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攀枝花市康養勝地建設在自然、人才儲備的優勢、交通、規劃、宣傳的劣勢,政策方面的機遇,境內外康養旅游的競爭挑戰等進行了SWOT分析。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康養資源,打造全時、全齡、有特色的差異化康養路線;創新營銷模式,提升康養宣傳效果;引進優勢資源,突破行政壁壘,實現強強聯合的康養勝地建設對策建議。
關鍵詞:攀枝花市;康養勝地;SWOT分析
2019年,攀枝花康養產業增加值達108.67億元,占GDP的10.8%。2020年7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攀枝花打造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游‘后花園”,為攀枝花加快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一、攀枝花市康養勝地建設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第一,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與成渝地區相比,攀枝花的自然條件,尤其是冬季,溫度和陽光吸引了不少旅游者。而且干熱河谷的特殊氣候,還孕育了已有品牌效應的芒果等旅游者心中的標志性產品。
第二,人才儲備優勢。2016 年 12 月,由攀枝花學院、攀枝花市東區人民政府、攀枝花花舞人間實業有限公司合資共建的攀枝花國際康養學院正式成立,專業設置以醫學護理為基礎,涵蓋老年照護、康復理療、健康養生、旅游康養、休閑運動、養老地產等與健康養生養老相關的專業,為康養產業發展有針對性的培養輸出了儲備人才。
(二)劣勢分析
第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交通不便。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的最南端,距離成都約636.6公里,距離重慶約922.99公里。盡管目前攀枝花有直飛到達成都和重慶,但機票打折力度小,票價偏貴。成都到攀枝花目前沒有動車,2019年8月成昆鐵路中斷后,目前僅恢復了兩列攀枝花往返成都的特快列車,行駛時間長達13小時,夏季朝發夕至,冬季夕發朝至。攀枝花到昆明的動車已經開通,重慶的游客如果要到攀枝花,需要先到昆明或者成都轉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的不便。
第二,康養產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發展方式粗放,特色不足。目前對區域內康養旅游資源的整合不足,現有可以供游覽的景點、娛樂項目不夠豐富。現有發展沒有形成產業優勢,沒有吸引到比較成功的有經驗的康養企業來攀枝花投資,主要依靠本地資源。除了天然的氣候和水果等,其他的康養旅游項目缺乏特色。
第三,康養品牌的宣傳不夠到位。對比成都地區,重慶對攀枝花康養品牌的認知度相對較低。來攀康養旅游以親友的推薦為主,新媒體的宣傳不夠到位。
(三)機遇分析
第一,我國《“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建設綜合性康養旅游基地,開發多樣化老年旅游產品。四川省在《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也提出了要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完善攀西康養旅游線路。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核心目標是“兩中心兩地”,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發展正好契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這個目標。
第二,旅游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之一,攀枝花建設康養勝地也是為國家精準扶貧工作出一份力,可以抓住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扶貧的機遇爭取更多的財力物力支持。
第三,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攀枝花市成為了四川省納入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3個城市之一,確立了攀枝花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這一定位對于未來康養發展中的交通問題改善提供了戰略支持。
(四)挑戰分析
第一,境內康養旅游的競爭。四川省省內不少地方同樣在發展康養旅游,這些地方距離主要客源市場成都市更近,相對于攀枝花市,更具地理位置優勢。例如秦巴地區、都江堰——青城山,發展成熟且與成渝地區都有高鐵相連。臨近的西昌市的旅游開發也較為成熟且離成都更近。除了省內以外,攀枝花在國內也面臨著較強的競爭者。例如以冬季旅游出名的海南省三亞市,已經是國內知名的度假旅游勝地,品牌認可度高,產業發展成熟,攀枝花市目前尚難以與其抗衡。
第二,境外康養旅游的競爭。東南亞地區不乏氣候有優勢、風景有特色、發展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現在出國旅游非常便捷,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游客便選擇去國外康養度假,享受異國風光及優質服務。甚至在消費方面,由于機票打折力度大和當地物價水平低,境外康養旅游的價格可能比在境內還便宜。
二、攀枝花市康養勝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加快外向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鐵路方面,成昆鐵路復線除峨眉至米易段外,其它段均已開通。其中,峨米段全長約386公里,是成昆修建難度最大的一段,需要有序推進。此外還應推動加入區域高鐵網絡,縮短攀枝花市同各大城市的距離。公路方面,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設及維護,尤其是雨季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對高速公路通行影響大。民航方面,攀枝花機場客運吞吐量受限,嘗試與旅行社合作旅游專線,旺季推出折扣更大的機票。
第二,積極改善攀枝花市內各區縣之間、主要康養產業項目之間的城區交通設施建設,使景點與景點高效、便捷連接,使攀枝花市域內的康養產業能夠協同發力,最大程度的發揮合力。
(二)整合康養資源,打造全時、全齡、有特色的差異化康養路線
打造全時、全齡,必須結合攀枝花的客觀條件和游客的康養需求差異化定制康養路線。針對問卷反映的游覽項目和娛樂項目過少的問題,可以提前設計好有針對性的特色旅游路線,推出不同主題的1日游、3日游等,有效解決游客個人安排線路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針對醫養需求更高的老年人,醫療資源的整合建設也十分重要。攀枝花應該借助成為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的契機,積極探索、或者爭取試點更加有利于促進康養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三)創新營銷模式,提升康養宣傳效果
針對不同年齡層,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差異,對信息的接受偏好也有差異。多嘗試新媒體的營銷模式。比如,邀請一些網絡名人或者知名專家來攀參加完整的康養體驗游,并由他們在體驗過程中實時通過直播短視頻或者社交媒體分享感受。對參與直播或者評論的觀眾發放消費券,邀請來攀康養體驗。在推廣初期,分季節、分線路常態化。還可 “以賽促宣”。攀枝花現在承接了很多國際國內運動大賽,每年還有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在不同季節來攀集訓,可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展示攀枝花的康養條件。
充分利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擴大攀枝花康養的宣傳面。尤其是重慶地區,因為區位和行政關系,攀枝花康養在重慶的宣傳力度不如四川省內。但當初三線建設時,有大批重慶的力量曾經參與攀枝花建設。可以以三線建設為切入點,強化重慶和攀枝花的情感聯系,組織開展主題康養游。
(四)引進優勢資源,突破行政壁壘,實現強強聯合
攀枝花現有的康養產業還缺乏頂層的有經驗的優勢企業入駐參與打造。需要吸引優勢資源投入攀枝花康養產業的建設。對于周邊同質資源,不一定選擇競爭態勢,也可以強強聯合,打造攀西地區康養旅游線路,利用周邊地區的先行優勢,順勢推出跨市甚至跨省的康養旅游項目,通過強強聯合,進一步整合康養資源,提升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玉鵬. 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9.
[2]賴琳. 攀西地區康養旅游競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3]祝向波. 攀枝花市康養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鐘君,女,1986-01,四川資中,西南財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工作單位: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信息披露。
(攀枝花學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