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1]。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廣大青年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我們需要重視并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紅色文化的鮮明特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響應習總書記“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的號召,將紅色文化積極有效地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以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2019年11月頒布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深入闡明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基本內容,各高校應結合各自學校的資源優勢制定一系列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取得實效性成果[3]。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責任。傳承紅色文化、發揚愛國精神是每位大學生不負歷史使命、成長成才的必修課。
紅色文化是在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湘潭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首先,湘潭孕育出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如毛澤東、彭德懷、陳賡等,他們的豐功偉績是紅色文化的源泉;其次,湘潭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居、紀念館、陳列館、銅像廣場等和湘潭眾多的烈士陵園是紅色文化的強大物質基礎;再次,圍繞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各項紀念宣傳活動和文學藝術創作是湘潭紅色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4]。在湘潭紅色文化形成及發展過程中,老一輩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斗爭,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在革命實踐中鑄就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忘我的奮斗精神。它是湘潭兒女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5]。湘潭紅色文化是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形象鮮活、難能可貴的重要資源。
3.1 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紅色文化主要涵蓋了紅色物質文化和紅色精神文化。紅色物質文化直觀再現了中國革命的奮勇拼搏史,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呈現鮮活素材。紅色精神文化則凸顯了革命先輩崇高的道德品質,增加教育內容的廣度。由此可見,紅色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3.2 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 紅色文化描述了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的拼搏史、奮進史,將革命人物事跡、戰爭遺址、紅色精神等應用到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在豐富教育內容的同時,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有所創新。
3.3 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蘊含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助于堅定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提升創造契機。
為了解湘潭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筆者對湘潭市某高校的部分學生做了相關調查。
4.1 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數據用SPSS18及Office相關軟件進行分析,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本次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網發放問卷,共計518名學生參與了調查,涉及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醫學檢驗、藥學等專業的學生。通過數據分析和理論分析,對湘潭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有了基本的了解。
4.2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4.2.1 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定興趣和了解 調查顯示,當被問及“你對紅色文化是否感興趣?”時,18%的人表示“非常感興趣”,41%的人表示“感興趣”,36%的人表示“一般”,只有5%的人表示“沒興趣”。這說明,盡管感興趣的程度不同,但總體來看,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有了解紅色文化的意愿,若根據大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加以引導,將會深化大學生的紅色文化認知。
4.2.2 大學生普遍支持運用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當被問及“你認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否應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時,79%的人表示“是”,5%的人表示“不是”,7%的人表示“隨便”,9%的人表示“不清楚”。這說明,絕大部分大學生普遍支持運用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2.3 部分高校運用了紅色文化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調查顯示,當被問及“你在你所在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是否接觸過紅色文化?”時,25%的人表示“經常接觸”,53%的人表示“有時接觸”,而僅有16%的人表示“不太接觸”,4%的人表示“沒有接觸”,2%的人表示“記不清楚了”。這說明,部分高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中運用了紅色文化。
4.2.4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分析 調查顯示,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
4.2.4.1 紅色文化認知不夠深刻 調查顯示,雖然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本人表示十分了解或比較了解紅色文化,但是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他們并未全面深入了解紅色文化。這表明,雖然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無論是在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上,還是在紅色文化內容的把握上,都不夠透徹和全面,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不夠深刻。
4.2.4.2 紅色文化融入教育形式大于內容 高校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但是,在實際的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往往形式大于內容,忽視學生的內心吸收和思想升華,教學方法有待提高,內容有待改進,社會實踐有待提高。部分大學生參加紅色文化社會實踐,對紅色精神領悟不足,未能融入到紅色文化歷史氛圍中,難以感受到這些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力量,影響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和深入性。
4.2.4.3 注重紅色文化“線下”活動的開展,忽視“互聯網+”紅色文化的深度應用 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其中,20-29歲網民占比為21.5%,高于其他年齡群體。互聯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愛國主義教育時往往重視“線下”,忽視“互聯網+”的深度應用。紅色文化網絡宣傳的影響力有待加強。
結合時代需求,積極開展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在實踐中創新湘潭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新路徑。
5.1 創新紅色文化課堂教學,深化愛國認知 重視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宣傳作用,豐富湘潭紅色文化課堂形式,開設紅色微課堂,搭建移動化紅色文化交流載體,開設QQ、微信交流渠道,開設直播講座等。
5.2 夯實校園紅色文化建設,激揚愛國之情 結合湘潭紅色文化的特點,貼近當代大學生實際,以紅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活動,豐富紅色文化陣地的育人功能,如舉辦湘潭紅色文化藝術節等各類紅色文化藝術活動,將弘揚紅色傳統的品德修養融入校園生活的全方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5.3 拓寬紅色精神弘揚渠道,砥礪報國之志 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其核心是愛國主義。要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就應大力倡導紅色精神。新時代要唱響互聯網愛國主義主旋律。廣大高校可采用線上線下,推出專題專欄協同傳播紅色精神,面對大學生講好紅色精神故事、大力宣傳主流價值觀,讓愛國主義充盈高校網絡空間。
5.4 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踐履愛國之行 強化湘潭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參觀湘潭本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節日慶祝活動、湘潭紅色旅游景點保護活動等。在偉人誕辰紀念日、五四青年節等重要時段對大學生進行湘潭紅色文化教育。組織參觀革命家紀念館、銅像廣場等紅色景區,重走“毛澤東小道”等活動,在身臨其境中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
通過結合湘潭紅色文化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益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接力奮斗中,釋放青春力量,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