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鑫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領域也進一步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針對線下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創新,實現線上和線下充分融合的教學改革,以此使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更有效的激發和調動,使其能夠發揮自主探究精神,學會自主學習,在整體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方面得到切實提升。本文通過分析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和劣勢,以《國際貨代實務》課程為例,探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運用,希望本文的簡要分析能夠為提升融合教學水平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 線上教學;? 線下教學 ; 融合教學
一、引言
2016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并提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基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實現“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的新要求。同時鼓勵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家校互動、網絡研修、指導學生學習等活動;鼓勵學生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預習、作業、自測、拓展閱讀、網絡選修課等學習活動,養成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服務的良好習慣;要實現學生學習過程、實踐經歷記錄的網絡學習空間呈現;依托網絡學習空間逐步實現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優化教學模式。要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情分析與個性化教學的能力,增強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創新教育教學的能力。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提出“使信息化教學成為新常態”。
二、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背景
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教學信息化的硬件匹配逐步完善,教師教學理念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后疫情”時代,師生已經慢慢接受和適應線上教學,騰訊課堂、釘釘課堂、云課堂、藍墨云班課、MOOC、SPOC等線上平臺被廣泛運用。2000年,美國教育部在“教育技術白皮書”中曾提到,網絡學習(E-learning)不會取代學校教育,但是會極大地改變課堂教學的目的和功能。對網絡學習的反思孕育了混合式學習的產生,引發教育界的探討和實踐。我國何克抗教授曾在2003年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介紹混合式學習,他認為,從傳統教育到網絡學習,再到混合學習,是學習和教學認識的逐步深化。
當前,線上和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領域已經成為比較流行的教育理念。線上和線下有效融合的方法,能夠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進而使整體的教學水平得到更顯著的提升,促進教育教學工作能夠更有效地適應信息化環境,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重新建構,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最大程度的發揮信息化教學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三、信息化教學現狀
1.教學過程中非必要使用信息化手段。課堂教學過度使用信息化教學,過度依賴網絡教學資源。例如,課堂信息化教學將簡單內容復雜化,教學過程中對網絡教學資源照搬硬套,缺乏學情分析,未進行資源的精選和整合。從教學內容來說,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運用信息化教學,從課堂教學管理來說,對設備的頻繁操作也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中斷教學思路,且學生在線時間過長也不利于健康。
2.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手段效果不及預期。未能達到線上線下優勢互補,不能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例如,課前課后對信息化的運用形式化,未能落實課前學習的管理,未考察課前學習的效果,作業和測驗僅停留在完成和數據生成階段,未能進一步的實現個性化和分層教學。
四、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和劣勢分析
1. 線上教學的主要優勢
通過線上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內容的展示和學習的時間不僅限于課堂,知識的界限也可以隨著網絡進一步得到拓展,滿足學生探索知識的需求。
首先,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和學校之間難免有時間和空間的阻礙,線上教學可以突破企業和學校之間的阻礙開展合作教學。
其次,線上教學模式的開展,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創新和改進教學手段及方法,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高效,體現出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平臺,通過微課、直播或錄播等形式,發揮課程回放功能,學生通過視頻回放進行回顧或進一步學習,彌補了課堂時間的局限,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習效果。
第三,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學習檢測和分析,提高檢測分析的效率,通過成果展示實現觀摩、評價和模范學習的作用。
第四,通過互聯網獲得更為優質創新的教學資源。例如,視頻、習題庫等相關媒介極大地豐富了網絡教學資源,促進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滿足學生探索知識的需求。與此同時,課程學習資源也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發布和補充,使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激發和提升。
2.線上教學的主要劣勢
首先,線上教學的互動和反饋效果較差。隔著屏幕使教學的互動性和反饋性的效果大大降低,且互動交流效果不夠及時,局部個體和純文字語音的交流使討論的氛圍大打折扣。師生線上一對多的課堂組織形式單一,不利于分組教學,課堂冷清,缺乏相對應的教學情境,不利于達到教學的素質目標和情感目標。線上教學時間過長也易產生疲倦心理,降低教學效果。此外,線上學習的學習內容大多以視頻、圖片或者文字等形式開展,學生依靠理論進行理解,只能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不利于達成思政教育或者提高職業素養的目標,或達成度不高。
其次,不能針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管控。線上教學過程中缺乏現場教學的氣氛和規范性,通常教師無法真正意義上約束和規范學生,如果學生本身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制能力比較差,缺乏自主學習精神,往往在聽課的過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教師也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制止,由此使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第三,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客觀評價。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態、學習情況和綜合應用能力等無法及時有效的掌握,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在課后作業提交方面,往往也不能夠及時有效,存在抄襲等現象,也難以實現閉卷效果。
3.線下教學的主要優勢
首先,線下教學能夠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所有學生都在同樣的教室,這樣能夠更有效地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切實提升。例如,可以采取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競爭、合作等形式進行相關知識的探討,并加深印象,著重理解,使學習氣氛得到有效帶動,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方面也更加深刻,教學成效更顯著。在教學方法上,師生、生生面對面的互動和反饋使得提問引導、情景創設、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更能發揮其現實作用,教學效果得以呈現,學生通過體驗崗位角色工作得到深刻的體會和感受,在線下教學的組織過程中也較容易達到教學中的情感目標,更利于達成思政教育和提高職業素養的目標。
其次,教師能夠更及時有效的監管和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通常情況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開小差等等情況,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發現相關問題并做出提醒,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進而在課堂教學環節與教師保持同步,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可以更真切高效的評價和反饋。在線下教育環節,能夠及時有效的跟進作業進度,批改作業,并進行問題的解答等,更真實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使評價更為精準。同時,在反饋機制的作用之下,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便捷高效,對學生的不足或者缺陷,可進行及時指正,切實彌補不足,進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改善。
4.線下教學的劣勢
首先,在時間和空間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例如某些學生沒有跟上課堂教學進度,或者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教學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學生無法及時消化課堂學習內容,導致學生被落下,或對于新知識不能深入了解,影響其學習效果。空間的局限使得教師授教局限在教學場所內,教學用品和設備僅限于校內,不利于讓課堂“走出去”,讓企業“走進來”,靈活性和開放性不足。
其次,對學生的分層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實現造成一定的限制。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內實現深度的分層教學費時費力,對不同學生產生的不同問題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解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對知識的求知需求不同,線下教學不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讓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不能更好的發揮自主探究精神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五、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實踐和運用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旨在發揮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規避劣勢,實現合理互補,為課堂教學服務,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將以《國際貨代實務》課程教學為例,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方面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進行實踐和運用分析。
1.課前
微課是現下較為受歡迎的教學手段之一,被普遍運用于課前學習。課前微課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可以用于解決上一次課程遺留的問題;用于新課的課前導入和知識準備;或將新課中較為簡單理論的內容前置學習等。《國際貨代實務》為中職物流專業學生專業課,課程中運用到較多的專業中英文術語,而中職物流專業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在課堂上進行練習會耗費較多課堂時間。利用微課進行前置學習則可以作為課前知識的補充和鞏固,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跟讀并完成相應線上練習,檢測學習效果,使學生在課前達到新課應具備的基礎知識水平,進而可以更好的在課堂完成主要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見圖一)
線下教學課堂可以更好的互動和反饋,教師可以在了解學生疑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對知識更透徹的理解。《國際貨代實務》課程關于貨物的運輸標志章節中,識別標志需要教師結合實務中的實際運用進行教學,而注意標志中的指示標志和警告標志則較為簡單易懂,其中一部分標志較為常見。這類常見且簡單易懂的知識則可以作為線上前置練習,在答題出現錯誤時設置答題解析提示。(見圖二)
本案例通過線上平臺完成該前置練習,并通過統計數據中的正確率進行分析,發現兩個學生容易混淆的標志,在新課課堂教學時進行解析和答疑。通過線上練習與線下解惑相結合,使學生掌握課前基本知識,更快投入到教學重點難點內容中,提高課堂效率。(見圖三)
2.課中
思政教育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在線上教學的融入中較多通過文字和案例等方式,依靠理論層面理解。而在線下,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組織形式可以讓學生體驗崗位角色工作,通過分析、討論和分享等方式去體會和感受崗位、職業及行業,更易于達成思政教育以及提高職業能力和素養的目標。以協議運價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學生通過分組扮演航空公司、貨代和客戶的角色,根據不同角色所掌握的信息,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協商,得出協議運價,從中讓學生體會協議運價的形成,最終深刻體驗到雙贏的關系是最穩定的協議關系這一道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理念。線上的理解和線下的實踐促使學生進一步的提高職業認識和素養,達到教學的情感目標。
在校企合作雙師課堂的實踐中,企業導師因其自身工作原因,往往不能像專業教師那樣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線上直播和錄播則可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在線上平臺中將企業導師設置為管理員或助教,企業導師通過錄制視頻把企業及設備的觀摩、實際業務操作等環節帶入課堂,還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直接參與課堂,或將教學相關資料在平臺中進行校企共享,讓學生得到知識的拓展,充分發揮線上企業導師對學生指導、答疑、解惑等作用,同時有效節約時間和物質成本。(見圖五)
對于學生形成的學習成果,在線下教學中由于時間的限制,只能對部分優秀或典型作品進行展示和評價,融入線上平臺則可以對所有作品進行線上展示和評價,引入企業導師參與線上評價可以使評價更為全面,便于學生課后反思,相互學習和提高。
3.課后
課后作業的布置起到鞏固知識和檢測學習效果的作用,線上測驗則可以提高作業檢測分析的效率。企業導師也可以在線上共同參與,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有利于進行查漏補缺和學情分析,并進一步調整教學計劃。(見圖六)
海量的網上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知識的拓展。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自學能力有所不同,對大多數的中職學生來說,如果籠統地依賴自學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所以仍需要進行個性化的安排。而線下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存在限制,如果教師要在課堂實現分層教學,因學生的完成進度不同難免在課上產生時間差異,增加課堂管理的難度。班級學生過多時要同時兼顧不同程度的學生,同樣給教師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適當融入線上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任務的個性化和分層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線上任務的完成情況,設置針對性、分層的個性化任務。在線上作業和測驗遇到錯題情況下及時推送解析,并針對錯題個別增推鞏固類的練習。對自學能力強、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出拓展學習要求或提供拓展知識資料,對課后教學資源進行分級選學,分層提高。
在我校對企業和畢業生的就業調查中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企業較為重視的基礎職業能力,也是學生需要進一步提高的能力。在教學中,對基礎概述、類別或流程類的理論知識,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在課后進行總結可以更好更系統的梳理所學知識。在線上提交思維導圖作業,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而如果在下一次新課前讓學生在課堂上融入思維導圖的解說,則可以更深刻的鞏固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見圖七)
六、結語
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為教學模式改革帶來更多的創新,不管是何種平臺的使用,通過何種教學方法呈現,最終都以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獲為目標。綜上所述,無論在課前、課中或課后環節,均可以利用信息化環境使教學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更適當合理地安排教學,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的作用,優勢互補,改善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參考網站: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60617_34574.shtml,2016-06-17.
[2]吳會琴.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PLC課程改革與實踐——以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2017(18).
[3]賴夢妍.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阿拉伯國家概況課程為例[J].才智,2018(13):78.
[4]左秀平.高職《網絡推廣實務》課程O2O2O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與實踐[J].電子商務,2018(11):79-80+91.
[5]李浪.高校課堂教學現狀與教學效果提高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6).
[6]丁磊,周進進.混合式教學資源應用體系的構建研究[J/OL].模具工業,2019(03):67-71.
[7]王曉芳,崔軍.基于職教云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3):124-125.
[8]劉雪嬌,田國華,劉偉.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數字化時代教學模式的變革[J].高師理科學刊,2016,(3).41.
[9]汪灝.基于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和應用[D].河南大學,2012.1-62.
(廣州市海珠工藝美術職業學校? 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