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新興的網絡傳播技術以及自媒體的不斷發展,為法律的傳播和普及方式的多樣化增添了更多的可能。近年來,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種領域,比如最近大火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微信、騰訊、QQ以及微博等社交軟件都已經成了很多國民生活中的重要活動領域。通過制作法律文章、短視頻等,借助這些影響力較大的網絡平臺,以大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推廣法律知識,是一條可行之路。
關鍵詞:網絡自媒體的融合;法治建設;普法宣傳新模式
在依法治國的政策背景下,國家對法治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我國的法治體系也在不斷完善。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2020年5月28日審議通過,我國的法治建設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切實實施民法典的相關問題。目前全國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民法典的熱潮,以扎實有效的學習宣傳迎接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的正式實施。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如果僅有法律規范,而不能將其應用于社會實踐中,那法律就相當于一張廢紙。然而,在當今中國基于人們的政治意識、法律觀念、道德觀念、文化教育程度等主觀條件以及法制狀況、政治狀況、經濟狀況、民族傳統、國際優勢、科學技術的發展等客觀社會環境,民眾的法治意識較為淡薄,法治宣傳勢在必行。然而,當下科普類公眾號繁雜,且受眾對內容的真假難以辨識,有些自稱是普法類的公眾號對法律的內容解讀也不夠嚴謹,為了撥正這些錯誤的現象,決定建立以普法為內容的科普類自媒體,以民法典為首發點,將民法典與生活密切結合。
1 當前網絡自媒體平臺普法的現狀及困境
由于運用自媒體開展法律宣傳工作,離不開許多既懂得網絡專業技術,又懂得相關法律規范的復合型人才。自媒體運營中許多自媒體平臺在面臨一些問題復雜的法律問題,在平臺發布一些內容不夠專業乃至錯誤的內容以及一些網絡系統中的錯誤,造成既有流量的流失以及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創立一個普法平臺前期投資大,回收成本、形成循環難。普法宣傳自媒體平臺由于內容的專業性與權威性吸引流量比較慢,難以吸收大規模資金,進一步影響后期的內容制作與發布,易形成惡性的循環,且平臺建立時獲得的資金可能不夠充分,后期運營中可能造成資金缺口。最后,當前存在各種打著普法宣傳口號的公眾號,自媒體泛濫,公眾無法辨別哪些專業性較強,哪些濫竽充數,可能對我們的自媒體不夠信任,導致難以形成大量的關注度。還有競爭力大,同類自媒體產業已經相當成熟,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想要擁有穩定的受眾,必須創造特點比較鮮明的內容。
2 自媒體平臺民法典普法的創新性建議
以民法典為立足點,普法宣傳深度融合網絡自媒體,創新普法宣傳新模式。借助自媒體等互聯網絡平臺的優勢地位進行民法典普法宣傳深刻地改變了以往通過電視、報紙、書刊、廣播以及傳單宣傳等傳統的普法宣傳形式,突破傳統宣傳方式的局限,廣泛擴大普法受眾主體。通過線上宣傳與線下宣傳的結合、傳統宣傳方式與現代網絡技術的結合創新普法宣傳新途徑,促進普法形式多樣化、簡單化、便利化。 一些普法平臺可以通過與學校、社團組織、社會團體組織等官方公眾網絡平臺以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個人社交賬號合作,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抖音賬號等各種官方平臺的影響力和優勢,增強民法典普法宣傳的影響力和推廣度。
也可以利用抖音短視頻、快手視頻、今日頭條等大眾APP平臺信息發布即時、流量大、內容短小精悍、風趣幽默等特點,,制作諸如“今日法律新聞一分鐘全知道”、“民法典知識每日一談”、“帶你走近民法典”等文章、小節目或者短視頻,以更容易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的方式傳遞民法典知識,科普最貼近生活的法律常識,講述生活中的法律小故事。并采用受眾群體最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布緊跟社會時事熱點的普法作品,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和層次大眾群體的需求,更易使人們獲得民事法律知識,打破傳統方式枯燥無味的弊端,以促進普法宣傳教育生動化、生活化。
3小結
法律的生命在于有著源源不竭的活力,而法制宣傳的創新就是為其提供重要的保障。民法典的出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標志,以往傳統的宣傳方式反而落后于時代,新興自媒體平臺的出現和發展是一個新的機遇,要不斷地創新以及深入的融合,促進民法典生動有趣的宣傳,從而使民眾更好的了解民法典,運用民法典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作者簡介:
王坤,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出生年月:1999年7月,研究方向:法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