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險學基礎作為高職金融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通過對該課程的系統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財經素養,了解保險相關的業務,適應當今社會對保險市場業務的巨大需求。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出現了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事物、新技術、新方法。本文探討在信息化教學的大環境下,主要研究課程內容優化改革、如何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課程反饋評價等多個方面來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為其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一些理論上的依據。
關鍵詞:信息化;保險學;課程改革
一、保險學課程特點
保險學基礎是以當代經濟社會中的保險業務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風險的管理為研究基礎,以保險的設計、銷售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一門學科,是高職會計、金融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拓展課。根據課程的研究維度,高職保險學基礎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課程體系具有遞進性。保險學基礎各個教學項目的設計是根據學生對保險的理解從淺入深,從大到小,從宏觀到微觀的角度來進行的。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關內容,整個課程的設計邏輯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層次依次遞進的。課程先講解了當今社會中各個領域的風險,以及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由此來討論風險管理的概念。其次,由風險管理引出保險的必要性,之后分別介紹各個常見保險的相關內容,比如財產保險、人身保險等。然后按照保險業務辦理程序介紹了保險合同的各個條款以及保險事故發生以后如何進行理賠。整個的課程體系層次清晰,富有邏輯是高職保險學基礎課程的特點之一。
課程內容具有實務性。課程摒棄了大量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各個項目所涉及的內容都是根據當今社會對于保險產品的需求來編排的。針對保險市場和保險行業的內容方面,涉及了大量的關于各類保險公司的介紹以及我國當今保險行業的情況。在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的內容方面,不僅介紹了每個險種的特點和含義,而且更加細致的介紹了各個險種在現實生活中的適用情況和保費的厘定,在課程的最后還介紹了關于保險理賠的相關程序以及保險保單的填寫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在以后從事保險相關行業中能夠駕輕就熟的為客戶更有針對性地設計保險。
二、傳統保險學課程教學的不足
根據以上對于保險學課程的問卷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教學環節還存在些許不足之處,從以上問卷中能夠總結出的問題主要有:
(一)實操類教學投入不足
保險學課程的研究重點是保險業務的設計、保單的填制等,具有非常強的實操性。傳統的保險學課程教學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對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不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當中的能力的提升。比如保險學課程教學中對于保單的填制的知識點,傳統教學只是在教材上羅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項,而沒有提供可供學生填制的保單,因此教學的結果會導致學生對于保單填制業務的陌生,不利于完成培養目標。保險實訓平臺的建設不足,沒有提供實操訓練的場所。而且現有的保險學課程教學計劃當中大多數是對理論教學的安排,沒有涉及相應的實踐類課程,也不利于學生實操水平的提升。
(二)教學手段缺乏多元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授生聽的模式,老師在課堂上將每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通過語言的闡述講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在現在看來具有刻板性,無法根據當今社會的現實情況講授給學生更多的熱點知識,只能停留在教材的層面上。比如對于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講解,教材只是將兩大險種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以及保費的厘定進行了介紹,但是沒有針對現在的新型商業保險進行更深入的介紹,所以就容易使學生陷入唯教材而是的誤區。另外一點就是,教學手段不能夠借助當今信息化發展而產生的各種資源來進行講授,從而使教學范圍過窄。
三、對保險學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保險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一)充分調動網絡課程資源的多樣性
由于傳統的保險學課程教學缺乏多樣性,大多局限于教材上的現有的案例。因此,對于傳統教學的改革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課程資源方面的優勢。首先要拓寬現有的教學材料,增加電子教學材料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比如借鑒現有的慕課、國家精品共享課等課程資源,將其相關案例進行整合到課堂教學課件中,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多樣性的優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部分知識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到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比如在學習第一部分內容,關于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時,教學目標是需要學生掌握風險的種類以及生活中風險的識別。對于此部分內容的講解,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災害以及企業經營破產等現象來引出對于風險的認識。在此部分的講解中,也可以采用視頻電影等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輔助教學,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選用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加強教材建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選用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培養目標,應當選用更加注重實務的教材,以提高學生對相關保險的業務處理能力,減少理論性的講解。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保險領域出現了更多新的保險產品和保險業務,這些新的保險產品的出現促進了對現有保險知識的更新,比如說最近新出現的旅游保險、家居組合險、銀行卡盜刷險等。但是教材對相關內容的介紹還停留在過去的階段,不利于學生技能的提升,對于教材的建設應該作為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應當根據當前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不斷更新教材的選用,同時,必要時保險學任課教師應當根據社會中的保險熱點編寫相應的教材,提高保險學課程教學的時效性。
(三)加強保險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是指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相關價值觀、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滲透,從而側面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課程思政是當今課程教學的重要一環,能夠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學生人格的培養。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比如說在介紹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相關內容時,保險的適用范圍應當客觀真實,作為被保險人不應當捏造虛假情形來騙取保險金。作為保險的銷售者應當向客戶如實的講述保險的適用范圍和承保條件,以及保險金的額度,不得隨意隱瞞??偠灾诮淌诒kU知識的同時,應該向學生灌輸在辦理相關保險業務的同時,應該遵循道德的原則,秉持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建設
教師是課程教學中的主導者,能夠指導學生的課堂學習,是學生能力提升的引路人。教師的素質高低能夠直接導致學生對于知識能否準確的掌握以及培養目標的達成,所以,加強教師素質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從保險學課程的定位來看,要從多個角度提升教師的素質,例如,可以定期組織專任教師到相應的保險公司參與企業調研,并將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新出現的保險業務和保險產品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去,從現實的角度促使教師知識的更新。另外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講解,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保險業務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等APP將問題或者背景材料事先進行發布,讓沒有保險基礎的學生提前對保險業務有一定的了解。
四、總結
根據以上的調查總結以及分析,能夠看出當今傳統保險學課堂教學不管從教材、教學資源的選用以及實操技能的提升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當今課程改革更應該從信息化的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改進,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優化保險學教學。從而能夠真正意義上為社會培養源源不斷的保險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海昱.高?!氨kU學”課程教學的現實困境及其突破[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4)
[2]於積瓊,李智虎.獨立學員保險學教學模式探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3]蔣勇,楊巧.新形勢下保險學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對外經貿,2016(3)
[4]王宏揚.應用型高校保險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教育.2019(10)
[5]張虹.新時期高校保險學多元化教學探索[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
作者簡介:
王佳鳴(1993—),男,山東濟南人,工作單位濟南職業學院財經商貿學院,專任教師。
(濟南職業學院 ?濟南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