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星 陸丹丹 陳曉茹
摘 要:進入大學之后,學生的課余時間較之中學階段明顯增加,可自主支配時間更多,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對時間管理無所適從,在課余時間規劃、利用中存在不科學、低效、浪費等問題。基于此,本文將針對當前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旨在為提高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能力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管理
課余時間是大學生可自主支配的時間。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中學階段學生的時間幾乎完全被老師和家長規劃,只要按照師長的規劃方案進行即可。而進入大學之后,教師和家長不再完全負責學生的時間規劃,面對“突然”增加的自由時間,很多學生開始“報復性”使用,上網、購物、沉迷網絡游戲和短視頻、逛街、交友……在時間應用上有很大的隨意性和隨機性,這就造成大學生課余時間使用效率低下,作息活動不科學性、不規律,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效率,還可能增加額外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對學生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針對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情況進行研究,有利于糾正其中不科學的作息時間安排,提高時間的應用效率,對于大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有著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現狀
(一)課余時間分配不科學
通過對周圍大學生的觀察可以看到,很多學生在課余時間分配上缺乏科學性,有95%以上的學生表示自己課余時間是在網絡中度過的,這個比例已經占據絕對優勢;有54%的學生表示自己的課余時間用于休閑娛樂、人際交往中;有9%的學生表示自己課余時間在休息或睡眠。有45%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在課余時間進行運動,此外,有75%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預習、復習、圖書館學習等。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分配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時間分配缺乏科學性。
(二)課余時間自律性不足
雖然很多大學生都會制定書面時間管理計劃,而且這些計劃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一旦進入執行階段就會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天冷之后很多學生不能按時起床,或者已經使用完當天的游戲時間但卻遲遲不肯退出游戲,又或者和同學聚餐時隨意延長時間閑聊、唱k等,這些都體現出大學生自律性、自主監督能力較差,最終影響時間規劃執行效果。
(三)課余時間整合能力薄弱
從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內容來看,主要是學習、休息、娛樂、交際、購物等,時間規劃主要以線性排列為主,一些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完成的項目被人為分離,比如有學生特別列出“聽音樂半小時”這個類項,其中,聽音樂和以運動過程結合在一起,半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解決聽音樂和做運動兩項任務。這些問題體現出學生在課余時間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提高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合理分配課余時間
大學生雖然課余時間較多,但是,不能合理分配的話就會造成時間資源的嚴重浪費,這無疑會是寶貴大學生涯的一項重大損失,所以,大學生一定要做好課余時間分配規劃:一是要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而大學階段的學習則主要依靠學生自主自律,這就需要在課余時間消化課堂上的知識內容,鞏固知識記憶,做好復習預習,這部分時間大約占課余時間的50%左右;二是休息時間,保證每天7-8小時的充足睡眠,避免上網、游戲等占用休息時間,只有科學休息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三是規劃好社團或社會活動的時間,這是關系到大學生社會能力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這部分時間可以占課余時間的25%左右;四是上網或游戲時間,這部分時間必須嚴格限制,占課余時間的10%左右,上網時要設置時間提醒或者鬧鐘,一旦用完當天的時間額度就要果斷退出。此外,勤工儉學的學生可以每天拿出2-3小時用在工作上,同時要協調好學業、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比例。
(二)注重時間管理,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
時間管理的本質在于效率的提高,而時間管理的核心就在于自律,否則即使再科學的時間規劃也會流于形式。所以,大學生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時間管理執行表”,嚴格按計劃執行。尤其是在自己的薄弱環節,比如玩網絡游戲時間控制不理想,可以提前開啟游戲防沉迷模式,這樣系統就會在預定時間自動退出游戲。由于學生個人能力有限,可能出現的隨機因素較多,所以為了提高時間自律性,可以和室友、同學組成相互監督、相互鼓勵的小團隊,團隊成員輪流擔任時間監督員,每天打卡監督其他成員的時間管理執行情況,在團隊監督作用下,將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大學生也可以下載一些時間管理軟件幫助自己更好的規劃課余時間,比如“Timeful”“飛書”“Focus Booster”等,通過軟件輔助作用提高自己的時間規劃和管理能力。
(三)為學生搭建合理的課余時間應用平臺
在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中,學校要起到引導、激勵、支持、輔助等作用,在學生自愿基礎上增加課余時間規劃管理內容,輔導員輔助學生進行課余時間規劃。比如成立“時間管理社團”,以學校名義吸引學生參加時間管理方面的專業學習,掌握科學的時間整合方法,提高時間應用效率。此外,在課余活動設計中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開展,尤其需要針對大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更團隊活動內容,提高課余時間的應用價值。
比如針對大學生運動缺乏的問題進行干預,可以從時間管理入手設計相應的運動項目,比如5:30分晨跑,能夠糾正學生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習慣,通過早期跑步的形式逐漸培養其科學的作息規律;“午后書香”是針對學生午休時間設計的活動內容,在13:00-14:00這段時間,學生可以在社團中閱讀相應的推薦書籍,或者開展讀書討論活動,在享受悠閑的午休時光過程中,還能讓學生感受書香生活的魅力……諸如此類的課余時間規劃與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結合在一起,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的積極性,在反思自身時間管理存在問題的同時,還能掌握科學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通過時間規劃融入到新空間、新圈子中,這些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課余時間規劃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計劃并實施,而不是盲目照搬他人經驗,因為學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所以在課余時間規劃上也要突出個性化特點,提高時間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以此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提升生活質量,以科學的時間規劃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東榮,周爾祥,宋曉登.大學生時間管理研究與發展趨勢[J].青少年學刊,2017(03):48-55.
[2]楊玉芹,韓欣欣,張濰纖.關注大學新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07):59-60.
[3]趙擎昊.試析大學生如何有效利用課間業余時間的安排[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8):254.
作者簡介:
馮宇星(2000.2.28),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浙江省岱山縣,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
(南京工程學院 ?江蘇 ?南京 ?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