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摘 要:本文在梳理研究普惠金融發展成果,提出以數字普惠金融來提升企業服務管理水平的新路徑。為企業培育新業務,打造公司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引言
本文研究最新數字普惠金融理論,結合企業實際,初步提出以數字普惠金融來提升企業服務管理水平的新路徑,為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數字普惠金融概念與發展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被提出以來逐漸被各國廣泛接受,這是一種能夠快速、高效地為各類社會機構提供促進其發展的金融服務的金融體系。普惠金融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尤其對于融資較困難的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政策無疑為其發展提供動力。
隨著2016年G20峰會首次提出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在其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報告中,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定義是,泛指一切通過使用數字金融服務以促進普惠金融的正規金融服務行動,關鍵點在于負責任、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2016 年 9 月,《G20 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中列舉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具體內容,它是指通過數字化或電子化技術,比如電子貨幣、支付卡和常規銀行賬戶,開展各項傳統金融規劃和銀行對賬服務。
隨著金融科技不斷發展,并被賦予助力普惠金融的期望,傳統金融機構積極順應金融科技創新潮流,正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數字普惠金融勢必將帶動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小微企業將真正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快速發展。
三、數字普惠金融優勢與提升企業服務管理水平的新路徑
(一)數字普惠金融優勢
突破時空限制。數字普惠金融依托互聯網及移動設備,打破時間、地域限制,即使地處偏遠的小微企業也可以實時享受金融服務,解決燃眉之急。近年來,智能手機不斷普及,使得各種金融活動,在指尖即可完成,只要是移動網絡覆蓋區域,客戶就可隨時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
降低運營成本。傳統金融服務以不斷增設營業網點,來擴大營業范圍,服務更廣泛的用戶,這樣勢必會增加固定資產成本及人工費用。而數字普惠金融主要依托數字化手段,客戶線上即可辦理融資業務,從而降低人工成本。
擴大風險識別。金融業發展多年,金融排斥現象愈發明顯,小微企業經常被金融機構忽視,獲得金融服務非常困難。即使普惠金融概念已提出很長時間,金融機構出于對風險規避、資質核實成本過大的考慮,還是不愿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融資幫助。數字普惠金融將大數據、云計算運用于金融服務中,將各種金融產品最直觀地向企業展示,快速定位最適合該企業的產品,保障用戶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二)提升企業服務管理水平新路徑
增強產品影響力。根據《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提到要“加快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這將加快建設落后偏遠地區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奠定基礎。這樣對于廣大偏遠地區的小微企業而言,結合一些政策優惠,就可隨時隨地享受到普惠金融政策紅利,助力其發展。
完善管理機制。數字普惠金融的參與主體需要一個靈活的管理框架,公司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完善交易流程,數據安全性管理,貸款資金全過程監管等相關機制。
探索金融國際化服務。數字普惠金融的不斷發展將淡化國界,各個國家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也加強溝通與經驗交流,尤其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為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積極貢獻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相互合作,實現共贏。
四、結論
本文梳理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理論與優勢,初步提出關于以數字普惠金融來提升企業服務管理水平的新路徑。由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迅猛,本文只淺談企業發展新途徑,希望能夠成為深層次研究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邱兆祥,向曉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8(01):5-9.
[2]孫雨欣.普惠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時代金融,2020(05):38-40+44.
[3]吳金旺,顧洲一.數字普惠金融文獻綜述[J].財會月刊,2018(19):123-129.
[4]喻平,豆俊霞.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嗎[J].財會月刊,2020(03):140-146.
[5]朱怡婷.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探索[J].現代金融,2019(11):22-26.
( 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國網雄安金融科技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