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任曉棠 褚彥海
摘 要: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使用天然、環保、安全的面膜產品已然成為面膜行業的發展趨勢。“銀耳面膜液”是以純天然原料研發的面膜產品,以其為載體構建突出大學生創業特點的“互聯網+”創業實踐模式,可做到起步低,投資少,以小博大,在面膜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形成獨具一格、扎實穩健的創業實踐模式。
關鍵詞:銀耳面膜液 “互聯網+” 創業實踐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依托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市場之一。面膜作為美容保養品的一種載體,以其方便、快捷被人們廣泛接受,面膜市場規模也迅速擴張,面膜占護膚品市場份額也逐年增長,已成為護膚品市場不可或缺的品類,特別是以天然原料為主要成分的產品比其它類型產品更安全可靠,更能滿足人們崇尚自然的社會心理,創業空間巨大。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激發了全民創業的熱情,在全國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對于大學生而言,在各級政府、高校的政策扶持引導下,有條件利用專業知識,利用互聯網技術,選擇創業項目,構建產品的經營模式把產品推向市場,實現大學生的創業夢想。
2準確定位創業產品
使用天然化妝品是一種全新的美膚概念,是一種新的護膚趨勢。本項目產品“銀耳面膜液”就是以銀耳為原料,提取其保濕成分銀耳雜多糖而研制出的純天然面膜液。
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重要藥材。分析證明,銀耳含蛋白質6.7%-10%、碳水化合物65%-71.2%、脂肪0.6%-12.8%、粗纖維2.4%-2.75%、無機鹽4.0%-5.4%、水分15.2%-18.76%及少量維生素B。銀耳中還含有海藻糖、多縮戊糖、甘露糖醇等肝糖,營養價值很高。近年來,多糖類產品廣泛用于化妝品中作為保濕的基質,是優良的皮膚保濕劑,護膚功效檢測表明銀耳多糖產品具有優良的保濕功效,可改善皮膚紋理度,降低皮膚粗糙度,增加皮膚彈性。通過對銀耳多糖作用于·OH、DPPH 和·O2-的研究表明,銀耳多糖對以上三種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顯,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1]。“銀耳面膜液”就是利用銀耳的有效活性成分銀耳雜多糖的醫藥價值、營養價值和美容功效研發生產的純天然高保濕面膜液,把它作為我們的創業產品,構建“互聯網+”創業新模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3.“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平臺,“網絡”世界資源。它可以輕易突破地域、民族的界限,在全球進行創新、研發和銷售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創業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極大的挑戰。對于初次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挑戰更是巨大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無力面對問題和困難;二是項目投入資金不足,得不到有力的資金支持;三是沒有創建一個適合自身產品的“互聯網+”運營模式[2]。在當前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非常時期,大學生創業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也會隨之提高,盡管有政策扶持,有創業的熱情,有心儀的產品,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避免盲目樂觀和急于求成。需要真正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制定科學、實用、靈活的營銷策略,構建“互聯網+”創業模式并不斷創新,才能獲得創業的持續發展和成功。
4 構建“銀耳面膜液” “互聯網+實體+圈群”營銷新模式
4.1構建“潛入式”線下產品營銷模式
立足線下,開設實體店,似乎與“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相悖,但在創業初期不失為一個宣傳產品、吸引消費者的最直接有效的創業手段。在面膜品類眾多的化妝品市場中,要推廣一個新品牌、新產品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困難可想而知。但如果我們從消費者身邊做起,按照產品配方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大學城、社區超市、購物廣場等開設實體店,讓消費者真真切切看到“銀耳面膜液”的生產過程-純天然原料、現場制作、產品新鮮出爐、質優價廉、安全可靠,是吸引消費者的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也能快速在消費者和創業者之間搭建互信的橋梁;消費者的使用感受也能第一時間得到反饋,與消費者形成良好的互動;創建消費者的微信群,關注產品公眾號,引導消費者相互溝通,主動傳播口碑,形成產品初期營銷的“潛入式”營銷模式。在產品有了一定的消費群體后,可以通過“增值服務”如產品定做、預約服務、送貨上門等,使產品增值,留住更多消費者。
4.2構建“互聯網+”“圈”“群”營銷模式
以個人為中心打造的網絡交互“平臺”“圈”或“群”,已經是現代社會人們社交中的普遍形式。朋友圈、微信群、QQ群、公眾號、小程序、微博、微視頻等都可以成為經營者宣傳推廣產品的良好平臺,也成為傳播自己所使用產品口碑的良好平臺。借助于項目創始成員的“圈”“群”通過吸收加盟成員以“實體+圈群”的方式經營產品,進而吸引更多創業者立足自己的圈子,利用各種平臺展示產品,以個人影響圈子里的同伴,同伴再影響他們的圈子,會使產品的口碑以幾何倍數增長擴散開來,最終實現資源變現[3]。同時在產品公眾號平臺及時推送文章,普及產品的功效,展示產品的性能,推薦新產品等,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的方式教授使用技巧,及時解決產品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好的維系與實體用戶的關系,也可以逐漸建立和擴大新的更大范圍的人脈圈,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再經過消費者推薦給他們的親朋好友,形成“圈+圈”的良性客戶群體體系。
4.3 研發形成系列產品,尋求創業可持續發展
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時代,創業者要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具備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特別在產品的推陳出新上,面膜作為美容保養品的一種載體,市場上已衍生出保濕、潤膚、美白、祛斑、控油、祛痘、清潔等功能產品,要讓本產品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并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研發力度,不斷研發推出新產品,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5 結論
以“銀耳面膜液”為載體的創業實踐活動是我們項目團隊的一次有效嘗試。大學生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適合自身產品的創新創業的新模式,必須面對創業實踐活動的諸多現實挑戰,敢于直面困難、勇于嘗試,在實踐磨礪自己,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靈活運用各種創業手段,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新時期、創業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效構建“互聯網+”產品營銷新模式,實現自己的創業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雅琳,譚紅軍,楊勇.不同處理方式對銀耳粗多糖提取效果及化學成分的影響[J].食品科技,2015(5):217。
[2]郭紹.“互聯網+”背景下化妝品原料產品國際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營銷探秘經營版,2020(3):118-119。
[3]顧宇蓉.“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業模式創新探析[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20年6月:88-90。
作者簡介:張凱(1999-),男,漢族,河南正陽人,遼寧科技學院-生物醫藥與化學工程學院-制藥工程17級在讀本科學生。
通訊作者:
任曉棠(1965-),女,漢族,遼寧丹東人,遼寧科技學院-生物醫藥與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分析檢測.
基金項目來源:2020遼寧科技學院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基于純天然高保濕銀耳面膜液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實踐”
項目編號:202011430118
(遼寧科技學院生物醫藥與化學工程學院? 遼寧? 本溪 11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