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筆者在日常的包裝設計教學實踐中,針對目前的包裝設計教學難,教學效果不顯著等現狀,提出的幾點教學反思及改進措施。分別是圍繞教學方法的創新、賽事教學、凸顯地域性特色文化、創新思維的培養、專業輔助軟件的強化與綜合應用,共五個方面。
關鍵詞:教學方法;創造性;思維;競賽;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既有視覺傳達語言中的造型,結構,圖形,色彩,文字,編排等內容,又涉及到材料,印刷,工藝等技術環節,還應結合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學,技術美學等學科內容,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設計學科。包裝設計的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使求學者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職業的道路。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日益變幻的包裝產業及不斷調整的市場需求,對包裝設計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著重于對學生包裝理論知識的講授,缺乏職業意識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鍛煉,導致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甚至不能進行實際的項目設計。
筆者近年來,一直從事藝術學院包裝設計課程的講授,關于日常教學,本人淺談幾點創新。
過去包裝設計的課堂,教師大多以理論授課為主,產品包裝設計在結課后淪為一紙空談,老師在臺上講的口干舌燥,唾沫飛濺,學生在臺下毫無反應,教學效果微乎其微。很明顯,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說教法,尤其是對實踐性要求極高的包裝設計課程。
現如今的設計行業,尤其強調從業人員的動手實踐能力及與客戶的溝通能力,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需求的從業人員。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課程教學當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式,探究式,項目驅動式等,所謂項目驅動,就是以項目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和學習過程,以此作為驅動力,將與項目相關的知識貫穿起來,使各個相對獨立的知識模塊能夠相互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在包裝設計課程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為學生帶來鮮活的包裝設計項目,由老師帶領學生參與實踐,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邀請企業的設計人員在相關的節點,對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指導,通過項目推進及對客戶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促使學生不斷的改進自己的設計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發現課堂中理論內容在應用于實踐時產生的一些問題,從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設計能力提升的過程。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專業能力,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會得到提升,畢業之后能夠更快的進入職業角色。
同時,要十分重視設計作業講評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每次把作品做成一個PPT,上臺來介紹自己的設計作品,講解自己的創意點。然后邀請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或專業的設計師,老師,同學,客戶以及消費者一同來參與點評。如此一來,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充分的認識,并從多個角度考慮作品的實用性。而不是過去老師一人決定好壞。
學校可以和地方政府或有實力,有合作誠意的設計公司合作,定期舉辦產品包裝設計與制作的比賽,每次確立幾款產品,根據產品的性質與特色,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該產品的紙包裝設計及制作的包裝結構與視覺設計,包裝效果圖制作與展板設計,包裝成品制作與展示等。
通過舉辦這樣的產品包裝設計與制作技能大賽,一方面可選拔和培養包裝設計專業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推進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需要,對于提高高職教育質量,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制作能力,是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的一次具體實踐,是拓寬人才培養渠道的不錯途徑。此外,定期舉行此類技能大賽,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的促進職業院校的自身發展。
什么是地域化?
地域化,是指民族特色化
也就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在經年累月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同一種語言,穩定的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同一文化下的穩定的心理素質的共同體,好比方言,就是地域文化之一。
縱觀目前產品銷售市場,部分設計師缺乏自我意識和創新,一味的抄襲歐美和日本的包裝,產品包裝設計跟風嚴重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與高等教育尚不成熟,人才培養存在缺陷等息息相關。
因此,在包裝設計整個授課過程中,可預留專門的課時,來講授地方特色文化,通過將優質的教學資源與本地區的生活習俗,地域文化相結合,一方面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本地區的民間藝術特色及發展淵源與歷史,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情懷。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大膽創作,從而豐富包裝設計的靈感來源。
老師在平時包裝設計日常教學當中,可以從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探究包裝設計的創新形式,使學生的作品更有文化底蘊。本人本學期所授包裝設計課程的結課作業《廬山云霧茶的包裝設計》,在設計之初就鼓勵學生眼于地域化特產的特色文化,以插畫的形式來表現廬山特有的美感與地勢,主體是清新的綠色,呼應茶的本色,一眼望去,清新淡雅又不失濃濃的地域文化氣息。
現如今的社會,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像過去,那般教條化。需求的人才除本身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夠根據市場及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素養和技能,隨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團隊,在人才培養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此為出發點,重新調整教學重心,大膽嘗試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帶領他們鑒賞國內外的優秀設計作品,提升審美意識;也要融合市場化需求,將普通大眾的藝術化需求和個性需求進行科學加工;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既能設計出有一定文化底蘊和思想內涵又緊貼市場需求的作品。
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精選部分優質線上資源,如某些設計網站:Behance,站酷,設計素材,攝圖,包圖;設計視頻,設計網課等,進行輔助教學。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拓寬學生的思維。
筆者今年授課班級為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大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包裝設計的基礎軟件AI的掌握程度,還只停留在鋼筆基礎上。這離完成一套成品包裝的軟件要求,著實還有一段距離。同時,除了AI,PS,CDR等二維軟件外,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軟件提高培訓,適當的在課程當中增加RHINO和3DMAX等三維效果圖制作軟件的內容。能讓學生的設計創意有更好的表達,也提升了設計的綜合應用能力。
總之,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包裝在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消費等領域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包裝要能夠做一名合格的“護花使者”,時刻保護和承載好產品。另一方面也要做產品的天然美容師,盡其所能的美化和宣傳產品。這對今日的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的培養目標,時刻緊貼市場的需求,不斷的探索和改進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模式,以便于能培養出順應時代需求的包裝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磊.紙盒包裝設計原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張宏英.包裝設計[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3]?[英]加文安布羅斯,[英]保羅哈里斯.創造品牌的包裝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4]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簡介:
楊帆(1987.02-),女,漢族,江西九江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