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晴
一、引言
內部控制自誕生以來為企業的日常管理和有序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作用,而其內容的豐富和發展,則是因為規模日益龐大的企業對內加強管理,對外滿足社會需要以及滿足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幾年,中國的監管機構不斷出臺和完善與內部控制相關的制度和法規,而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受制于競爭環境日趨加劇及經營環境的日新月異,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做好風險控制,建立完善高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以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和運營的有效性,實現經營管理目標。本文對內部控制進行概述,淺析內部控制的自身特點以及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必要性,并論述內部控制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應用現狀,主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議。
二、內部控制概述
內部控制是指某一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的目標,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保護其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和可靠,確保其經營方針可以貫徹執行,保證其經營活動的經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一些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而其目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維持企業的營運效果與效率;二是保證企業財務數據的可靠性;三是企業對法令和合約承諾的遵循。
我國于2008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認為內部控制要素應劃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方面,其中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框架構建的重要基礎,而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目標是行為的導向,好的目標對行動的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內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組織規劃控制,組織規劃是指對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和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進行的控制,如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等等;授權批準控制,企業處理經濟業務時應當經過授權批準以利于進行控制,要求各級管理層需在授權范圍內行使其相應職權,經辦人員也需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內部報告控制,企業需建立內部管理報告體,全面及時的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以滿足企業內部管理所需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三、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1)內部環境
我國一些高新技術企業雖然根據規章制度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其監控作用并沒有得到發揮,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部門的獨立性也難以得到保證,企業相互制衡、可以有效運轉的治理機制還沒有真正的形成。企業對內部控制的建設重視度不高,他們認為內部控制就等于制度建設,或者換一句話說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和資產安全控制。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對于活動節點的控制存在較多漏洞,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隱患。
(2)風險評估
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風險本身就比其他企業更加復雜、不確定性更強,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環境、政策、技術、市場、管理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致使了高新技術企業風險的不確定性較高。
(3)控制活動與信息溝通
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是企業為了保證有效地實施管理指令而制定、實行的各種政策與程序。在現實的運營管理過程中,有些高新技術企業規模有限,習慣于管理層親力親為,往往只能把握大的經營方針和規章制度的制定,而做不到面面俱到,對內部控制措施的具體落實情況不太關注。其信息傳遞狀況與企業技術發展水平并不太符合,雖然大多數企業在內部信息溝通和交流上較為順暢,只是對于外部信息的獲取不太主動,但是企業的風險大多數時候都來自外部環境的變化,外部信息獲取的過于滯后,會使企業不能及時反應和并進行補救措施。
(4)內部監督
大部分企業的管理層并沒有定期審視、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執行及其執行效果的規定。部分企業對于內部控制活動的監督及日常評價,還是處于松散階段。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人員構成和公司的組織架構上還是很簡單的,甚至很多都是剛剛起步的小公司,存在許多所有者和經營者合二為一的情況。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很多決策都是由董事長一人決定,而且多數的企業是沒有設立監事會這一機構的,因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較為無力。
四、華為公司內部控制現狀
(1)內部環境
公司內部環境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企業的母、子公司之間的產權不不夠清晰,責任和權利不夠明確導致了各崗位職責不清晰,股東大會名不副實,沒有充分發揮出其作用;二是監管層和治理層之間溝通和監管體系缺失,公司的監管層可以獨自決定公司的發展戰略;三是公司人力資源體系不夠完善,這使得公司無法健康蓬勃的發展其內部控制環境。
(2)風險評估
華為公司為定期對公司正在或即將面臨的內部、外部風險進行識別和管理,專門建立了風險管理部門,以便于更加準確地預測內部、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并且針對其公司整體的風險管理應對方案提交公司決策。
(3)溝通與信息
華為公司設立了多維度的信息與溝通渠道,以及時獲取外部信息,在內部網站上建立了供所有員工溝通的社區。公司管理層與各級部門通過日常會議定期溝通,以便于管理導向的有效傳遞,落實管理層的決策。公司還將業務政策和流程發布在內部網站上,定期讓各級管理者或流程責任人來組織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培訓,以確保員工可以及時掌握信息。
(4)內部監督
華為公司設立了內部投訴渠道、調查機制和防腐機制以及問責制度,并在與供應商簽訂的協議中明確了供應商可以通過協議內注明的渠道,舉報公司員工的不當行為,來協助公司對員工的誠信廉潔監查。內部審計部門獨立和客觀的對公司整體的控制狀況進行評價,并有權調查違反商業行為準則的經濟責任行為,其審計和調查結果應當報告給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
華為公司已經從過去的民營小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如今的多元化民營大公司,其監管體系也逐漸轉變為精細化監管,內部控制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但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并未以保障、促進業務發展的效果和效率為目標,也未以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為根本。以至于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整導致了公司的某些舞弊現象和監管漏洞不能被完全識別和發現,給公司的發展帶來較大的風險。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的關注也不夠,還是將其大部分精力投于技術研發,導致“被動的進行內部控制調控”,在某種程度上削減了外部監督的效用。
五、建議與結論
內部控制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石,擁有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的基礎。想提升內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首先要使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深切明白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價值,繼而有效通過內部控制工作的合理開展提升企業資源的利用率。以華為治理架構為基礎上建立合適自身情況的治理框架,并做到各部門均授權清晰明確,具備清晰的問責機制,各組織、部門之間進行相互監督與制衡,實行權責分離制,保證其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借鑒華為的風險評估體系,結合自身企業經營活動的特點,建立契合自身經營活動的風險評估體系,如:在企業中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以公司便于定期識別與管理正在或即將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將自身的科技技術應用于企業內部信息溝通上,而不是一味只研究生產新產品,利用自身技術建立覆蓋多方位、多領域的信息溝通渠道,以便于及時獲取各方信息,讓企業的信息溝通達到最佳狀態,使企業對市場、國家政策及外部環境都保持敏感神經,以利于企業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可以迅速的調整戰略措施,以此達到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宋文輝.基于企業文化視角的內部控制環境優化.中國商論,2018,(29).
[2]韋美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分析.中國商論.2018,(29).
[3]付桂存.高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來自華為公司的經驗與啟示.財會通訊.2017.
[4]師繼收.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及對策芻議.時代金融.2017.
[5]Nertila ?ika.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s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Case Of Albania.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Economics.2018,(1).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