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巫呷


摘 要:中國民間有廣為流傳的《周公解夢》。在彝族地區,彝族在本文有自己獨特的解夢方式,本文為了更好的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準確闡述,用自稱“諾蘇”替代“彝族”對夢的解釋或多或少會受到《周公解夢》的影響,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它與彝族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農村,幾乎所有人都會解夢,解自己的同時也幫別人解。彝族對夢的解釋找不出一種特別的規律性,也沒有特殊的理論作支撐。每個人都會做夢,做的夢千奇百怪,彝族長老們都會做出一一的解釋,他們所作的夢還會與彝族的畢摩教有所關聯,如果做了一些他們認為具有不詳預兆的夢,那他們會請畢摩做簡單的祈福消災儀式。本文以本人的親身體驗以及對老家父老鄉親的再次深層次的交流訪談,進而對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白烏鎮羊圈小村的老鄉們對夢的解釋加以簡單的描述與闡釋。
關鍵詞:羊圈;諾蘇;夢境;解析
一、羊圈村簡介
白烏鎮,1952年設白烏鄉,1972年改公社,1992年建鎮。位于鹽源縣境北部,白烏鎮轄白烏、三棵樹、面壩、山門、牦牛圈、馬壩、長坪子等等11個村。主要有彝族、藏族、普米、白族、漢族等。從白烏鎮步行半小時左右就到了白烏村所屬的羊圈自然村。羊圈,諾蘇人稱為 “羊圈拉達”,“羊圈” 是音譯過來的,意為“養羊的地方” ,“拉達”意為“山溝”。羊圈坐落于群山包圍的一小“山溝”里。羊圈小村分為五、六兩個隊。全村一兩百戶左右,純彝族村。相傳曲比家家族格布支最先拓殖這一地方,漫漫發展成為擁有50來戶的單姓村,又因此成為“格布巴嘎”即格布村寨。與羊圈臨近的還有偏水、豬場、面壩、干溝等雜姓村。在羊圈彝族自稱為“諾蘇”。他們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
二、羊圈諾蘇夢境解夢
羊圈人對做夢的理解往往根據年齡來劃分,其稱謂也有所不同。未成年人做的夢叫iet ggup,具有在睡熟中驚醒的意思,通常沒有夢境,也不能陳述所做的夢,大家認為這是長身體所致,俗稱“抽身夢”。成年人做的夢叫iet muop,凡夢都有夢境,清醒后都能陳述所做的夢,并且所有的夢都有所指所托。夢見的東西幾乎都與常見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所謂“未見過大象,怎能夢見大象”成年人把所做的夢分為muo sa 和muo ap sa,即好夢和惡夢。他們認為成人做夢,是因為白天奔波勞累或愉快得意從而想的東西多,大腦無法安靜下來處于休眠狀態,因此和個人的著急憂慮或快樂興奮有關。控制不好可能發展為夢囈甚至夢游癥。所以羊圈人凡是夢多或做惡夢都請畢摩來舉行反咒儀式,達到精神治療的效果,從而減輕或化解心靈的負擔。
羊圈老鄉對夢的解釋都比較一致,有些年輕人不會解的夢,他們就會請教年長的人,得到合理的解釋,這種解釋基本上都是傳統的、統一的。也有一些答案是收到外族的影響,包括漢族、藏族及納西族。下面我將周公解夢與諾蘇解夢做對比,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諾蘇與周公解夢的相同和異同之處。詳見以下表格:
如以上表格所示,周公解夢與諾蘇解夢有相吻合的地方,除了有部分沖突外,對夢的解釋與人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我們不能說諾蘇的解夢完全受到周公解夢的影響,但中有一部分有周公解夢的影子在里面。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誰受到誰的影響比較大的問題,似乎也能看到他們是如何認識夢,理解夢。有個姓賈的阿姨告訴我說她做夢都特準,二十年前,她那時剛來夫家,有天晚上夢見自己的大牙脫落,結果過不了幾天,她媽媽就去世了,所以至今她只要一夢見有不祥預兆的夢,她都會提心吊膽。
羊圈的老鄉們,特別是婦女們,喜歡在白天勞動的空閑抽出時間討論晚上所作的夢。假期的時候我聽見有個阿媽告訴另外姓馬的阿媽說:“我昨晚做了不太好的夢,好像就發生在羊圈附近,有家人正在修房子,然后有個人牽了一匹馬進了這家人的大門,像是準備要把什么人接走,然后我就醒了”。:格布家阿媽說“你夢得真準耶!今天偏水就是有人去世了。” 在農村,類似這樣關于夢的話題會很多。我們不能分門別類的把所有的夢一一羅列出來并加以解釋,但每做一個夢,老鄉們都會津津樂道的為你解析。
三、結語
諾蘇有句俗話說:“海咔里妞咔,海琪里拉沙”。“海”意為“心、心情”。“咔”意為“開心、幸福”。“妞”意為“眼睛”。“琪”意為“難過、痛苦”。“拉”大致的意思為“魂”,“沙”大致意為“難過、辛苦”。這句話的大致意思為:“你心情好的時候,不管看到任何東西,覺得都是好的,都挺順眼的;你心情難過的時候,連你的魂也是飄忽不定的”。晚上老愛做夢,說明你的心思還沒有安定下來,白天想的太多,魂就會很煩躁,到了夜晚,心緒未定胡思亂想,安定不了。于是就變成了夢,夢的意義多半是人的猜想,是人按生活的實際狀況太 比照后賦予它的意義。并成為了約定俗成的結盟答案罷了。
參考文獻:
[1]《涼山民族研究》2002總第十二期。
[2]《解夢密碼》碧冷主編,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一版
[3]《周公解夢全書》周公原著,白云道士編譯,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昌學院 ? 6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