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張羽彤 周張寧
摘要:建國以來,糧食物流主要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計劃經濟時期、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和市場經濟時期。1998年以來,我國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加入WIO后,中國的“完全市場化”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進一步推進,糧食企業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國家的直接調控職能也由政策法規的行政執法轉向國家儲備的方式。為了加快流通速度,降低成本,政府和糧食企業開始積極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糧食物流新模式。近年來,中國新建了約500億公斤的倉庫,配備了先進的設備,改進了技術,改進了管理方法,并通過多渠道融資增加了投資。同時,加快舊倉庫改造,規范開發新型糧食物流托盤,標準化、自動化物流作業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在此基礎上,本文以新疆為例,分析糧食物流體系不完善、糧食物流設施建設不先進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從建立完善的糧食物流體系、加強糧食物流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新疆糧食物流發展的對策。希望通過對新疆糧食物流發展的分析,為相關物流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疆;糧食物流;物流發展;分析
糧食物流是指生產、購買、儲存、加工、銷售糧食商品的實物流動,以及糧食商品在流通環節的全部增值活動。它涉及糧食的運輸、儲存、裝卸、包裝、加工、配送和信息應用等一系列環節。目前,我國糧食物流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西北、北方無糧、南方無糧的尷尬局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主產區的空間分布發生了重大變化。糧食生產重心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向中部轉移。浙江、廣東、福建等東部沿海省份糧食種植面積明顯減少,新疆、河北糧食產量穩步增長,西北地區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也明顯增加。從1997年到2007年,東北、西北的糧食產量增加,浙江、廣東、福建、湖北和四川的糧食產量下降;南部地區可以轉出糧食的省區由7個減少到5個,西部、北部地區可以轉出糧食的省區由3個增加到6個。目前,西北、東北三省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糧食產區和糧食出口基地,東南沿海三省是我國最大的糧食銷售地區和人口流動地區。“四、北糧南運”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當前糧食物流的主要發展趨勢。在這種背景下,以新疆為例,分析了新疆糧食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新疆糧食物流發展的對策,建立一個科學的糧食物流方式存儲,和加強糧食物流人才的培養分析新疆糧食物流發展的相關物流的發展提供參考。
東亞的水平遞進模式和北美的垂直遞進模式是目前主要的糧食物流模式。中國主要側重于前者,但正在向兩者共存的模式轉變。前者的流通過程表現為:糧食生產后,通過收購方、糧食加工企業、經銷商、糧食批發市場、零售商等多個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流通時間長,成本高。
新疆糧食供需的快速增長和區域供需的不平衡,推動了糧食物流市場的快速擴張,為糧食物流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動力和市場需求。從運輸方式來看,鐵路運輸是新疆長途糧食運輸的主要物流方式,跨省糧食運輸需要依靠鐵路來降低成本。以新疆糧食物流為例,通過山海關到其他地區的鐵路運輸和鐵水聯運是糧食運輸的主要方式。其中,60%的出口量是直接由鐵路運輸和主要糧食包裹的形式,而其余40%依靠鐵和水的聯合運輸和散裝谷物的形式為主,和少量的谷物是由公路運輸。近年來,新疆散糧運輸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和升級,散糧中轉站、口岸中轉設備比較完善,散糧專用運輸車輛數量較多。此外,該地區國內沿海散糧運輸多采用“噸袋包裝+散糧運輸”和“散糧+散糧運輸”的模式。
(一)缺乏完善的糧食物流體系
新疆糧食物流業現代企業的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員組建,設有分點進行物流產品的分揀和配送,主要以代理的形式對各類物流網點進行管理。首先,新疆糧食物流業現代企業管理主要著眼于全局,立足全局,科學管理物流企業的整體發展規劃和經營情況。實現了各物流管理組織的現場分工和職能建設,涉及到物流企業組織中的物流管理部門、系統部門、物流部門等部門。管理職能重復、管理分工不清是造成管理機構設置不平衡的主要問題。其次,新疆糧食物流業現代企業管理機構的建立不平衡,使得管理工作的發展始終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管理機制的發展也處于不平衡的狀態。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管理理念的沖突,使得新疆糧食物流行業現代企業管理內部工作制度難以實施,實施效果不佳。最后,新疆糧食物流業現代企業管理機構設置的不平衡,必然導致管理機制的不健全。管理機構設置的不合理,必然會影響新疆糧食物流行業現代企業的管理失衡,影響企業內部運作的效率,從而降低企業的效益水平。因此,新疆糧食物流行業的現代企業管理必須依靠先進的管理機構的建立,在建立管理機構時要平衡各部門的職能權限,以達到約束和管理的目的。
(二)缺乏先進的糧食物流設施建設
新疆糧食主產區到主銷區的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和鐵水聯運。然而,由于鐵路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山海關已成為新疆糧食運輸的瓶頸。區域間糧食運輸,特別是南北糧食運輸受到嚴重制約。糧食主產區的糧食儲備難以及時運抵主銷區,難以保證主銷區的糧食供應。在加拿大,到終點糧庫的貨車運輸量可達100噸/節、16000噸/趟,是中國專列的5倍多,裝卸設備完善、高效、自動化、專業化。20世紀初,澳大利亞發展了谷物燒結技術。目前,我國已建立起新疆散糧運輸體系,散糧運輸率達99%,效率高,成本低。相比之下,新疆糧食物流效率普遍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建立完善的糧食物流體系
新疆糧食物流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的體系,并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引入物理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進一步發揮物流企業管理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首先,通過完善的物流企業管理機構,增強對新疆糧食物流企業內部管理機構的建設,以達到良好的內部管理溝通效果。并落發物流企業管理覆蓋面,使得管理機構的管理工作覆蓋到物流部、物流系統部等多個部門,并以高效、高質量的管理,增強新疆糧食物流企業市場競爭力,并促進物流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擴大市場份額,為物流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重要的管理機制基礎。其次,新疆糧食物流企業在完善管理體系之時,對內部人力資源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等工作展開了系統的規劃建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財務管理的質量,同時對內部職工的薪酬待遇以及績效考核、培訓等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有助于豐富物流企業管理的思路,以此來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最后,在完善企業管理機構體系的基礎上,新疆糧食物流企業的管理思路更清晰,發展目標更加明確,管理者的工作部署依據充分,對促進物流企業的市場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所以,新疆糧食物流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完善管理機制,才能保證物流企業的發展活動和持續發展能力。
(二)加強糧食物流設施建設
考慮到新疆的全谷物物流成本,應根據各地區的運輸優勢,積極發展糧食多式聯運,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據陳亞娜等8人分析,新疆至寧波的糧食運輸總成本為:鐵水運輸177元/噸,公共水運輸210元/噸,鐵路運輸262元/噸。
發展糧食基礎設施運輸,逐步形成糧食包裝與散糧、基礎設施相結合的鐵路糧食體系。散糧運輸適合散糧運輸,基礎設施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的糧食運輸。此外,新疆的糧食基礎設施運輸可以在包糧流通或散糧流通的基礎上進行少量的調整。從新疆目前的糧食運輸體系來看,大力發展糧食基礎設施運輸,可以促進形成合理的糧食物流體系,與散糧、散糧運輸形成互補,降低轉型成本。隨著港口糧食進口的增加,發展糧食基礎設施運輸不僅能有效保障糧食的順利流通,還能有效解決鐵路運輸的人員搬運、產品包裝等制約問題。
參考文獻:
[1]?姚楠.淺談新疆糧食物流發展歷程、現狀及問題分析[J].現代食品,2019(08).
[2]吳志華,方雪琳,劉念.我國糧食物流發展研究(2018-2019年)[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04).
[3]李娜,石倩.重慶城鎮糧食物流問題及對策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7).
[4]王新聞.糧食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
[5]吳志華,劉佳.2017年糧食物流回顧與2018年展望[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