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博 孟鑫禹
摘要:目前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設計得到了人們的極大重視,自然和諧、綠色環保成為當今室內空間設計領域中所提倡的發展方向。棕櫚藤作為一種傳統的建筑與裝飾性材料,在中國建筑及室內設計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現如今的運用與建造中使用日益頻繁。棕櫚藤的運用表現形式和空間是一種建筑與裝飾上的本質性回歸。
關鍵詞:民宿空間環境設計;室內設計;棕櫚藤材
(一)棕櫚藤的工藝
進入加工區域的原始藤條需要進行拋光、硫化、漂白、干燥和重新分類。優質藤條能夠直接進行制造家具,而劣質藤條能夠打造成藤條芯和藤皮,也能夠采用機器加工藤條(藤絲)零件將藤條進行分解來制造各種家具。或各種器皿和工藝品。用簡單工具可把藤剖切四次得到四片藤皮和一個方形藤,然后將方形藤芯再加工成圓形藤芯。將原藤制成藤制品的加工包括:原藤初加工,即原藤油浴、清潔、千燥后分級;油浴藤的再加工:按尺寸分類、拉直、剝皮并砂磨;定裁、砂光精制藤材;火烤或汽蒸彎曲成型;定長、部分砂磨并進行鉆孔等加工;用鉆、暗銷、螺栓、直釘、U形釘等連接,通過組裝、捆綁、粘合和編織等進行裝配;表面處理和涂飾,指砂光、打磨、染色和上漆等處理,最后得到成品。藤的彎曲塑化常用火烤或蒸汽。火烤加熱不均勻會導致藤表面被烤焦,不僅增加砂光等工序提高成本,而且影響產品質量。汽蒸加熱均勻、無焦痕、質量高。此外,使用夾具可以獲得均勻的形狀和尺寸大小,并提高生產率。為了避免污染,裝配時應盡量不用鐵釘,使用暗釘或木釘。使用不同藤種時,利用漂白使顏色均一。涂飾包括涂刷清漆,噴涂染料(常澆淋水基白色料),噴涂密封漆和后續的亮光、亞光和無光漆涂料。
(二)棕櫚藤的環境學效應
低碳環保:由于棕櫚藤的快速生長,與相同條件下的棕櫚藤相比,相同面積的藤所產生的氧氣比木材多30%;同樣使用棕櫚藤可以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抗紫外線,抗靜電等功效;由于藤條柔韌性強、重量輕,因此加工變得越來越容易,切割和加工過程可以比木材的碳排放低30%。可以看出,棕櫚藤是一種比木材少含碳和環保的綠色材料,并且可以在地下完全降解。
柔韌堅固:棕櫚藤具有普通木材無法實現的優點:收縮率小、易于切割、出色的彈性和初始特性,以及對木材沿方向的壓縮和拉伸的強大抵抗力。棕櫚藤制的優勢,例如高柔韌性、強大的彎曲強度、輕巧的重量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使其成為可能。
寄宿家庭空間是一種小型住宿空間,它利用了未使用的本地資源,并且寄宿家庭的主人參加了招待會,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小空間來體驗自然、當地的文化、生產和生活方式。該定義充分說明了不同于酒店或餐廳的寄宿家庭的特征。寄宿家庭不同于傳統的旅館。它可能沒有高端的豪華設施,但它使人們可以體驗當地習俗,感受到店主的溫暖和服務,并體驗與前世的不同。
臺灣的寄宿家庭發展歷史悠久。墾丁國家公園是最早的大型寄宿家庭開發項目,可追溯到1981年。墾丁國家公園最初旨在解決住宿不足的問題,由于通過山區住宿進行登山旅游,空房間打算掛上寄宿家庭的招牌,或直接去酒店入口、火車站等。游客和這個行業的興起。早期寄宿家庭的經營主要以家庭副業的形式進行。隨著寄宿家庭變得越來越熱,寄宿家庭創造的商機太誘人了。最初定義為次級家族企業的商業模式已逐漸演變為家族的主要商業模式,甚至包括房地產投資者、新移民等。每個人都在努力進入寄養業務。在眾多競爭者的推動下,對質量,服務和有效管理競爭力的需求逐漸興起,寄養家庭業務受到極大影響。因此,臺灣的寄宿家庭正逐漸向精致、奢華、高價和優質服務的方向發展。
(一)立體透空虛實效果的設計
在表單設計的概念中,以二維方式查看表面,該表面主要是由一系列線封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設計的表面呈現出物理外觀。棕櫚藤的面部形狀主要分為兩類:平面和曲面。板級具有簡單的行為,平坦的表面顯得安靜祥和,具有穩定感。表面角度看起來很高且筆直,并且頭部具有明顯的張力。與更穩定的場地布置不同,由于道路是按照路線控制的,因此它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情感特征。三角形顯示出銳度和穩定性,圓圈顯得鮮活,幾何線顯得規則且大方。在實際的寄宿家庭設計材料中,藤制材料總是編織成實心的圖案,例如,藤制藝術品以不同的方向垂直排列在外部和垂直方向,以顯示貫穿整個過程的效果。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藤制材料進行飲酒設計以增加美感。公司的外墻還可以通過更改線條大小、透明度、虛擬現實和表面粗糙度。這也是市場上藤制素描的重要特征,是能夠極大地展現其設計的藝術魅力的主要方法。
(二)生態型的空間景觀的營造
綠色發展原則也可以稱為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寄宿家庭的設計中創建特色景觀時,有必要尋求生態平衡,以確保其適應自然環境而不破壞周圍的景觀生態系統。在寄養家庭設計的生態可持續發展中,應通過最佳的生態系統來維持完整的景觀空間和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證生態環境、持續生產和更新系統。藤滿足了景觀空間和周圍生態系統形式的可持續發展。在創建典型的寄宿家庭景觀環境時,應充分考慮回收資源。在這方面,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在家庭景觀環境設計中,棕櫚藤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小。設計不同類型的典型寄養家庭。必須根據所在地和地形來宣布寄宿家庭的位置;第二是使用藤制材料改造寄宿家庭的特色景觀,以整合人造建筑自然景觀。通過使用當地資源設計寄養家庭,降低成本還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人為痕跡,并與自然景觀更加協調。與人工加工的材料相比,人們更喜歡具有藤條特性的天然材料,這也已成為吸引人們前來觀光的重要因素。道路基層的特殊質量、顏色和質地,深處適當的呼吸和情感都與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并融入其中,達成了情感共識,并成為重要的文化力量為發展特色寄養家庭。
民宿家庭是一種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人們對這種場所的環境不滿意,只能通過在該場所種花或模仿溫暖的環境來創造簡單的自然環境綠色植被區。高強度的室外空間,使用各種模型語言和技術通過硬質景觀材料設計寄宿家庭空間中的小物體,也可以創造令人滿意的寄宿家庭空間體驗,從而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另一個關注點、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針對相鄰的室外空間采用相同的景觀材料,并利用噪聲和節奏,實現多樣性與和諧、平衡與穩定性以及其他相關的美感規則,景觀設計可以將室內和室外結合起來,野外區域的功能達到了擴大寄宿家庭空間作用的目的。
寄宿家庭進門時候布置的黃山欒不僅具有裝飾價值,而且它的經濟價值也是十分高的。灌木層是鮮綠色的葉子,例如杜鵑花、金邊黃楊木、鮮紅色等。選定的植物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并且易于維護。在主層上該部分裝有地被植物和水下植物,例如紫羅蘭、紅漿草、荷花等,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酒店空間的色彩和景致。主樓東側的游泳池和地下室是虛擬和真實之間的區別,側面的人行道也有所區別,并與中間的直接路徑對齊。除了建造漂亮的景觀外,酒店場地的總體景觀還沿著藤條小徑、藤制庇護所、假山和棕櫚藤制環境的路徑,增強了整個景觀的層次感。該程序不僅在色彩和質地上適應了寄宿家庭空間的生態景觀,而且在突出藤的生態特征顯示的基礎上也極大地滿足了房子主人對東部范圍布設景致的視覺要求。
本文通過對棕櫚藤材的改性工藝的研究,探討其除了作為軟質景觀材料外,是否還適合作為硬質景觀材料應用到民宿空間景觀空間中,在此基之上通過總結其在民宿空間環境中的應用方法、應用效果并結合相關的實際案例分析,展現該綠色環保材料應用到民宿空間景觀空間中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從而豐富當前的民宿空間景觀材料和產品的種類,推動藤產品在未來市場上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王傳貴,裴韻文,張雙燕.不同染料對棕櫚藤材的影響及機理分析[J].林產化學與工業,2014:143-147.
[2]費本華,江佑宏,江澤慧.棕櫚藤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9(02):7-15.
[3]楊麗森,吳玉章.櫚藤材的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世界竹藤通訊,2018(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