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步,促使經濟飛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要想滿足人們的需求,就要不斷地發展,不斷的創新,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如此迅速,也離不開創新。現在我們生活在大數據的世界里,網絡化,智能化,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快速、便捷,同時,也推動著經濟的發展。所以,金融創新已經是發展經濟的核心了。
本文首先從理論出發,講述了金融創新的定義以及金融創新的內融;其次,商業銀行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金融創新的現狀出發,分析了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最后,分析商業銀行是如何應對金融創新的影響的。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流動性風險
1.引言
1.1研究、選題及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人們在大時代、大數據的生活中對金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金融的發展也突破了很多的限制,有了很多的創新,采用先進的技術,不斷形成新市場,以新的工具,方式,技術,機構,市場,制度等使金融不斷創新。
金融是經濟的心臟,而商業銀行是金融的血液,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才能徹底的換血。改革開放后,商業銀行在金融制度,金融業務和金融技術上有一定的創新,但已然跟隨不了經濟的而發展,原有的金融模式,金融業務,金融產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逐漸失去了其固有的生存市場。
1.2金融創新
1.2.1 金融創新的定義
張長全,劉亮,喻平,陳高翔,等對金融創新都有一定的解釋,金經濟學家熊彼特在成名作《經濟發展理論》中對創新的定義是:創新是新的是生產函數的建立,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進行新的組合。具體包括產品、工藝、資源、市場、生產、管理等的新的運用與創新,最主要的就是產品和工藝的創新,就像是商業銀行中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非常重要的。
1.2.2 金融創新的內容
根據二十多年的金融創新經驗,在百度百科,田穎,李東建,陳高翔等人大概總結了七類金融創新,分別包括金融在市場、產品、機構、資源、科技和管理上的創新,具體分析如下:
1)金融制度創新? 指金融環境的變化,如政治、經濟、政策等的變化。其中包括金融組織體系、調控體系、市場體系的改變與發展。
2)金融市場創新? 經營者根據一定時期所經營的環境所有 的機會開放的新的市場。現有的金融市場有:差異性市場、時間性市場、地區性市場。
3)金融產品創新? 指金融產品在種類、特色、方式、質量和信譽方面的創新,滿足客戶的需求。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和銀行服務。
4)金融機構創新? 根據經營的內容和特點,創造新的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
5)金融資源創新? 根據經營的內容和特點,創造新的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
6)金融資源創新? 金融資源有人、財、信息等。金融資源的創新有來源的創新、結構的創新、聚集方式的創新等。
7)金融科技創新? 指金融技術革新和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金融服務的速度和效率,以及科學技術的應用。
2.? 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金融猶如一個人,一個人從出生到慢慢長大,都在不斷地適應著環境的變化,努力的讓自己改變、完善后才能生存。金融是有很多領域而組成的一個人,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與改革,金融必須要創新來適應環境,而銀行就是這個人的心臟,隨著金融的不斷創新,促使得銀行也要創新。
2.1金融創新的現狀
2.1.1 金融創新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金融創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創新,另一方面是業務創新。
(一)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是有政府參與的制度改革,促使金融創新,直接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制度創新上,我國主要有是三次重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791983年銀行從財政附屬地位中獨立出來;第二次是1984年建立了中央銀行制度,形成了中央銀行為管理銀行,其他銀行為運作銀行的相對分離管理的二級銀行管理體制;第三次是從1992年起,以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為目標,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內容:
1.組織體系的創新。 不再是“大一統”的銀行體系,建立了中央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政策性商業銀行等,同時發展了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證券、保險、信托、租賃、各財務公司等,對城鄉信用合作社進行了改造創新,引進外資,有中外資金融機構。
2.管理體制的創新。建立了一行三會,中央銀行的職責更加的明確化,銀行的銀行,對各商業銀行進行監督管理,也是政府的銀行,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貨幣的印刷與管理,還是人民的銀行,受人大代表大會監督,本外幣的聯動與管理,同時,受到中國三監會的監督和管理。
3.市場體制的創新。成立了滬、深證券交易所,建立了股票,債券,基金在內的證券市場;改善了一、二級市場的管理制度和一級市場的發行,特別是國債的發行;建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建立了同業拆借市場,銀行、保險和證券都可以同業拆借。
(二)業務創新
業務創新是指其各金融機構內部的產品,業務,工具和制度的創新,是西方稱為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創新。而我國有不同的體制和環境,我們需要根據國情來金融創新,而不能一味的套用。
各金融機構的創新又有所不同。銀行業務的創新主要從傳統的存、貸、匯三大業務而轉換為負債類業務、資產類業務、中間業務,其中每一項業務中都包含了很多的內容。負債業務主要指的是各種的信用卡,存款儲蓄等業務;資產類業務值得是各種貸款,如房貸、車貸、銀團貸款等;中間業務包括很多,有支付結算方面,如信用卡,ATM和POS機的普遍使用等,有代理業務方面,如代理收錢,代理發工資,代保管,代理外匯等。各個業務的不斷細化和多元化,使銀行有更多的方法和渠道去運營,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
2.2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商業銀行要穩定的生存下去,就要保證其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其中流動性也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
2.2.1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影響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的最主要的風險之一,所以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有著很的影響。金融創新會有更多的渠道去創造價值,也會減少一定的流動性風險,所以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金融創新來規避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同時可以提升商業銀行的價值。
商業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再將資金用于表內表外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的資產和潛在資產,商業銀行的這種負債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而流動性風險。
在形成資產后,再通過存貸款業務、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創造流動價值。或者進行資產整合,創造出更多的金融產品,從而降低風險,提高資金流動性。
假若監管措施不合理,金融創新會造成資產價格上升,流動性太強而形成的繁榮會造成金融泡沫,一旦經濟形勢逆轉,就會使金融資產價格下降,商業銀行的投資組合也會下降,更嚴重的是金融泡沫破裂。此時為了減少風險和達到監管的指標是,商業銀行會進行同業拆借,這樣容易造成市場恐慌,持股者會賣出商業銀行的股票,存款人會紛紛從銀行取出,銀行就會危機,就會充流動性風險而造成整個讓經濟體系的危機。
2.2.2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穩健性的影響
由于商業銀行的高杠桿、高負債運營方式,銀行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就要冒高風險。很多國際金融機構都對商業銀行穩健性分析了自己的觀點,并給出了鑒定其金融穩健性的指標和CAMELS評估等,認為特許權價值和公司治理是影響穩健性的關鍵因素,金融脫媒解決了資產脫媒對穩健性所造成的問題,使商業銀行的發展更加穩健,可是負債脫媒還是影響著銀行,其造成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
金融創新和商業銀行一直都是相互影響。有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創新會使得金融變得脆弱,有危機傳染和系統性風險,金融創新會直接導致經濟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沒有金融創新,經濟就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任何的波瀾。
當然,商業銀行的規模不同,其穩定性也是不同的。用上市銀行與非上市銀行相比,其審計的標準不一樣,審計越高,對商業銀行的風險也會減小。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大致由這四類組成:大型的、股份的、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不同的規模的商業銀行的審核標注,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都有不同,所以它們受到金融創新的產生的風險是不一樣的。
2.2.3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盈利能力是指該企業所有資產在一段時間內獲取收益的能力,而商業銀行在各金融業務方面獲取盈利,其商業銀行和其他企業一樣,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通常采用一些財務指標,結合其重要,全面,和可操作性來衡量。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商業銀行會做出有一些金融創新,下面將分析商業銀行的產品業務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組織機構創新、監管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1.產品業務創新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早期,我國會引進一些西方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注重資產和負債業務的創新,這使得有很多的不良貸款;后來,調整了資產收益結構,發展了很多的中間業務,如銀行卡、租賃、信用擔保等。這樣的金融創新拓展了銀行的產品和服務的業務,有了一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金融工具,為獲取更大的利益提供了可能。
2.經營管理創新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有集約化的特點,資產質量和收益結構的不斷優化,提高資金的流動性,降低成本,這樣的經營方式使銀行的盈利能力大大的提高。并且根據市場的變化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策略,促使銀行更受到大眾的接受,從而提升了商業銀行的信譽和盈利能力。
3.組織機構創新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我國沒有很完善的大型綜合性銀行,所以監管部門也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發展新型的銀行機構,會引進西方的組織制度,管理策略和業務形式等,會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順應現在的經濟形勢,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組織機構的創新,可以使商業銀行的內部結構更加的完善,使得內部組織更加的有條理,方便管理,也降低成本,有效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盈利能力。
4.監管制度對盈利能力的影響。銀行的經營、業務、組織等方面都有創新,所以監管不能也要有一定的創新,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對銀行監管和保護,不斷的根據銀行發展和改變情況,制定新的規定維護銀行間的公平競爭,引導銀行金融服務與業務方面的創新,使銀行可以順應經濟的發展,不斷的滿足社會的需求。
5.技術創新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科技在不斷的發展,互聯網也深深的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ATM機等早已進入人們的生活,突破了時空的交易方式大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的成本,并擴大了商業銀行的客戶群體和交易頻率,促使銀行可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陳高翔.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J].中國市場,2004(09):64-65.
[2] 崔雅軍. 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影響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3] 付樂,曾憲寧.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與發展路徑探析[J].企業經濟,2007(10):142-144.
[4] 梁凱膺. 論國際金融創新與借鑒[D].吉林大學,2004.
[5] E. D. Short. Bank Problems and Financial Safety[J]. Economic Review . 1997
[6] Shaoyi Liao,Yuan Pu Shao,Huaiqing Wang,Ada Chen. The adoption of virtual banking: an empirical study[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1999 (1)
作者簡介:
丁蘇云(1995.5),女,漢族,云南保山人,本科,主要從事金融學與軌道交通教育研究 。
(云南城市建設學院? ?云南省? 昆明市? ?6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