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磊
摘 要:中國刑法最初肇始于清末修律,基本定型與晚近四十年,此間逐步倚重于人權保障的理念,刑法的發展方向也日漸趨向于邏輯化與體系化。中國刑法制度的發展與變化要追溯到中國刑法的發展歷程,進而到中國刑法制度在改革開放這四十年間從無到有的發展與變化過程。
關鍵詞:中國刑法制度;刑法理論;法律移植
引言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乏中國刑法制度的不斷發展與變化過程。中國傳統刑法制度于清末而終,自此后中國刑法制度雖仍保有禮教維護的影子,但終究還是告別了傳統的刑法制度,迎來了現代化的中國刑法制度。中國傳統刑法制度于百年前那場變革而幾近湮滅,這無疑是中國刑法制度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大轉型。
1中國刑法的發展歷程
刑法的起源要追溯到一個國家的誕生,從而在國家中產生了刑法。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刑法最早出現于中國是在四千余年前的夏朝。那個時代的夏王朝因治理社會的需求而將《禹刑》制定而出,這便是中國歷史中出現最早的一部刑法。自此之后,中國在歷經十幾個朝代的興衰更替后,制定的刑法數量也隨之劇增至幾十余部。其中,相對著名的刑法典有《唐律》、《法經》、《呂刑》、《大明律》、《宋刑統》以及《大清律例》等[1]。不得不提到的是,作為集所有達成封建法律的《唐律》乃是華夏法系的代表之作,是華夏法系走向成熟的標志性刑法。
中國近現代刑法于1911年發生重大變革。同年間,中國先后頒布了六部刑法典以及大量的附屬刑法規范、大量單行刑法,如《大清新刑律》、《暫行新刑律》進而到《中華民國刑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刑法由中國古代刑法徹底變化的標志性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49年成立至1979年是中國近現代刑法的形成階段;1979年近現代刑法實施至1997年是中國現代刑法的發展階段;1979年刑法實施直至今日是中國現代刑法的完善階段。
2中國現代刑法制度的發展與變化
2.1中國現代刑法制度的發展
1979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頒布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刑法制度,并且,在同年間頒布了第一部刑事訴訟活動程序規范的律法,即《刑事訴訟法》,標志著中國真正意義上完成了以“無法可依”至“有法可依”的歷史性轉變過程,同時實現了律法之上的法律觀念,完成了以“人治”至“法治”的歷史性轉變過程。由此可見,在改革開放后,中國國民生活水平及經濟社會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大量涌現在國民視野中的新型犯罪手段都在此背景下得到了有效控制。1997年,中國開始了對《刑事訴訟法》的第一次全面修訂,這也預示著中國刑法制度將發生重大變革,在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中,重點將刑事訴訟制度進行了改革,將訴訟平等對抗做出了加強,并強調了證據裁判,對訴訟保障進行了強化,將審判程序的把關與決定作用突顯了出來。在新中國的歷史中,該刑法的修訂是最具有時代氣息、最系統、最完備、且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中國刑法制度,體現出依法治國以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成果[2]。
2.2中國刑法制度的變化
1979年至今,是中國刑法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國刑法制度按照中國社會的發展需求與國際社會的發展潮流進行不斷的更新與完善。隨著中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以及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法治”的需求也更加趨于人性化。因此,中國刑法制度重點對刑法制度的人權保障、刑法制度的民生保護兩個方面做出了改變,具體如下:①刑法制度的人權保障:國家濫用刑罰權的可能性是刑法制度的人權保障立足的根本,刑法制度的人權保障主張將國家刑罰權的限制做出增強,對犯罪人的權利保障做出強調。中國刑法制度本著國民人權發展的實際需求與狀況,結合刑法制度人員保護功能,對貫徹與更新中國刑法制度對人權保障進行的強化。中國刑法制度中體現該方面的形式很多,例如1997年中國刑法制度對罪刑法定原則進行的明確規定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內容。刑法制度的立法原則應本著對類推解釋與類推適用做出反對,且堅持適用于對被告人有利的刑法制度,達到“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法無明文規定不認罪”的要求[3]。本著中國刑法制度的謙抑精神,堅決在能夠適用其他有效措施時不對刑罰手段進行使用,從而使犯罪人合法權益及人權得到保障及維護;②刑法制度的民生保護:近年來,中國刑法制度立法的一個主要指導實踐與指導觀念中,就是強化中國刑法制度的民生保護。因此,中國對一切密切相關于民生的領域刑法制度保護做出了加強,如食品安全、生產安全、藥品安全以及環境安全等,是國民的財產安全與生命安全在最大程度上受到了應有的保護。
2.3國際化的刑法制度改革
中國刑法制度持續拓寬著向外開放的程度與范圍,因此,中國刑法制度也逐漸趨向于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中國刑法制度在立法上不斷吸取國際社會中立法成功的經驗,使得中國刑法制度的發展更具豐富性。此外,根據相關國際公約中所提到的具體要求,中國刑法制度相關立法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過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有國際化趨向下的中國輕刑制度改革、國際化趨向下的中國死刑制度改革。具體如下:①國際化趨向下的中國輕刑制度改革:國際中許多國家在刑法制度的改革中,改革方向多數已趨于輕型化,這也使現代刑法的人道主義傾向突顯而出。隨著中國刑法制度在國際發展潮流的不斷驅動下,中國刑法制度也趨向于輕型化的發展方向,并作出了諸多方面的強化,例如,首先是將緩刑與罰金等輕型化制度所使用的范圍進行了擴充;其次是對特殊群體加強了輕型化制度處理的傾向;最后是將行刑的社會化改革加大了持續向前推進的過程。②國際化趨向下的中國死刑制度改革:國際社會中的重點潮流趨向于對死刑的廢止,同時為相關國際公約所規定,如《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便是其中一條[4]。在這一背景的趨勢下,中國死刑立法控制進行了大幅度加強,以達到順應國際趨勢的目的,將死刑適用條件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制,將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可適用死緩規定刪除而去,同時將死緩減刑至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條件進行了削弱,同時,中國刑法制度對一些死刑的犯罪進行了調整,減少了構成死刑罪名的數量,現存死刑數量為68種。由此可見,中國刑法制度針對與死刑制度的立法改革中正在逐漸同步于國際社會,中國刑法制度也日益趨向于人性化。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刑法制度歷經了四千余年歷史進程的演進,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中國刑法制度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合理結構、先進理念、完備內容的現代刑法制度。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刑法制度立法的根本在將中國傳統刑事法制文化成果進行了繼承的前提下,對國際社會中先進的立法經驗進行了借鑒,為中國刑法制度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中國刑法制度將在未來不斷做到以保障人權為第一準則,公正與科學的對刑法制度進行修訂,將刑法制度立法的進步和繁榮進行持續不斷的推進,從而為中國社會發展的需求做出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趙秉志,魏昌東.論中國刑法哲學的發展方向[J].政治與法律,2007,012(006):16-24.
[2]楊馨德.淺析中國古代貴族官僚刑法特權制度的緣起與發展[J].理論界,2011,010(001):120-121.
[3]李春雷.中國近代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研究(1895-1928)/刑法與刑訴法論叢[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018(003):192-195.
[4]許發民,武漢大學法學院.論中國死刑制度的歷史演變[J].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04年學術年會,2008,007(004)47-49.
(湖北警官學院 ? 4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