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梅 ?范文翔 ?張一春



摘 要:教育評估是促進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從內容上來看,有效的教育評估能夠為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導,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傳統評估方式的弊端日益顯露,教育評估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實踐調研與文獻分析,以江蘇省為例,通過分析當前江蘇教育評估操作的現狀與問題,從評估環節著眼,提出了“互聯網+”時代教育評估智能發展的趨勢;從評估要素入手,給出了教育評估改革的路徑,并參照教育信息化2.0計劃,以信息生命周期理念為基礎,從信息更替的各個環節逐層剖析,得到智能化信息時代教育評估改革的對策。“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評估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評估正朝著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合理利用技術發展帶來的便捷,正確對待技術變革帶來的沖擊,才能高效發揮教育評估的作用,為深化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教育評估;“互聯網+”;評估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69(2020)01-0036-07
教育評估是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收集并處理與評估對象有關的數據資料,并以既定的評估標準(教育方針、目標、大綱等)為依據,對教育工作中的活動、人員、管理和條件等做出質和量的價值判斷,從而為決策和管理提供反饋信息和論證,并改進教育工作的過程[1]。隨著教育工作的推進,傳統評估的弊端日益顯露,尤其是院校評估的“形式化”趨勢明顯。綜合國內外教育評估研究來看,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的教育評估呈現出評估主體多樣、評估方式靈活、評估機制內外結合、評估過程透明、評估國際化發展的共同特點,其評估結果既具有權威性,也受到民眾的肯定[2]。
1997年4月,江蘇省成立的教育評估院,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省級教育評估機構。因此,以江蘇省為例,研究當前教育評估的發展具有代表性。當前,江蘇教育評估主要采用報表、查閱資料與實地考察等方法,通過自我評估、專家評價、社會評價等途徑收集評估信息。但評估所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對落后,信息化程度較低。通過研究發現,江蘇省的教育評估模式無論是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領域,都呈現出人工化、線下化方式占主導,評估效率不高,缺乏過程性監控,許多環節的透明化程度不高等諸多問題,影響了信息化時代評估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這些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并制約著教育的發展,故教育評估改革勢在必行。
開展信息化評估的研究是探索教育信息化系統運行規律的需要,也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實要求,對發展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實現教與學的變革具有重要的意義[3]。自2015年頒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來,“互聯網+”的理念已逐步滲透至教育領域。2018年4月,國家出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將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作為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4],并提出建成“互聯網+教育”的大平臺。本文以此理念為基礎,從教育主管部門開展的有關教育項目的評估入手,通過深入分析江蘇省教育評估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互聯網+”視域下教育評估改革的路徑與方法。
一、教育評估操作現狀與問題:以江蘇省為例
目前,江蘇省教育評估院開展了“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江蘇省示范性縣級教師發展中心評估”“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檢測”等12個評估項目,這些項目的評估流程主要包含“自評與申報—材料審核—實地考察—結果公示”四個階段。
自評與申報階段:參評的機構或組織首先通過相關標準進行自我評估與整改,然后再進行申報的工作,包括提交自我評估報告和相關證明材料等。
材料審核階段:由評估機構組織專家,依據相關標準對參評機構提交的自評報告與材料進行審核。如果存疑可以電話回訪和查詢;如果無疑,將公布實地考核的時間,并將參評機構的自評報告等材料公布到網站上。
實地考察階段:依據相關標準,對參評機構進行逐項審查與記錄,最終通過多次會議,確定最終評估結果。
結果公示階段:實地考察評估結果由上級評估委員會予以審核,商議后給出最終結果,并在網站公示。若有存疑,則重新審核評定;若無異議,則給予通過。
從目前江蘇教育評估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 “人工化、線下化”方式占主導、過于依賴紙質材料、實地考察耗時長、主觀性較強、缺乏過程性數據等問題,因此,亟須信息化手段的加入來改善評估。
二、“互聯網+”背景下教育評估發展的趨勢
“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與深度融合的過程[5]。“互聯網+”的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與數據化[6]。
“互聯網+教育評估”,從宏觀上來說,是要建立健全更加先進的教育督導和評估機制;從中觀上來說,是要建立全新的評估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從微觀上來說,是要全面改革傳統的教育評估流程。在更新評估理念與方式的基礎上,采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手段,科學地收集、評價、分析、呈現和利用教育數據[7],使得教育評估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朝著自動化、在線化、智能化、可視化、智慧化的方向大步邁進。
(一)機構自評的在線化與信息化
機構自評主要是依據相關標準對自身進行逐條評估與整改。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參評機構借助“互聯網+云計算”的方式,去除分散式、人工化的自評方式已成為趨勢。如建立各縣(市、區)或各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將主要的基本信息與數據實時上傳到系統當中。這種線上信息記錄方式,為后續的數據管理與分析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機構自評的優化。
(二)材料審核的真實化與自動化
材料審核之所以依賴于紙質材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擔心網絡數據傳輸的安全性與真實性。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借助“互聯網+區塊鏈”技術來保證傳輸數據的可靠性。借助“區塊鏈”進行信息傳輸時,每個區塊都擁有其對應的時間戳標記,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并生成下一個區塊,每一區塊皆涵蓋了系統的所有信息,信息的真實性可以交叉驗證,從而確保信息的真實可信[8]。教育評估機構借助這種方式,能夠實現材料審核的在線化與數據化,保證數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三)實地考察的智能化與可視化
實地考察是目前較難解決的一個環節,除了現實生活中常用的監控技術以外,人工智能、物聯網、肖像技術、遠程視頻等的發展也為實地考察的變革提供了可能。專家們可以參照評估標準,實時獲取參評機構的具體位置與相應場景,以此對其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考察;同時,可借助遠程視頻直播技術替代現場觀摩與現場匯報。
(四)數據存儲的集中化和倉儲化
云技術、數據中心等技術實現了評估數據的虛擬化和動態管理。如建設教育云,形成所有學校和師生信息及數據的管理,實現學生、教師、教學與實訓、教研、設備等管理數據的集中化和倉儲化,保證信息的安全和完整,為支持學校管理全面信息化和評估的自動化提供了實現途徑。
(五)評估分析的動態化和真實化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一系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教育評估真正實現從“數據驅動決策”到“基于數據決策”,為“數據感知”提供了可能,從而實現對評估數據的分析和教育質量的動態監測。
三、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教育評估改革路徑
在對江蘇省教育評估的操作現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互聯網+”技術支持下教育評估的發展趨勢有了基本把握的基礎上,本節將針對評估的材料、方式、理念和范式各個要素提出評估改革的基本路徑。
(一)評估材料:從紙質存檔到信息數字化
教育大數據是大數據的一個子集,應用于教育評估中的教育大數據庫是指整個評估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以及根據評估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發展并可創造巨大潛在價值的數據集合[9]。通過將學校提交的以及收集到的用以評估的信息,以電子形式統一管理的方式,創建“云管理平臺”教育大數據庫,將數據信息集中管理使用,便捷閱讀。同時,利用教育大數據庫從繁雜的評估數據中發現材料間的相關關系,診斷材料中反映的問題,并預測學校的發展趨勢,進而提出相關整改意見,發揮教育大數據在提升教育質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輔助教育科學決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0],以此來提高評估質量與效率,增強評估的客觀性。
(二)評估方式:從以人工為主到自動化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傳統的以人工為主的評估方式已不能滿足追求精準化、高效率的現代社會。因此必須轉變固有的評估方式,緊跟時代技術發展,將信息化融入教育評估的各個環節,推動教育評估的自動化,實現高效評估。信息化的評估方式是指在評估過程中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綜合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如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即時通信、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等來提高教育評估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提高評估效率。
(三)評估理念:從重視結果到過程與結果并舉
現有評估中采用結果性評價的方式具有一次性、片面性等缺點,而過程性評價不僅更好地保證了評估的客觀性、準確性,還能夠對未來的教育做出預測,及時做出預警和調整。目前江蘇教育評估在理念上有所轉變,逐步開始重視評估中過程性數據的收集與管理,采取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評估,這是未來評估改革的有效實施路徑。
(四)評估范式:從傳統評估到智能評估
江蘇省教育評估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以人工校對審核為主、技術提供輔助支持的評估樣態。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現階段的評估范式顯然不能充分發揮先進技術設備的優勢,提高評估效率。所以實現評估范式從傳統到智能的轉變很有必要。智能評估,從形式上來講,是指依靠智能化的技術設備優化評估環節,最大化發揮評估效力的高效性評估;從內容上來講,是以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智能為目的的發展性評估[11]。
四、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教育評估改革對策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各種先進的技術理念應用逐漸普及化,并延伸至評估領域,為教育評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現基于對教育評估改革主要途徑的認識,筆者參考信息生命周期[12]的理念,即信息從產生到消失是一個動態有序的過程,包括信息的生成、獲取、標注、存儲等一系列程序,通過對信息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剖析,提出改革對策。
(一)信息采集與傳輸: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持推動評估的數字化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對以往紙質化、線下化的信息處理方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近幾年,教育評估數據采集的數字化趨勢明顯,但也僅僅局限于信息采集的電子化與線上化,且應用范圍較窄,效果不明顯。而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新成熟,教育評估中對信息的采集與傳輸可以更加便捷化與數據化。如利用智能的評估系統能夠實現對評估申報數據的分類管理與實時監測,運用微信、QQ等實時通信手段來發布教育評估中的通知信息,如材料審核階段中審核結果的發布、實地考察階段的考察通知發布和考察結果的通報、評估結果的通報等。
此外,評估過程中耗時最長、任務最重卻又不可或缺的實地考察環節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也能夠得到簡化。傳統評估通常要通過親自到學校實地考察的方式來評估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設備等情況,這樣不僅費時費力,且易出現評估“失真”的情況。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新思路,評估單位能夠根據學校安裝在校園中的多個設備采集學校的安全、設備管理等數字化信息,以此來全方位了解學校的情況。
信息化數據雖然易處理保存,為評估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技術是把雙刃劍,近幾年,信息造假情況的頻繁出現,讓我們不免為信息化數據的真實與否打上一個問號,那么,如何保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呢?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性,它所創建的體系,是一種點對點直接傳遞信息的體系,信息一旦傳遞就不可更改,這種如萬里長城砌刻般的加密方式確保了數據的前后一致性,可以有效防止數據的篡改,從而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在教育評估中使用區塊鏈保護在線評估信用的實施流程演示如圖1所示,首先將被評估單位的數據錄入數據庫,數據通過區塊鏈體系傳遞,同時,評估記錄等數據在體系中形成帶標記的“區塊”,成為不可更改的區塊鏈記錄。之后,將這樣經過加密的評估結果傳入評估院,并建檔保存。每一類數據都經過這樣的處理后再入庫存檔,各評估單位完整的記錄數據都可在系統中經授權查詢,保證了評估的開放性與公正性,從而解決了教育評估中爭議頗多的評估結果信任危機。
(二)信息存儲:以“云管理”為導向構建數字化的評估數據庫
教育評估作為促進教育教學工作、保障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數據是其重要的依據和基礎。年復一年評估產生的大量數據對于教育研究者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若疏于管理則會雜亂不堪,甚至易丟失。“云管理”是基于互聯網之上,利用云計算、云存儲、云檢索等技術對傳統檔案管理模式進行升級的數字化網絡平臺,它擁有海量存儲、實時管理、遠程服務等眾多應用優勢,并能實現數據管理軟件更新和數據內容的無限擴充[13]。基于“云管理”的理念,對學校評估信息、評估過程產生的資料進行有效管理,通過教育云調度并存儲各校審核材料,將每年的評估材料整理存儲形成各個學校的 “發展檔案館”,最終建成教育大數據庫。本文利用“云管理”的“云數據管理”功能,構建了如圖2所示(見下頁)的云數據管理流程。參與評估的院校需注冊為普通用戶上傳評估材料至云系統,材料中的數據按照“教育評估業務及其流程數據定義與標準規范”進行自動校驗與清洗,形成各個學校的小檔案館。經過初步處理的數據在進行轉換、遷移與集成操作后,形成評估的教育大數據庫,并通過數據的分析、挖掘、管理等運維流程,進入最終的決策支持。系統管理員可以通過人工操作對后期的數據整理存檔。
學校教育云建設模式可以采用“云+端”的建設和應用模式。利用當地政府和電信聯合投資,其中電信投資部分政府將以網絡、平臺租用費方式分期支付。采用電信提供網絡和平臺服務、政府租用、學校使用的方式,建設區域教育云,在各學校形成評估小數據庫。教育云的宏觀需求可概括為“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14]。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可根據不同情況定制選擇管理信息系統內容,一般包括三個部分:一是針對教育管理,包括教學科研管理、教育評價分析等;二是針對教師,包括教師備課管理、教師評價系統等;三是針對學生,包括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考勤管理等。綜合平臺作為教育管理平臺的補充,接入綜合辦公集約平臺,形成面向教育局、學校、教職人員的一體化應用平臺,實現從公文擬稿、審批、會簽、簽發、分發、簽收、辦理、歸檔等公文全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提供審批、郵件、公告、文檔管理等十幾個組織內部日常功能。學校自評時,可以調取云平臺中的數據信息,通過與評估指標相對照,形成客觀的結果。校內專家、教師等人員的討論現場視頻、討論的結果意見可以及時上傳到教育云平臺中作為評估的一項重要前期資料保存。由此架構可以看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中針對不同的對象,都有相應的評價管理模塊,可實現機構優化自評的目的。教育云平臺搭建之后,資源將上傳至云端存儲,除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以外,云計算技術還可以實現資源調度機制,資源可以流轉到需要的地方,評估機構可以調度審核所需的材料,實現材料審核在線化。
(三)信息智能處理:以“虛實結合”為模式提高評估的智能化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評估的數據化與智能化趨勢明顯,并產生了“虛實結合”的技術模式。將實際教學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線上線下共同督促教學過程,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校自評階段利用通信網絡、技術支持、資源管理等多種途徑,嘗試建立起“實體教學演播室+虛擬共享平臺”的組合模式,借助數字信息技術將教學視頻上傳至共享空間平臺,以便評估專家在對自評材料進行審核時,參照視頻,綜合決策。教師也可以通過虛擬平臺及時獲取學生的學習信息,促進個性化教學的開展;或是以此方式來替代實地考察階段的現場聽課,節省評估的時間成本,提高評估的智能化。
目前江蘇省教育評估大部分環節仍沿襲傳統的評估方式,未體現先進技術的優勢。針對前期調研發現的問題,結合相關“互聯網+技術”作用于評估的思路,以“材料審核”和“實地考察”兩大核心環節為例,筆者提出了“互聯網+技術支持”整改方案,如圖3所示。材料審核環節,使用異構數據處理技術將評估材料歸類整理,通過系統的信息推薦功能,根據專家擅長領域與學校特色智能匹配專家與學校,分組審核申報材料,最大化地發揮每一位專家的能力。與此同時,實施網評,收集對存疑學校的反饋意見,抽樣檢查材料。最后,會議評商確定初審通過名單。整改方案中,在兩大核心環節的基礎上增加了“實地考察前準備工作”,位于“材料審核”與“實地考察”之間,主要通過技術手段分解改造前“實地考察”階段的任務,減少“實地考察”環節的工作量并將學校匯報工作移至線上,利用物聯網、遠程監控等技術實時監測考察學校設備儀器、校園環境建設、課程活動開展、實訓基地等情況。通過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實現對學校的虛擬場景觀摩,并在線上發布調查問卷與學校社會聲譽調查,了解學校情況。實地考察前,評估專家根據分工,進入系統提前查閱核實相關資料,記錄有問題的情況,以便實地考察時核實確認。實地考察環節從專業剖析、專業課程聽評、個別訪談三方面詳細了解被評學校專業建設情況,同時根據前期發現的問題,具體了解相關情況,全方面綜合評判。
(四)信息呈現與服務:以“智能監控”為手段增強評估的過程性
一直以來,教育評估在實施過程中都存在評估時間短而集中、缺乏過程性數據監督的問題,而隨著監控技術的發展與完善,這一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由于學校規模布局、辦學條件等數據隨時間變化不大,沒有采集相關過程性數據的需要,所以本研究中的“過程性數據”主要針對有變化的,不能僅靠結果性數據代表的情況進行說明。
目前,整個評估屬于結果性評價,缺乏過程性監控。遠程監控技術可以對評估數據和教育過程進行全程動態監測,即時采集信息,實現評估的自動化。傳統的監控系統存在地域的限制,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遠程監控系統已突破地域的限制,真正實現遠距離、實時監控與傳輸,與人工監控相比,其對于人力、物力的依賴性較小,適用性和靈活性更強。在評估的所有環節中,學校自評向來爭議最多,由于學校自評過程的不透明性也給后期的評估工作帶來了很多困擾。若利用遠程監控對學校自評過程進行監督,則能大大提高評估過程的透明性與公正性,減少后期核查的工作量,掃除評估盲點。如將自適應技術應用于教育評估中的自評模塊、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和反饋與整改模塊,充分發揮自適應技術輔助“智能監控”的動態調整功能,為被評估單位提供適應性支持,實現高效評估。
五、結論與展望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評估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入教育領域,為教育評估賦予了更多新的理念。“互聯網+”新技術的興起與應用,一方面,為教育評估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化數據與可視化資源;另一方面,為評估流程的優化與更多功能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但大量新技術的涌入,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合理選擇利用新技術促進評估改革發展,既不能大量技術堆砌妄加成本,又不可因循守舊,不敢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未來教育評估改革的路還很長,還有諸多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我們必須腳踏實地,著眼于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發揮教育評估對教育教學的促進功能。
參考文獻
[1]楊素娟. 中德兩國遠程教育課程評估指標體系比較[J]. 中國電化教育,2011(12): 42-47.
[2]鄧成超. 國外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分析與比較研究[J]. 教育學術月刊,2008(1): 71-73.
[3]張晨婧仔,王瑛,汪曉東,等. 國內外教育信息化評價的政策比較、發展趨勢與啟示[J]. 遠程教育雜志,2015,33(4):22-33.
[4]劉革平,余亮,龔朝花,等. 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的“互聯網+教育”要素與功能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8,39(9): 37-42+74.
[5]張罡,王宗水,趙紅.互聯網+環境下營銷模式創新:價值網絡重構視角[J].管理評論,2019,31(3):94-101.
[6]顧嘉.對“互聯網+”的思考[J].通信企業管理,2015(6):12-14.
[7]張生.“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評價[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2):16-18.
[8]沈忠華.新技術視域下的教育大數據與教育評估新探:兼論區塊鏈技術對在線教育評估的影響[J].遠程教育雜志,2017(3):31-39.
[9]尹恩德.教育大數據背景下的區域數字化學習實踐與思考[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9,35(1):11-15.
[10]楊現民,唐斯斯,李冀紅.發展教育大數據:內涵、價值和挑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11]張其志.多元智能評估的主要觀點及操作要領[J].課程.教材.教法,2005(2):90-96.
[12]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3]劉維貴.數字時代微檔案的云管理研究[J].蘭臺世界,2012(23):?26-27.
[1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節選)[J].教育科學論壇,2018(15):6-10.
A Probe into the Reform Routes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Based on“Internet+”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ZHANG Wenmei1,FAN Wenxiang2,ZHANG Yichun1
(1.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China 210097;
2.School of Education,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China,311121)
Abstract:? Educational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e content of which mainly includes college assessment,project assessment,and teaching assessment,etc.Effective educational assessment can provide a powerful guidance to the teaching,and push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ward.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the demerits of traditional assessment forms gradually appear,and educational assessment reform is imperative.Through practical survey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has analyzed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operation of Jiangsu educational assessment,and considering the assessment steps,put forward the trend of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in“Internet +”era;starting from assessment elements,this paper has given the rout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reform;this paper has consulted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plan,taken the idea of information life cycle as a basis,analyzed every step of information alternation layer by layer,and gained the strategy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reform in intelligentized informatization 2.0 era.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technology”has provided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to the educational assessment. The educational assess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is heading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tization.Utilizing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reasonably and treating the impact brought by technology reform correctly can play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ffectively,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new era.
Key words: educational assessment;“Internet+”;assessment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