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愛民 袁德勝
摘 要:在經濟社會轉型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這不僅為我國農民工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同時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就業,對即將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也提供了有力支撐。本文以六安市為研究對象,采用實地調研的方式分析六安市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現狀和創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以及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返鄉農民工;創業;六安市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以及國家“雙創”戰略深入推進,大批農民工返鄉創業,這些返鄉農民工在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資金,因此回鄉創業有一定的基礎,也日益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生力量,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村全面脫貧的新動力。
安徽省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農業大省和勞務輸出主要省份,2006年制定了“全民創業”戰略計劃,把返鄉創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2019年為支持和促進返鄉創業人員返鄉創業,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和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通知》,出臺了多條含金量足的支持政策。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民工群體帶來的就業壓力,安徽省又出臺了八條舉措幫助“從湖北返鄉人員”創業就業。六安市作為安徽省的重要人口大市和農業大市,每年有166萬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工,占全市總人口的28.23%,其中外出轉移就業約145萬人,占農民工總數的87.35%。了解六安市返鄉農民工創業現狀、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對于研究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筆者走訪了六安市返鄉創業園和有關市直部門,就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
二、六安市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現狀
(一)農民工轉移就業基本情況
截止2019年底,六安市全市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工總數為166萬人。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占24.2%,30歲至50歲占54.4%,50歲以上占21.4%。從就業行業看,從事采礦業人數占農民工總數的3.26%,制造業占30.84%,建筑業占21.79%,交通運輸、倉儲占5.15%,批發零售業占7.25%,住宿餐飲業占9.55%,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占7.39%,其它行業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14.77%。從轉移就業人員技能和學歷情況來看,普工占67.43%,初級工占21.56%,中級工占6.88%,高級工占2.57%,技師占1.1%,高級技師占0.4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77%,高中文化程度占40.85%,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38%。從轉移就業區域看,省內轉移就業約36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24.8%;省外就業為109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75.2%。省外轉移就業人員中,長三角地區由于其交通方便、氣候相近,外出就業人員最多,約58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40%;珠三角地區約20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13.8%;京津冀地區約 10.7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7.4%;其他地區約20萬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13.8%。從外出轉移就業人員每月凈收入情況來看,1500元以下占2.67%,1500-3000元占19.29%,3000-5000元占56.5%,5000元以上占21.54%??傮w上看,務工收入大約占農村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二,務工收入的多少對整個家庭的年收入具有重大影響。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特征
目前,六安市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和創辦企業總數快速增長,投資項目和投資規模逐步加大,返鄉創業已成為六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返鄉創業農民工雖然情況各不相同,但總體上表現出一定的特征。
1、返鄉創業者以中年男性為主但逐漸年輕化
據調查統計,六安市返鄉創業者的平均年齡為42.5歲,年齡在35歲至50歲之間的占了60.8%,其中返鄉創業者中,男性占94.7%,女性僅占5.3%。隨著政府對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措施加大,越來越多的新時代農民工開始返鄉創業,這些新時代農民工平均年輕在28歲左右,累計外出務工時間為3至5年,他們在外增長了見識,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有創業想法和動力,已經逐漸成長為返鄉創業人員的中堅力量。
2、返鄉創業者多數從事非農產業,以個體經營為主
從返鄉創業者創業領域看,大多從事的行業都是依托本地擁有的特色資源,如特色種植養殖業、加工業、餐飲服務業、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業等非農產業,多以個體經營為主,或者是夫妻共同經營,所占比例達到了85%。雖然創業者從事非農產業,但他們和農業之間的聯系仍然存在,他們仍然擁有耕地。根據調查統計,返鄉創業的企業規模較小,初次投資一般在10萬元以下,對于是否后續再次增加投資,創業者大多持謹慎態度。
3、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資金大多依靠自我積累,對風險敏感
根據調查統計,返鄉農民工創業資金來源比較集中,主要依靠外出務工時的積累,以及從親戚朋友處籌借的資金,對于資金使用風險比較敏感,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的意愿比較低。
三、六安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創業者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創業能力不強
返鄉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素質不高,根據調查統計,68.3%的返鄉農民工學歷為中學及以下,高中學歷的為30.5%。文化水平的高低與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能力密切相關,文化水平低,決定了農民工創業的方向集中于技術水平不高的行業,如餐飲業。其視野和思維方式也不夠開闊,創新意識不強,運用現代科技開拓市場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創業者對創業政策了解不多,獲得外部支持不夠
雖然六安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六安市返鄉創業工程的實施意見》、《六安市返鄉創業示范園認定管理辦法(暫行)》等文件,出臺了與創業有關的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但在政策宣傳、落實、兌現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同時很多政策措施是原則性、粗線條的,辦理部門不明確,申辦流程不具體,可操作性差,導致創業者對創業政策不了解,不清楚如何去申請和享受這些優惠的創業政策。據六安市政府研究室開展的問卷調查,對市出臺的相關政策比較了解的創業農民工僅占24%。對創業政策和優惠措施的不了解,加大了農民工創業的成本,挫傷了農民工創業的積極性。
(三)政府主動服務意識不足,創業服務不到位
主要表現為在部分縣區鎮村一級組織對返鄉創業工作認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工作不積極、不主動,認為創業是農民工自己的事情,與政府部門無關,導致政府宣傳動員不夠深入、線索梳理不夠細致、跟蹤對接不夠扎實、招引目標不夠精準。同時對返鄉落地企業跟蹤服務不夠,也影響了其他有意愿返鄉創業人員的返鄉創業預期和積極性。
四、六安市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政策支持
六安市相繼制定了《關于六安市返鄉創業工程的實施意見》、《六安市返鄉創業示范園認定管理辦法(暫行)》、《六安市返鄉創業工程領導組辦公室關于印發2019年返鄉創業主攻行動重點任務的通知》等文件,從園區平臺建設、要素保障、創業管理服務、政策支撐、技能培訓等方面全方位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落實創業服務政策,為創業者保駕護航
1、加強創業有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六安市根據創業準備、試創業、初創期、成長期等創業不同階段,提供“創業意識培訓”、“創辦你的企業”、“網絡創業培訓”、“創業模擬實訓”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等形式多樣的階梯式創業培訓體系。通過創業能力培養和創業理論知識提升,幫助返鄉農民工提升創業本領。
2、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解決資金難題。六安市為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帶動就業、促進發展的積極作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工作促進大眾創業的通知》,首次將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納入創業擔保貨款申請對象。將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的30%調整到25%。自2016年以來,六安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5.84億元,政府的資金支持極大的鼓舞了返鄉創業者的創業熱情。
(二)夯實創業服務載體,打造一流創業平臺
1、積極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六安市自2018年起,連續3年,建設20個左右市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對初次認定并授牌市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根據入駐企業個數、創業孵化成功率、存續期、促進就業人數、實現經濟價值等,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獎勵。同時積極申報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申報成功后將獲得480萬元的補助,截止目前,六安市裕安區康城美橋、金寨縣“金梧桐”、舒城縣南聚、霍山縣衡山鎮等四家單位被評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
2、加強創業服務云平臺運營。六安市堅持“政府搭建平臺、平臺集聚資源、資源服務創業”的宗旨,通過聚集、整合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經營性服務機構的各類優質創業服務資源,打造一站式、開放式、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云平臺,推動創業服務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滿足多元化創業服務需求,2019年全市累計發展創業服務云平臺服務商73家。
(三)營造創業服務氛圍,助力創業夢想
1、常態化的舉辦創業大賽。六安市通過常態化舉辦“贏在江淮”創業大賽選拔創業典型,培育創新創業帶頭人,推動全市創業者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激發全社會創業熱情。同時推薦優秀創業項目參加全省創業大賽和全國就業創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展示近年來六安市在就業創業方面的工作成果和就業創業服務的典型經驗與做法,通過交流平臺,引領雙創發展,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2、開展創業之星評選活動。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民創業激情積極營造崇尚創業、勇于創業、服務創業的濃厚氛圍,六安市連續三年開展創業之星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創業典型人物進行廣泛宣傳和專題報道。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弘揚創業精神,激發創業熱情,增強返鄉創業人員的信心和決心。
結語:
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對消除城鄉經濟二元結構和實施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農民工群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決定了我國社會的發展走向,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從戰略高度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他們參與到即將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為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周冰,袁德勝.農民工工資水平、統計誤差和城鄉收入差距[J].2014(1),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 李紅俠.農民工返鄉創業引領效應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調查[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3] 張敏.分析安徽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支持方式[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1).
[4] 王彥青.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踐困境及其政策與理論反思[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4).
[5] 六安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共六安市委黨校 ? ?安徽省六安市 ? ?2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