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

摘 要:汽車行業對于本國的經濟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本國的核心產業。因為燃油需求量持續上升且儲量相對有限,新能源汽車必定逐漸取代傳統燃油汽車。本文闡述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盈利能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
在環境惡化與資源短缺的雙重壓力下,各國都普遍意識到發展節能減排汽車才是未來汽車產業的主要方向。解決這問題的最佳方案是走綠色、節能的道路,開發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漸漸成為時代的主題、汽車行業的焦點。
一、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于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發行上市,總部位于中國深圳,是一家以“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為理念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二次充電電池、手機部件和模組、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生產與銷售。銷量最大、廣受好評的車型有F3DM、F6DM和E6等。公司水平領先同行。如今,這個新興業務占據比亞迪公司的半壁江山。
(一)公司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都成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燃油汽車行業、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光伏受市場競爭激烈、需求減弱、政策變動等不利影響,使這些部分業務下滑和虧損擴大,給集團盈利帶來一定壓力。2015年,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使新能源汽車業銷量飛速增加。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增長填補了部分其他業務給企業盈利能力帶來的不利影響。
成本費用率是企業總利潤與總成本得出的比率。比率越小,說明企業為獲取利潤所需的代價越大;反之,比率越大,則表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強。比亞迪成本費用率成逐年下降趨勢,2016-2018年分別為6.83%、5.56%、3.58%。2017年比2016年增長0.86%,在2018年處于底部,比2017年跌落了3%。
造成營業成本上升,業務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新能源汽車政策補助的下降、研發支出的增加。新能源汽車行業因政策補助,準入門檻低,使大量資本涌入造成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直接導致成本上升。因國家對這個行業的注重,許多汽車行業人士進入該行業,競爭壓力增強,比亞迪想要在該行業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的話,必須加大對研發部門的費用投入。
(二)對比亞迪盈利能力的總體評價
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態勢良好,但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弱,生產成本過高,雖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斷增加,但企業利潤并沒有因銷售量大幅度增加而增長,且受國家政策補助下降,比亞迪的利潤大幅度下降,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汽車行業人士進入該行業,搶占了比亞迪的市場份額。比亞迪雖在新能源汽車生產行業開始的較早,加上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大力扶持,但企業收入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比亞迪還需對企業的內部問題如銷售策略、技術等方面問題進一步改善。開拓市場,與地方政府積極合作,爭取更多訂單,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加大研發支出,開發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企業總資產周轉率低于同行平均水平,資產使用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比亞迪已經開始向技術密集型的新能源市場轉換,待新能源汽車技術得到進一步突破,加上企業的擴展得到了本國政策扶持,比亞迪的盈利能力情況將得到改善。
二、影響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市場份額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飛速增長,但仍是傳統燃油汽車銷量占大,新能源車產業還在伊始。
在新能源汽車交易地區統計中發現,買家主要來自于一線發達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比二、三線城市更高,且一線城市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助政策力度更大,基礎設施更加健全,具有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務。二、三線城市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沒有發達城市那么迫切。所以,新能源汽車在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仍有待提高。
(二)國家政策扶持
首先,我國雖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但激勵政策不夠系統化,政策對產業的扶持力度大,但不夠集中,也不夠清晰,雖然提出了一些短期期望,但缺乏長期的發展規劃,使行業的前景方向不夠明確。
其次,我國政府近期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入門檻并且降低政策補助金額,這對企業造成很大打擊。國家政策補助金額的降低,使企業主營業費用上升,而且買方失去政策優惠后,消費積極性降低,銷售量下降,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帶來了壓力。
(三)基礎設施建設
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并不健全,充電電樁是新能源汽車使用中所必須的基礎設備,但目前充電電樁數量少且分布不夠廣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沒辦法得到解決。跑長途時,新能源車將面對續航能力不足且充電電樁數量少的問題。雖然我國已陸續開始投入建設,但基礎設施薄弱、分布不廣泛的局面依然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改變。
再是,我國居住區缺少新能源汽車的專用停車位,無法大量安裝電樁,而公用的電樁一般距離居住區遠,影響人們的正常出行。因基礎設施不足夠健全,雖然購買新能源汽車已變為現在趨勢,但仍有許多買方因設施問題而沒有選擇新能源汽車,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三、結論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前景廣大。本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我國傳統燃油汽車技術落后于西方國家,以我國現有的汽車技術是不可能彌補這之間的時間差。與其在傳統燃油汽車方面繼續追趕他國,不如共同從零開始,這就是新能源汽車開始的前提。
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加,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持平于產品價款。行業核心技術不足,且一些中美貿易戰等政治因素,需要進口的核心零部件可能會價格上漲,使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給企業的獲利能力帶來一定壓力。所以企業利潤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至今,核心技術仍舊薄弱,電池的動力、蓄能、維護等仍然有很多問題。一旦需要外出跑長途時,新能源車將面對續航能力不足且充電電樁數量少的問題。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解決這些問題后,會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進一步增加,其盈利能力將同步提升。本國政府近期提出要提高進入門檻降低補助金額,隨著這個政策的落實,將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國家的政策補助對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盈利具有重大影響。
綜上所述,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還不成熟,如果企業能更好的控制、降低成本,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跟隨國家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號召,滿足獲得國家補助政策的條件,企業的盈利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高。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斷發展進步,其技術的不斷成熟,并且伴隨著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扶持,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未來將會擁有遼闊進步空間。
參考文獻:
[1] 廖文杰.淺談新能源汽車[J].山東工業技術,2018,(23):22~27
[2] 周富龍.關于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J].我國商論,2018,(33):159~160
[3] 董本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企業經濟,2015,34(03):145~148
[4] 孫麗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05 (7) :135~135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