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麗娜
摘 要:水稻現如今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農作物之首,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性。而水稻的種植效益離不開水稻的種植技術的優化。但是水稻在其種植期經常會遭受病蟲的危害,導致水稻產量的大大降低。而水稻的種植技術也會對水稻的量產有著直接的影響。水稻的量產效益會直接影響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對水稻生長環境并分析目前我國現有的水稻種植技術,并其水稻種植技術進行優化。增強種植技術水平,提高水稻效益,進而實現我國經濟高速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種植效益;增產增量;高效
大量種植水稻是為了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而很多地方都相對來說為了增產增量選擇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稻苗在生長過程中會大量的噴灑農藥或使用化肥來進行驅蟲害。雖然農藥驅蟲確實可以達到明顯的效果,但是過多的使用化肥或噴灑農藥的同時會給周邊生態環境帶來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存環境,經常使用化肥或農藥會使土壤酸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地流失。為了保證水稻的量產,并且不破壞周邊生態環境 ,我們該打破傳統老套的種植方法,利用科學的種植方式,完善水稻種植技術,增加水稻種植收益。
一、水稻種植現存問題
1.1生存環境受限
水稻具有好濕性、耐高溫,水量的多少、光照、礦物質和生長環境溫度的高低也會決定水稻在種植中比重和品種。部分地區水稻的種植面積受到一定限制,光照的強度和光照時間、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會直接影響水稻的優質,水稻在種植期應充分的保障水稻的水飽和狀態。碳、磷、鉀是水稻種植中所需營養的主要三大養分,而水稻在生產的過程中,應結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水稻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的同時,還需做到不破壞周邊環境的基礎上,從而達到水稻種植的增量增產。
1.2種植技術不先進
先進的科學技術會使水稻產量增多,水稻種類繁多,有5000多種不同的品種,其每種水稻的植技術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就目前我國水稻現有種植技術來看,也有很多地區的水稻產量較低,就是因水稻在種植技術上沒有進行優化,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還采用傳統水稻的種植方式。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結合現代科技和機械化設備手段科學種植,不利于水稻更好的生長。
1.3沒有科技化
隨著近些年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們水稻的種植也正邁向更科技化,科技化的到來大大減少農民的勞動力,有效的提升水稻的豐產豐收。不過,就目前我國水稻生產現狀并沒有達到這些,有些地區種植技術落后,滯后的種植技術會影響水稻的產量。
1.4選品不專業
我國很多地方農民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相對不一,沒有完全充分掌握水稻種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往往都會憑借以往種植經驗進行種植水稻,盲目跟風選擇其他地區種植大豐收的水稻品種。從而導致種植者沒有選擇到適宜該地區種植的水稻品種。選擇該地區水稻適宜的種植品種,應結合自身地區的氣候、海拔、礦物質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合理的選擇優質和高產水稻品種種植。
1.5沒有全面達到機械化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沒完全的普及先進的機械化設備,還有很多偏遠地區種植水稻技術還在一成不變的采用傳統人工種植技術。沒有完美的利用傳統技術的現代傳承與機器結合來達到豐產。
二、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化
2.1擇優的選擇水稻品種
我們在水稻種植時應該充分的考慮當地地理環境、氣候溫度,來選擇適合本地可以長期種植的水稻類型。
2.2推廣科學種植
當地有關政府農業部應該加強推廣在水稻種植業上的力度,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提升農業水稻種植者的科學種植專業性,當地相關政府應在專業人員和所需資金提供幫助。這樣會大大調動種植者的積極性,應當定期派相關知識人員與種植者交流傳授更科學、更專業的技術。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國水稻種植的技術水平達到增產增值
2.3推進水稻葉齡優化種植技術
水稻葉齡跟蹤法,跟蹤主桿出葉情況,應用水稻的主莖葉片的生育過程,對不同時期水稻的種植技術進行管理。觀察水稻葉齡,了解水稻的生長變化。水稻的種植利用科學更數字化的管理,使水稻得到高生產的生育指標。水稻葉齡栽培技術應當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進行合理的種植,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種植??梢源蠓葴p少成本 ,增加效益
2.4水稻控苗優化
我們在水稻種植插秧過程中,要做到控苗技術計劃,篩選出去一些存在問題的病弱稻苗。使水稻種植在源頭解決水稻生長不良的問題。選擇優質的稻苗,減少害蟲和疾病的發生概率,可以提高稻苗抗扶到性和抗病能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及浪費,為增加水稻生產增加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礎。
2.5水稻的移植及管理技術
水稻出苗后第一步是要做好水稻的移植工作。水稻移植雖然是操作簡單,但是要選擇優秀的秧苗,還要達到合適秧苗移栽時的溫度和長勢,才可以進行轉移,移栽中有“四不要”,1.不要隔夜插稻苗;隔夜插稻易消耗養分,造成返青慢。2.不要過深插秧,1厘米-2厘米為佳,過深會導致稻穗雖多但是過小,不抗扶到。深度大于2厘米。水稻產量降低3.水在田地里不要過深,水深溫度會變低,水過深會影響水稻抗風。4.插秧不要太早或太晚,因為都會影響水好的發育,適宜時期5月15到25日之間。在插秧過程中。插秧一般都為水田,松軟的泥土和適量的水的土壤更 適合水稻根系扎根,種植稻苗后對水田的管理,要做到實時根據稻苗情況補水或者放水,施放適當的肥料,促進秧苗的生長。一定要加強后期維護和管理
2.6優化控蟲技術
在保障水稻品種控苗的同時,也要防治蟲災侵害稻田。水稻生產過程中還有一個影響水稻的高品質的因素就是病蟲害,一旦水稻患有病蟲害 就會使水稻產量較低,水稻質量將會大幅度下降。為確保水稻產量和高品質,應用農藥防治病蟲的方式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過量的噴灑農藥也會影響水稻更好的生長,所以要多使用一些無公害的方式進行防蟲殺蟲害,盡量選用抗蟲害品種,提高蟲害防御的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害蟲的出現。
結束語
作為農業大國,如果想要加快我國農業的高速運行,就一定要對我國水稻種植技術上面進行優化。所以我們不僅需要相關政府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給予的扶持,還要高度重視水稻種植技術的合理運用,借助傳統技術的現代傳承與現代農業機械化,提高水稻的品質和量產量,相結合我國不同地區的種植實際情況進行改良和完善。加強水稻種植科學意識的宣傳和推廣,提高我國各個地區種植水平。水稻種植中不斷技術優化,這樣才會提高種植水稻的收益。
參考文獻:
[1] 劉瑜娟.淺談水稻種植技術的創新嘗試[J].農家參謀.2019.60
[2] 耿維 . 淺析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 [J]. 農業與技術 ,2019(4):113.
[3] 李孝東 .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增強水稻種植效益 [J].
[4] 周清華.鄭飛.劉偉淺談水稻種植技術,增強水稻種植效益[J].
(齊齊哈爾市鐵鋒區農業綜合指導中心? 16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