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霞 魯燕 陳敏
摘 要: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工業污染導致水環境不斷惡化,水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因此,強化水環境監測工作,對水污染指標進行全面分析,及時查找和定位污染源,是實現我國水資源治理和保護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了水環境監測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幾條完善水環境監測的有效措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問題;完善策略
引言
水環境監測在水資源保護與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水環境監測結果反映了水環境質量的現狀和變化趨勢。水環境監測不僅為制定水資源保護與預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據和依據,而且為水資源保護與預防的具體實施措施提供數據支持。因此,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探索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不僅可以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助于水環境管理。
1我國水環境監測的發展過程
我國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成立并確定下來的,由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拉開帷幕,但其發展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直至80年代才逐漸地進入到了調整和鞏固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中也初步地建立和形成了國家、省、市以及縣的四級監測站點,同時也引進了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目標。這對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來說是一次較大的進步。進入到90年代以后,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已經處于提高和深化的關鍵階段。同時,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也將其納入到了我國現代化水平建設研究領域的重點項目之一。雖然說,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與一些西方的發達國家相比來說,還是有著明顯差距。究其原因,是我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起步較晚以及監測技術不成熟而造成的。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方法也越來越廣泛,近些年來,我國也在水環境監測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支持和推動著我國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可持續發展。
2水環境監測中的問題
2.1指標選取不合理
目前,我國針對有機物的水質監測指標仍然是綜合性的,而缺乏具體明確的控制指標,無法具體反映有機物污染的程度,也不能指導有關部門準確、有效地查找水質污染源頭,導致水環境監測部門很難為國家環境管理提供有效參考依據,不利于我國實現水環境治理的目標。
2.2廢氣污染溯源研究現狀
一般來說,因為現代工業園區的結構比較復雜,再加上時間、地形等要素的限制,使得廢氣污染排放企業的定位工作不能實現有效部署,當前我國主要使用兩種手段來實現廢棄污染溯源的研究工作,第一種手段是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為基礎,根據大氣擴散的數值分布特征和規律,使用各類算法來對廢棄污染的溯源進行確定以及分析。第二種手段是基于優化理論,在對目標函數實現確定之后,再進行最優化解的計算工作。殷鳳蘭等人從概率統計學的角度來對廢氣污染的溯源展開探究,她們先對點源的位置和個數實現了確定,然后再以最佳攝動量正則化算法為基礎而得出了污染源強的參數;對廢氣泄漏源和反算污染源的參數進行了定義,其作者先使用了模式搜索法來對廢氣泄漏源進行定義,之后再使用貝葉斯推理法來對分析的結果進行驗證。這種算法一般是基于經驗來對模型的參數實現假設,其實施過程當中應當觀測大量的數據并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整個流程計算量較大,比較適合用于氣體泄漏的源頭追究工作。
2.3水環境監測儀器落后
我國對水資源污染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水環境的監測也不夠重視。因此,政府機構沒有在這項工作上投入足夠的資金。采購或自主研發的設備均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監測樣本數據的過程中,相比一些發達國家成套水環境質量的監測設備和技術,采用的監測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在中國,這樣獲得的結果的精度低、監測技術也需要改善。監測儀器的先進性直接關系到水環境數據采集和分析的準確性。只有準確可靠的監測結果才能真正反映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才能更有效地開展監測質量控制工作。
3水環境監測中的問題的完善策略
3.1優化指標選取
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應不斷優化監測指標,調整或刪除一些一直監測但從未發生變化的監測項目,對污染物的形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進而全面、準確地反映水質存在的真實問題。目前,我國大多數水域污染物中,有機污染物占比高達69.5%,但我國針對有機物污染程度和種類的監測能力卻比較差,所以強化對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的監測,仍然是一項重要任務。
3.2廢氣污染案例表示
在對現代工業園區廢氣污染的溯源推理模型進行設計時,應當基于環境領域的相關概念,然后再結合該領域中相關專家的知識和經驗來對廢氣污染源進行充分的闡釋,使得所形成的廢氣污染溯源推理主體能夠獲得該領域中相關專家的認可,從而實現針對影響推理本體概念要素的正確闡述。本文所提出的廢氣污染溯源推理模型,對廢氣污染溯源推理的指標體系做出了具體的構建并對各項指標間的關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廢氣污染溯源推理案例是以廢氣污染溯源本體模型為基礎而建立的案例,其中包含有本體模型中關鍵的影響要素,并對各影響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系做出了指示。該案例主要對近些年來各工業園區中的相關案例進行收集,然后再對這些案例的環境因素、其污染類型以及其污染爆發的情況做出相應的總結和分析。
3.3完善水質異常分析報告制度
完善水質異常分析報告機制,加強數據審計和管理。水環境監測中心每天12點前對各監測點的實時數據進行審核并上傳到中國環境監測站。同時將單獨數據的結果發送到各個監測點。結合各監測點的水污染防治、氣候變化、突發事件等分析本月水環境質量橫斷面。在某一段的集水區內,可用臨時替代段監測水環境污染控制。該監測點應提前兩個月申報,更換時間不應超過三個月。延遲將無效。面對數據造假,相關單位應立即圍繞部門開展盤點工作,核實和監控數據造假行為,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理。通過實施上述措施,可以保證水環境監測數據的客觀性,使其能夠真實反映監測點的水環境質量。
3.4實驗數據記錄質量的控制
水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是水環境監測的生命線,可靠的數據是對水環境監測的基本要求,監測數據要成為環境行政管理的決策依據,首先要保證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實驗數據分析和對其的記錄,是判斷采樣點水環境質量的科學依據,要充分重視對實驗數據的記錄質量,在記錄實驗數據的過程中,要根據國家環保部頒發《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的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在記錄實驗數據時,要保持數據的整潔、清晰、規范,禁止胡亂涂抹,嚴格三級審核制度,對采樣、分析原始記錄、報告表。審核內容包括監測采樣方案及其執行情況、數據計算過程、質控措施、計量單位、編號等進行審核。
結語
對于水土保持就監測工作來講,其對于生態保護和資源保護非常重要,對避免我國水土資源流失非常有利,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優化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持。現階段,在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和對策應用的基礎上,確保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質量符合要求,可以防止自然生態出現破壞和水土流失情況加劇。在現階段實際的工作當中,需要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合理處理,加強對監測工作機制的不斷創新,確保環境以及自然和生態實現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殿新,王瑩,屈創,等.新時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芻議[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14(06):137-140.
[2]李智廣,姜學兵,劉二佳,等.我國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和方法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5,13(04):144-148.
[3]趙輝.試論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類型與方法[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3,11(01):46-50.
(德州平川水資源調查評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