被調動,直接導致了黨建活動的開展效果不佳,這樣的黨建也根本不能推動黨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起到先進表率作用。
(六)黨建工作制度不夠健全
學院目前基本的黨建工作的制度已建立,但流程不夠細化規范,工作職能、工作內容、工作要求不夠明確,從而導致黨建工作的開展難以被保障,相關制度不健全、黨建激勵政策不完善,沒有相關行為的考量標準和獎懲措施,從而導致了學院黨建工作的無章可依。
三、黨建、業務“兩張皮”的原因分析
1.黨組織功能弱化、監督考核體制不健全
學院黨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保證監督、政治把關三大作用,黨員同志起到“走在前, 做表率”的引領示范作用。然而目前依然存在黨內政治生活不夠規范、黨組織功能弱化等問題,造成了黨建與業務工作相分離。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黨員干部、群眾未能充分認識到黨建工作在業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認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缺乏關聯性,黨建工作是 “軟業務”,業務工作才是“硬指標”;二是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目前高校機關黨組織對各黨支部的考核多以定性為主,缺少對黨建工作內容及開展效果的量化考核,在年終工作考核及職稱評定考核中,黨建工作考核缺乏與業務工作的關聯性,出現考核指標向業務指標一邊倒的現象,進而導致黨建工作內在驅動力不足,不利于激勵和推動機關黨建工作的開展。三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沒有同規劃共部署,在重業務、輕黨建的背景下,在做規劃和部署工作的時候,根本沒有做到“圍繞中心”來對黨建工作做出具體的規劃,直接造成了機關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脫離的情況。
2. 黨建活動形式化,黨建、業務工作相脫離
目前高校學院黨支部的黨建工作大多流于形式,黨建活動形式雷同,很多只是為完成上級部署的規定任務,局限于對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口頭宣傳或政治學習。黨建活動有時不能夠針對學院學科屬性或機關業務特性進行有的放矢的開展,找不到與業務工作的契合點和突破口。黨建工作人員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的載體缺少設計,不能結合本部門業務工作的特性來開展黨建工作。黨建活動缺少品牌效應,導致黨建工作的邊緣化,不能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創造力,進而起不到對業務工作的推動作用,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局面。
3.黨建形式陳舊、僵化,與新媒體結合力度不夠
目前在黨建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黨建工作形式內容僵化的現象,不能有效利用新媒體創新黨建活動的形式,與新媒體有效結合力度不夠。黨建工作的開展多倚靠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傳達文件和會議內容。一味地傳達文件和會議精神,不能與時俱進地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進行有效把握,很多黨員對內容淺顯的組織生活會也難以提起興趣,進而不能很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作用。
4.支部領導班子兼職化,缺少專業人士
黨支部領導班子兼職化現象較普遍。黨支部委員多是教師擔任,未必都熟悉黨建業務,對國家政策方針和文件可能也是一知半解,由此可能導致黨建工作無法拿出針對性的工作措施,找不到緊貼中心、服務大局的結合點,進而無法實現黨建、業務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面對繁重的業務工作,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兼顧黨務工作,進一步導致支部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同業務工作分離的“兩張皮”現象的出現。
四、解決黨建、業務兩張皮的初步思路
(一)提高思想認識,把握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正確聯系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問題,領導干部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緊密聯系。黨建工作的好壞首先決定了政治方向的問題,而學院在抓業務工作的時候首先就是要講政治,必須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實際工作中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帶頭做到“兩個維護”,才能使業務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為業務工作提供堅強政治保障。領導干部要突破慣性思維,勇于攻堅克難,敢于擔當作為,站在秦嶺之巔展望未來,跳出城墻思維謀劃發展,提升推動學院發展能力。要把推動學院實現新發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緊做好。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癥,要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密切聯系群眾,帶頭轉變作風。
(二)堅持問題導向,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要同謀劃共部署
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建工作的根本職責和核心任務是服務中心、建設隊伍,促進本部門本單位各項任務的完成”,所以,學院黨建工作必須要有問題意識,要搞清楚本單位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搞清楚了本單位的中心工作,還必須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共部署,真正實現工作對接。
學院黨組織必須要堅持學院發展中黨管一切的原則,在工作中要正確認識黨建與業務的關系,黨建工作是業務工作開展的保障,業務工作是黨建工作最好的載體,是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試紙。要以黨建問題為導向,圍繞學院發展重點來確定工作目標,并在這一目標指引下開展各項管理工作,以保證學院發展目標的有效實現。
具體而言,就是在計劃部署業務工作的同時,要把黨建工作放在全局中進行思考、謀劃、推動,確保以黨建各項制度約束業務工作規范、有序、高效地開展,促使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要在規劃、部署、實施、反饋等各個環節實現動態融合,實現“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良性互動。在年度工作計劃和任務中,明確黨建工作的任務,做到相輔相成,在實施過程中,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必須要同跟進,同反饋,定期通報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完成的情況。
(三)立足單位職能,突出支部特色
目前,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的教工黨支部除了院辦人員為主的機關黨支部(以管理、服務為主),其余都是按系(以教學、科研為主)設置,不同類型的教工黨員由于學歷背景、社會經歷、崗位要求等個人的客觀條件不同,對黨組織建設目標的理解和落實程度會存在差異。因此,黨支部要發揮先進作用應該根據各支部職能和黨員實際情況,各有側重,發揮職能優勢,突出支部特色,明確支部定位,體現多元化、人性化的黨支部建設特點。
比如力學支部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定位建設“教學型”黨支部,以提高教學水平、深化育人理念、培養素質人才、爭當教學能手為黨支部特色,鼓勵教工黨員發揮教學表率作用;土木支部根據學科建設要求定位建設“研究型”黨支部,以提倡學習思考、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學研究素養,爭創科研成果為黨支部特色;院辦機關支部定位建設“作風建設型”黨支部,以轉變行政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完善管理體制、提升服務意識為黨支部特色,打造師生滿意的高校服務隊伍為黨支部特色,體現以人為本的高校辦學理念。
(四)建立健全機關黨建工作考評的體制機制,發掘學院黨建工作內生動力
各級黨的領導干部“重業務”“輕黨建”的傾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黨建工作相應的考評機制,所以上級績效考核部門在考核下級單位的工作情況時主要也是看業務工作的完成情況,黨建工作考評難,在績效考核中占的比重低,那么各級黨的領導干部在開展黨建工作的時候也自然就缺乏內生動力。因此,績效考核部門必須重視學院黨建工作這一重要內容,要加大黨建工作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同時,要針對學院黨建工作周期長、困難多的特點,建立起簡單可行的考評機制,落實領導干部以及黨支部書記的主體責任,做到權責對等,達到以考評促黨建的效果。
(五)加強高校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提高黨建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黨支部干部是黨建工作開展的風向標。因而在黨支部干部成員配備上,首先需要選拔既懂黨建又懂業務且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目前學院教師支部的黨務工作人員不可能實現專人專事,都是兼職黨務人員,所以更加需要定時開展黨支部干部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其政治素養、業務技能、黨建工作專業化水平。只有既懂黨建工作、又精通業務的黨支部干部才可以結合本支部業務屬性準確把握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融合的結合點,針對性地開展黨建活動,從而在根本上促進業務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王涌濤.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機關黨建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8(425).
[2] 李濤.新形勢下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徑研究[J].黨政領導思考,2019(1).
[3] 任文厚.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水利改革,2019(11).
[4] 張國良,宋曉龍,胡梅.科研單位黨建科研互融互促的探索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20,39(01):80-83.
[5] 陳海軍.樹品牌 創特色 推進黨建業務融合發展[J].旗幟,2020(2):72.
[6] 徐鳳琴.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破解之道[J].南方論刊,2020(6):49-50.
[7] 劉小芳.探索高校機關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的新途徑[J].科教文匯,2020(3):20-21.
作者簡介:
常寧花,女,陜西寶雞人,漢族,生于1987年1月17日,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基層黨建工作。
(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 ?7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