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穎
摘 要:體態語是近年來教育界提出的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技巧之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體態語的恰當運用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它也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因此加強對體態語的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它也日益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體態語;環顧;注視
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對語言的教學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而對非語言(主要是體態語)交流的手則不太重視。[1]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布魯斯曾對教師的體態語這樣論述過:“體態語對教師幫助學生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的確,體態是教師自身形象的一個生動直觀的窗口。良好的體態使學生感到親切,易于接近,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的心理氛圍。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準確、恰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能有效地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情緒、突出教學重點、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一、“體態語”的定義
人際間交流的工具和符號,可以概括的分為兩類:即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言語交流指的是利用有聲的自然的語言進行交流,即語言符號系統。非言語交流是指運用言語(說和寫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渠道傳遞信息的交流方式。而構成非言語交流的方式有三種:即動態無聲交流,靜態無聲交流和有聲交流。其中動態無聲交流又稱體態交流,即體態語。它是以人體姿態、動作表示意義的信息傳輸系統。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點頭,手勢和其他動作。
二、體態語在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體態語的恰當運用,成了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技巧之一。誠然,課堂教學首先是運用有聲語言傳遞信息的過程。[2]但是,事實上任何一個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都不會,也不可能使用絕對單一的口頭語言表達方式來“傳道”和“解惑”。相反,教師在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常常伴隨著相應的手勢、表情、眼神和其他動作等,借以加強表達效果,尤其在偏重形象思維的英語教學課堂上,它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三、體態語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運用體態語呢?[5]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教師的教學體態語主要有目光、表情、動作姿勢三大部分組成。
(一)目光
[6]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度的贊成與否。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
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例如,課堂上學生時不時無目的地盯著天花板或窗戶,目光呆滯,那表明他們心猿意馬;飛眼左右,低語暗議,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眼里迸發歡樂的閃光,表明茅塞頓開……可見,學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國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就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眼神。教師就應從眼神中了解真實的東西,提高效果。
(二)表情
這里所說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對待學生回答問題的對錯,就可以充分運用體態語:學生答對了,老師極為高興,笑若桃花,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贊許;學生答錯了,老師也以微笑鼓勵,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氣,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臉部表情僵硬,就會使學生感到困惑。對英語課堂來說,教師的表情能引導學生及時進入課堂。例如: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Story time” ?在教授給同學這一部分時,教師首先給學生有表情的范讀。教師生動的表情無疑為學生記住詞組增添了無窮的樂趣。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表情的應用必須與所教的內容的格調相配,還有考慮教師本身性格、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一般而言,小學英語教師的表情適宜于情切型、主動型和活動型。
(三)動作姿勢
[6]動作姿勢主要包括頭部動作、手的動作。姿勢主要包括:站的姿勢、走的姿勢等。在教學中,學生一般只注意教師腰以上的各種動作和站、走的姿勢。[7]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單詞、詞組是枯燥無味的,教師應幫助他們在人腦中建立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所以單詞教學應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用眼睛去看、用耳去聽、用大腦去思考,并毫不費力的表達出來,我認為教師的體態語更能體現這一點。例如在小學五年級PEP英語教材中Unit2 (Part B)中,目標是教會學生說:“Plant trees、skate swim、 fly a kite、make a snowman”教師通過體態語的運用來教授這些內容,能夠把抽象的知識更加具體形象化,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受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結論
總之,在外語教學中,非語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視。[9]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非語言交流手段利用起來,突出“啞語”的作用。[10]作為教師,備課時,一方面需要備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備好課時的儀態、姿勢、動作、眼神等,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使教學體態語和有聲語言融為一體,以無聲勝有聲,優化教學過程,使之最優化地為英語教學服務,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秋榮《體態語在教學中的運用》[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
[2] 曲天立,“對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的思考”,《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2002年第五期。
[3] Jeremy Harrner How To Teach English,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
[4] 俞林,有效情境,讓英語課堂充滿磁性。《小學英語周報》2006年10月。
[5] 郝建平,體態語之我見。《 基本功教學*教師體態交流技巧》2004年5月。
[6] 沈幼琴,構建“簡潔而有活力”的理想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叢書——教態變化技能》2006年第三期。
[7] 王丹鳳,關注教學細節 體現教學價值生成。《小學英語教師手冊》2008年2月。
[8] 華麗青,運用無聲語言激活課堂教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全書》2005年第五期。
[9]《淺談體態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來自: 免費論文網www.paper800.com 。
[10] 周陸曉、鄧志琴,提高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語言素養。《小學英語教學設計》,2008年3月。
(庫倫旗扣河子鎮中心校 ?內蒙古 ?通遼 ?0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