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智超
摘 要:近年來,在對中、高職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門比較重要的專業課程—《機械制圖》。本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和看圖能力,其中以培養看圖能力為主,學好本課程對于后續的《CAD》、《機械設計》等專業課程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日后的就業也有積極的作用。由于中、高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不進行系統的劃分與銜接,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在多年的中、高職《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總結了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銜接策略。
關鍵詞:中、高職機械類專業;機械制圖;教學銜接;創新;觀念
大部分中、高職院校機電相關專業都會開設《機械制圖》課程,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學制等方面中、高職教育的銜接都有涉及。其中,中、高職課程教學與內容的銜接是其關鍵與核心的問題。該課程是中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主要研究怎樣將空間物體用平面圖形表達出來,怎樣根據平面圖形將空間物體的形狀想象出來,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圖形表達能力、識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繪圖技能。
1 ?中、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銜接問題的現狀
1.1 中、高職教學目標差異的表現
近年,升學已經成為眾多中職學校的首選目標,這是由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政策的調整及社會需求所決定的。圍繞著“3+2”轉段考試,《機械制圖》課程幾乎變成了單純的應試教育和智力教育,中職學生每天都沉浸在題海訓練之中,脫離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的是打造一塊高職入學的敲門磚。因此,降低兩者教學方向的差異性才是做好中、高職《機械制圖》教學目標銜接的良策。
1.2 中、高職教學內容重復度較高
高職學校與中職學校缺乏溝通與交流,基本沿用以前的課程標準組織教學,最后造成基礎薄弱的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在重復以前的內容,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近幾年,我校機械類專業學生《機械制圖》課程上課效果一直不佳。
一些中職院校的重點專業在實訓設備、師資水平、教學模式上甚至優于一些綜合性高職的同類專業。尤其是中職的實踐教學體系比較完善,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在我所授課的中職學校,機械類專業學生《機械制圖》課程每周6課時,連上兩學期。因為課時量充足,所以授課內容豐富且教學進度比較緩慢,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繪圖練習,學生容易跟著老師的進度走。而高職《機械制圖》課程一般只上一學期,且課程內容與中職并無多大變化,差別主要體現在最后幾章的零件圖、裝配圖等內容。由于課時量有限,本應是高職階段的重點內容的零件圖、裝配圖授課內容卻很少。在后續的普車加工、數控加工等專業課程中,很多學生讀不懂零件圖中的尺寸標注,根本不會識讀裝配圖。
2 ?中、高職機械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銜接策略
2.1 中、高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中職學校教師不能只為學生參加“3+2”升學考試而單純的知識教學,首先應改變自身的觀念,主動了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式,搞清楚高職階段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加強與高職院校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同時,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師也應加強與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師交流,認真解讀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學內容,熟悉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手段,參與診斷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中、高職機械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銜接。
2.2 做好中、高職課程教學的頂層設計
通過課程一體化的設計,實現中、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無縫銜接。這是一項相對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課程培養目標、教學評價、師資培養、等方面的銜接。建議中職階段該課程主要教授一些基本繪圖的知識與要求,高職階段再進一步學習復雜的裝配圖。但目前,該課程中、高職教學銜接的研究尚處于空白階段。因此,只有相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充分重視到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落實到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聯合相關院校成立中、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銜接指導委員會,推進相關的理論研究,實施一體化教學計劃,才能做好課程銜接的頂層設計。
綜合以上分析,確定中高職《機械制圖》課程的目標。中職《機械制圖》課程目標是掌握基本的識圖知識和方法;學會查閱相關的制圖國家標準;能看懂零件圖及部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高職的目標是具備繪制識讀復雜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能力;能夠適應制圖技術和標準的變化;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和形體表達能力;能在具體的實踐中修正圖樣的不足與錯誤。
2.3 創新中高職教學模式銜接
中職生源素質普遍不高,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較低,學習主動性不強。《機械制圖》課程是學生從中學進入中職最先接觸到的專業課程,其學習與思維方法與初高中的應試教育完全不同。對于中職生,該課程應盡可能采用模型演示講解,通過直觀地實物模型幫助學生建立三維立體圖形思維,讓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獨立學習的技能。而高職生因為有了中職學習的基礎,應以部件測繪和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開展項目教學以提高學生制圖應用能力。為了使機械制圖教學項目更加貼近企業,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興趣,專業教師要積極深入企業,發掘企業生產現場與《機械制圖》課程緊密相關的典型案例。如石油化工設備、交通設備、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等應用較多,很多機械類專業畢業生大多在這些企業從事設備維護工作,而機加工行業相對比較落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泵或閥等典型部件的拆裝測繪作為《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項目。
3 ?結束語
中、高職機械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的銜接的研究是為了更好的實踐教學服務的,當前,正是全國各地積極改革和裝修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新階段。我們必須堅定“實踐出真知”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加強該課程銜接體系內容的建設,同時還要配套制定相應的制度政策,營造出銜接的氛圍,才能滿足人才市場要求和課程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高原,曹曄,馬四順.中、高職課程銜接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03(3).
[2] 徐晴.中高職機械類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銜接[J]. 職教論壇,2003(10).
(安徽省第一輕工業學校 ?安徽 ?蚌埠 ?23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