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國中部地區必不可少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全國物流網絡節點城市,多方面的優勢使得物流成為宜昌市的支柱性產業。宜昌市的快遞業務在最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研究物流發展對策對宜昌市快遞業務平穩較快發展,滿足用戶需求,平衡物流需求與供給,提升物流效率與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宜昌市快遞業務量自2013年以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13年全年宜昌市的快遞業務量為638.99萬件,2019年增長到了7176.32萬件。如圖1所示,2013年至2019年快遞業務量的發展變化情況。

近年來,宜昌市快遞業務得到迅速發展
2013年至2016年宜昌市快遞業務量一直呈快速增長,2014、2015、2016年的增長率分別達到了89.68%、73.35%、69.59%;在2017年下降到21.42%,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長率分別為29.02%和28.56%。這是因為這一時期宜昌市快遞業務發展正處于蓬勃發展到趨于成熟的階段。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進和電子商務的輻射范圍不斷擴張,宜昌市物流迎來了機遇期,所以增長較快,以前的快遞企業大多是小規模、零散的分布,物流市場慢慢趨于成熟導致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劇烈,大規模企業生存下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各快遞服務企業紛紛加強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和信息化、規范化、現代化建設,積極引進新的技術方法,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和客戶響應能力,市場平穩發展快遞業務量的增長就會趨于平緩。
根據宜昌市郵政局公布的數據,宜昌市2013年至2019年快遞業務收入的統計數據,如圖2。
圖2反映出宜昌市2013年至2019年快遞業務收入的變化情況,2013年至2019年宜昌市快遞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49.02%、77.63%、79.63%、22.03%、24.15%、-5.46%,2014年較快速增長,2015、2016年實現了高速增長,在2017年增長率有所下降,而在2019年同比下降了5.46%。正如前面所說,隨著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的同步上升,提供的服務越來越規范、標準,市場已經趨于一種平衡的狀態,人們對于快遞服務的需求已經達到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所以快遞企業的收入增長不會一直無限的快速增長。
宜昌市2013年至2019年分專業快遞業務量如表1。根據表1中數據可以繪制出分專業快遞業務量的變化情況,如圖3。
通過表1和圖3可以看出,近幾年同城快遞業務量收入平穩,異地快遞業務量占比進一步提升。宜昌市作為中國中部,重慶、湖北、湖南三省市交匯地帶,這使得宜昌成為了物流網絡的一個重要節點,異地快遞業務較多。
(1)交通區位優勢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是重要的物流節點和樞紐城市,需要接運、中轉西南、東南、華東等地的快遞業務,這為宜昌市的快遞業務在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但同時也對宜昌市的物流信息化、客戶服務響應和服務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
宜昌市總面積約212.30萬公頃,其中耕地34.80萬公頃。根據宜昌市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宜昌將大力發展現代化、綠色化農業,促進農產品加工,隨著冷鏈物流的不斷發展成熟,宜昌市可以將農業和電子商務結合起來,達到農業和物流業經濟發展的雙贏。
公路網絡縱橫交錯、暢通發達。全市“六線三環”公路整體結構已經建立,路況綜合水平在省內排名第三;全市行政村均已實現村村通客車,積極將村村通客車和貨運班線結合,可以較好地解決宜昌市物流配送城市到農村“最后一公里”問題。

圖1 2013年至2019年宜昌市快遞業務量(單位:萬件)

圖2 2013年至2019年宜昌市快遞業務收入變化(單位:萬元)

表1 2013年至2019年宜昌市分專業快遞業務量(單位:萬件)

圖3 2013年至2019年宜昌市分專業快遞量變化(單位:萬件)
水路運輸優勢逐漸凸顯。宜昌港是我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也是湖北省重點建設的五個綜合港口之一,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川鄂咽喉”和“三峽門戶”。其自然海岸線長30公里,擁有泊位579個。白洋一期、茅坪二期和云池二期等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宜昌市航港局正積極優化港口布局,加強岸線資源整合。
航空網絡輻射范圍廣。宜昌市建立的三峽機場是湖北省第二大的航空輔助物流集散中心,擁有一條2600米的跑道,T1航站樓面積為14816平方米,停機坪設有11個停機位,國內外通航點目前已達到32個,輻射國內17個大中型城市,已經發展了從宜昌至臺灣、香港的定期航班,還設立了直達曼谷、韓國的國際航班。
(2)經濟優勢
宜昌市的綜合實力在湖北全省排名第二。2019年宜昌市生產總值達到了4460.82億元。市民的經濟實力上升,電子商務、互聯網+等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催生出對物流的需求;宜昌市將農業、工業、建筑業等作為其支柱性產業,大力拓展對外貿易,隨著冷鏈物流、智慧物流的發展,產品市場外延,對物流服務產生較大的需求和依賴性,這都會促進宜昌市物流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可以為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提供支持,如增加物流配送網點、增加運輸工具、通訊工具等,從而提升快遞企業客戶滿意程度、提高物流活動工作效率。比如,將配送點或快遞員在工作時配備有手持終端和未配備手持終端進行對比,有手持終端的配送效率一定較高。其在工作時,能夠通過掃描,將分揀、派件、已收貨、攬件等信息實時傳輸到公司系統上,具有時效性,而沒有手持終端,不僅會在配送時造成時間的浪費,而且后續還需要人工將信息錄入到系統中去,而對于寄件的人來說,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是無法估計到貨時間的。
另一方面,物流活動的開展也會反過來推動經濟的發展,這是因為物流業的發展會導致投資的增加,而投資的增加會加快經濟的增長。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使得物流業占據著重要地位。
(3)快遞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的推進
快遞服務的客戶滿意度和市場響應程度與快遞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密切相關,快遞服務網絡體系包括物流節點、各節點間的距離、物流節點業務處理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人員素質和能力等。宜昌市快遞品牌在2019年已經達到了29個,包括郵政速遞、申通、圓通、順豐、百世、韻達、中通等;經許可的快遞服務企業達到了99家,快遞營業網點達到了826家。其中,城區270家,縣城291家,鄉鎮265家,城鄉快遞服務網絡覆蓋范圍廣泛。目前,城區內的快遞服務發展相對成熟,宜昌市正積極將城鄉快遞業務同“村村通”汽車運輸結合起來,將快遞服務深入到農村地區。
(1)綜合運輸通道建設的滯后,各種運輸方式分工協作差
做物流其實重要的就是網絡的建設,從一個中心點向四周進行輻射,這就是配送,而這個輻射過程就是由點形成線,由多條線形成面,多個地區有多個中心點,進而形成了整個物流網絡,物流活動實際上是沿著網絡進行的。物流網絡向更遠的地方延伸,導致物流企業需要服務的市場、客戶也就越大越多。比如,電子商務眾多便利使得利用各種購物網站進行消費的群體增加,因為網上的東西應有盡有,而且選擇眾多,不需要去實體店選購,就能滿足各方面需求和要求。我們想象如果快遞服務網絡只是建設在城市或者縣區,我們在網上購買物品后還需要去城區或縣區拿,這和我們去城區或縣區實體店購買又有什么差別呢?如今物流企業在進行發展規劃時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這就涉及到物流網絡的構建問題。宜昌市積極推進物流網絡建設,將有利于物流服務的客戶服務響應能力。
宜昌市物流網絡初步建立,還沒有完全成熟,與其他中心城市、沿海港口城市、國際城市相連接的物流渠道的時效性、便捷程度不高,立體多聯動交通運輸方式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目前宜昌市的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水平已經日益提升,但是各種運輸方式,公路、鐵路、航空、水路之間還沒形成綜合的有機聯動效應,各個交通部門之間缺少配合,影響了運輸的時效性。在大多數物流運輸活動中采取的運輸方式單一,從而導致物流成本偏高。
(2)快遞服務模式傳統,缺乏專業人才
宜昌市的快遞企業和營業網點數量多,服務水平較低,僅提供單一、簡單的功能性服務,不能提供完整的供應鏈服務。很多營業網點只有一臺電腦,一兩個人組成,現有設施設備、技術應用、管理模式傳統滯后,裝卸搬運僅僅依靠人力,缺乏機械設備,這些營業網點的工作人員都缺乏專業知識培訓,只能進行較簡單的裝卸搬運,送貨簽收等簡單工作。但是現代物流業不斷向前發展,這樣傳統的快遞服務模式將無法達到市場要求。
(1)國家政策的支持
國家、省市提出了很多快遞行業發展政策,對宜昌市的快遞業發展提出了工作目標、政策支持和具體指導。
湖北省政府2016年12月24日發布《關于促進全省快遞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一、將快遞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集中進行統籌布局;二、增加快遞用地規劃、加快用地手續辦理、減免租金,給予適當補貼。三、對快遞服務企業實行財政優惠政策;四、鼓勵各快遞品牌利用上市、貸款、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等等。”
2017年2月3日,國務院下達《“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建設“十縱十橫”綜合運輸通道的規劃,而宜昌的地理位置正好處于一縱一橫交接點,借助這一優勢,宜昌市快遞業的發展可以融入進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2018年3月,李克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快遞暫行條例》,標志著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正式出臺,從制度層面奠定了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實質性地推動快遞業由大變強,進而推動物流強國建設。
(2)物流信息技術的提升
物流信息技術包括物流各個環節的機械設備、物流信息的追蹤技術、物流信息的采集技術等。目前物流信息技術已有了較大提升:自動化機械設備如自動化分揀設備、立體倉庫、巷道堆垛機等可以解放勞動力,在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還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空間利用率,從而降低用地成本;物流信息追蹤技術如RFID技術、GPS技術等可以對貨物進行定位跟蹤,從而方便對貨物到達時間進行準確判斷以做好接貨準備工作;物流信息的采集,如條碼技術、便攜式終端、射頻識別技術等能快速讀取貨物信息增加了貨物中轉效率。
(1)油價上升和勞動力短缺增加了物流成本
物流企業的成本主要是運輸成本、人工費用、營運成本等。其中運輸成本占據較大比重。運輸成本包括燃油費、支付給司機的工資、保養修理費、折舊費、養路費、其他營運費用。燃油費直接影響運輸成本,大約占到了30%至35%,2018年國內成品油價格遭遇了三連漲,對物流企業而言,面對油價上漲,若是提高價格,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市場份額必定減少;若不提價,物流運營成本增加,利潤得不到保障。另外物價上漲,人工成本也隨之增加,且高素質勞動力短缺也同樣增加了物流成本。
(2)市場輻射面縮小,商貿物流的遠距離運輸減少
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發展商貿物流,市場輻射面縮小,從而導致商貿物流遠距離運輸減少。物流運輸距離縮短,一方面導致單位距離運輸成本較大,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節點的設置,相應的人員、配套基礎設施設備也要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成本。
宜昌市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增強其服務意識,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營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為物流企業提供寬松的政策支持,在宏觀層面引導物流企業的發展。
(1)完善物流園區、物流大通道的建設。根據國家、省級出臺的要求規劃,積極配合完成物流園區、物流交通網絡建設。
(2)積極預測,整合資源預先進行規劃。運用各種數據統計分析工具,對土地資源、市場環境進行整體把握,提早對物流用地進行規劃。
(3)加強物流市場的監督、管理機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將市內所有物流企業進行集中監管,保證市場的公平公正,促進物流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目前還沒有規范完整的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制度,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完善,政府各個部門職責權利劃分不清,解決問題難度加大。
在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的發展,物流產業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快遞業務需求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快遞企業應該提前做好應對措施,總的來說,應該是要加大物流網絡體系輻射范圍和網點設施設備建設,使其向智能化、現代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快遞企業間競爭激烈,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就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從接受訂單、編碼、整理、查詢、配送、收貨、到售后服務這一系列流程都需要信息的快速響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可以減少運作成本、降低日常運營費用、提高企業運作效率。現有的物流技術如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定位技術實現了信息共享,使物流服務更加便捷。
為適應現代化、智能化物流發展的需要,各快遞服務企業應積極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大力引入信息技術也屬于標準化的一個方面。在國際多式聯運中,為了減少在中轉環節的工序,采用標準統一尺寸的進行運輸、運用雙方接受的國際規則進行約束規范,國內快遞運輸越來越多的涉及到多式聯運,我們是否也可以借鑒集裝箱運輸呢?例如對包裝材料、尺寸進行統一規定,對物流各個環節進行行業統一布局,對中轉設施設備統一機械化、標準化,提升物流中轉效率。
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加快物流人才培養是調整、振興物流業的保障措施之一,現代企業無論是專門的快遞服務企業,還是生產型企業,對于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均較大,對人才素質要求較高,通常需要綜合性強,擅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熟練物流操作流程、懂得物流運作規律的復合型人才,積極培養高素質的物流專業人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就高校畢業生而言,在實際操作層面可能與企業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會導致就業對口率較低。面對企業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不平衡的問題,行業、企業應積極與高校進行溝通協調,在高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給出建議,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共同努力培養出高素質、專業化、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相適應的人才。
宜昌市農業具有地理、氣候條件的優勢,結合各大快遞物流企業開始注重冷鏈物流和積極提升其運輸時效性,宜昌市農產品,如柑橘、中草藥、水產品等,可以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發展,各個地區開展符合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宜昌市各地區物流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促進宜昌市快遞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