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指導員必須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者和知心朋友,既管理服務又育人。學生從低年級升至中年級,學院抓住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例如中隊會、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以學風建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再教育活動中要重點加強中年級學生的誠信教育,特別是嚴格考風考紀;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做到不曠課、不沉迷網絡游戲,鼓勵學生樹立“良好學風,從我做起”的意識。
關鍵詞:中年級;學風;育人;家校合力
1 加強中年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學風
同時,學院堅持院領導及學院各職能部門、各指導員等共同參與的多級聽課制度,加強課堂監督反饋,真實了解教學情況,溝通教學信息,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服務質量,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做好,貫徹落實“教書育人”教育原則是學生全面發展強有力的保障[1]。各科教師也參與到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在課堂上不僅僅是講臺上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去探索切實有效的引導模式,學院教師的師德師風不斷提高,既授業又傳道,既教書又育人,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能力。除此之外,學院教務辦公室積極開展學生期中檢查調研,學院各教研室先后開展專業問卷、信號與系統課程學生調查問卷、電磁場課程學生調查問卷、電路課程學生調查問卷等,深入了解學生所需,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讓“課程思政”工作切實有效。
2 創新中年級學生學風建設工作形式
學院召開結合學院專業特色的學風建設大會,學風建設大會上設置年度學風建設報告、優秀經驗交流、優秀班級、優秀個人表彰等環節,用實打實的身邊的榜樣力量激勵感染學生,并激發學生集體榮譽感,為建設優良的學風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學院每年的學風建設大會都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每年校長都會蒞臨現場進行頒獎及講話。學校對于學風的重視、學院對于學風工作的不斷創新努力都讓學生從內心重視學習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年級學生更加關注學風建設工作開展的形式,其中教授午餐會深受歡迎,教授午餐會讓教授及相關教職員工更加深入了解、關心指導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更加全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教書與育人更加緊密的結合與實施,為同學們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指導與幫助。
3 建立促進中年級學生學風建設的體制機制
為在學業發展中,發揮“三全育人”作用,發揮學校及學院優勢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校籌建學生學業與發展支持中心,幸運的是信息學院成為試點單位,中心開始運營至今,分別開展了學困生指導咨詢、出國留學指導、考研升學指導等咨詢服務,讓很多的從低年級步入中年級的學生走出迷茫堅定自信。與此同時,對于中年級學生所出現的學業問題,針對中年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學院及時啟用學業預警機制并開展幫扶工作,開展定期的談心談話活動,督促學生參加學業發展中心的相關輔導課程,各班級堅持開展專業大講堂、朋輩“傳-幫-帶”等活動,通過學生影響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習態度、學習目標或者學習行為出現問題的中年級學生能夠及時走出迷茫,增加學習積極性。
4 利用新媒體資源優化中年級學生學風建設
依托易班優課,整合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全面帶動學風建設。比如通過易班優課進行每月的月考,讓學生可以定期檢驗自己的學習;開展全校性的學霸筆記評選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些活動在學生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響,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加強學院學風建設工作。
依托學院信息學子之家等微信公眾號在學院學生中不斷宣傳優秀班級、優秀寢室、優秀個人事跡情況,讓榜樣的力量無時無刻不感染學院學生,通過榜樣和典型的事跡教育引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合適的引導,使得大學各學年的教育“不斷線”[2],讓學生始終保留激情和余熱。
5 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促進中年級學生學風建設
中年級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對于未來的規劃也有初步的打算。學院利用所屬科技類社團組織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并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國家等科技創新活動,通過科技類競賽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學生的知識學習提供實戰機會的同時為未來的就業提供有力支撐。科技類競賽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歡,學院整合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資金、場地、設備等支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主動學習、學會研究,更加學會動手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學院贏得榮譽的同時增加學院學風建設。
6“家校合力”共筑中年級學生良好學風
1、傳統家訪模式與新媒體家訪模式有機結合
根據我院學生人數多、家庭分布區域廣,指導員編制少的實際情況,信息學院家訪主要在工作方式上進行創新,采取年級學生責任制,能實地走訪的盡量實地在一個地方或者附近區域多走訪幾個學生。除定期進行實地家訪外,學院還通過多種新途徑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比如離學校比較近的學生家長可以直接邀請到學校以“家長會”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暢通電子通訊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家訪中的新渠道,通過視頻及電話會議等方式召開區域家長會,與家長建立電話及網絡等密切聯系,及時溝通學生在校及在家具體情況,與家長達到交流和互動的目的。
2、持續開展“致家長一封信”活動
每學期分別給每一名學生家長寫一封信,其中包括學習成績、在校表現、同學評價、指導員評價和家長反饋意見等,確保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與此同時,很多家長通過書信或者新媒體的方式對該項活動進行了有效反饋,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3、專業教師走進家訪工作
指導員關心關注所負責學生的學習生活,與他們朝夕相處可以及時詳實掌握他們的狀態及心理,但是對于專業知識及行業需求、發展趨勢等的了解的不深入、不具體,針對信息學院的學科特點,學院在召開區域家長會及新媒體家長會的時候,邀請學院各專業教研室系主任及相關學科教師為家長們就學生所學專業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通過專業教師的解答讓學生家長對信息學院、對學生所學的專業及未來的發展就業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讓學生和家長之間又多了許多共同話題,在生活中也可以給學生更加正確的指導和協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及就業規劃。
參考文獻:
[1]管蕾.大學生目標規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5(6):71-77.
[2]賀奇.大二學生拐點現象[J].學園,2012(11):68-69.
[3]陸偉.聚焦“大二病”[J].中國成人教育,2015(13):65-66.
[4]楊濤.加強高校學生學風建設的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5.
作者簡介:
姓名:閻曉如 , 性別-女,出生年:19890212 ?籍貫到市:遼寧省大連市 ?民族: 漢,職稱:講師 ?學歷: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單位名稱: 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 遼寧省大連市 ? ? 11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