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鵬宇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BIM技術逐漸應用于建筑設計中,解決了許多復雜的設計問題。與傳統建筑設計方法相比,BIM在簡化設計過程、提高效率和質量、節約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本文在概述BIM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BIM對建筑設計的重要影響,并探討了BIM在建筑設計中推廣和應用的主要障礙,以期在我國建筑設計領域得到更廣闊的應用,為BIM的更深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設計;技術解讀
一、BIM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BIM的不斷推廣,BIM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管理乃至整個建筑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建筑設計是項目的初始階段。BIM通過建立數字模型和工作流程來可視化、協調、模擬和優化設計過程。建筑信息建模(BIM)廣泛應用于大型復雜的單體建筑,住宅建筑和體育場館,劇院,藝術中心等傳統商業建筑的設計。
1.方案設計階段:在BIM數字信息集成平臺的基礎上,對氣候環境、場地條件等進行全面分析,快速、高效地比較各種方案,確定最佳的場地規劃、總體布局和空間功能,并協助設計師做出準確的決策[1]。
2.初步設計階段:根據設計要求,進一步深化空間結構,建筑造型和結構形式,協調各專業方案的技術矛盾,建立立體模型[2],為下一階段工作提供依據和指導文件。
3.專業管道集成階段:根據建筑物、結構和機電的碰撞檢測結果,改進BIM模型,協調系統之間的空間關系,解決與傳統設計模型難以解決的沖突。在綜合樓設計過程中,此過程更高效可靠。
4.施工圖設計階段:主要解決施工中的技術措施和工藝做法。該BIM模型可以直接繪制圖紙,為施工方案和施工提供一套完整的具有深度的實用施工圖紙。
5.設計表達階段:在BIM的干預下,通過渲染、動畫和建筑漫游來表達設計意圖。三維模型使人們能夠從多個角度觀察和體驗建筑,便于多方溝通、討論和決策。
二、BIM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1、建筑信息模型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1.1設計思路和方法
BIM對建筑設計行業的核心價值在于全新的設計思維和方法。傳統的CAD繪圖設計往往將建筑功能流線與空間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分離開來。建筑立面的三維空間形態通過建筑的三維建模與三維建模相結合,直接反映建筑的三維空間形態。對于復雜的建筑形式和外觀,參數控制使建筑設計更加多樣化。從過去的“計算機輔助系統”來看,BIM為建筑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繪圖”真正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將建筑設計的重點從最終結果轉移到數字設計和施工過程。此外,設計師還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各種信息,如建筑性能、空間利用和成本估算。這種新思維貫穿于建筑設計的整個過程。各學科間緊密聯系的同步設計方法,不僅簡化了設計過程,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它與傳統的基于單人的設計決策方法和線性工作順序完全不同。應用BIM技術改變了建筑面層形式的設計方法,使空間設計與內外兼容簡單易行,加強了設計細節,提高了施工質量。項目贏得了業主的肯定和支持。設計團隊基本上放棄了傳統的二維設計軟件,BIM成為團隊技術應用的核心工具。
1.2設計工具
在BIM設計模式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具尺寸方面遠遠超過建筑圖紙。新的專業三維設計工具取代了CAD等二維設計工具,改變了傳統的繪圖方法。目前,BIM軟件主要由國內軟件開發。從BIM模型的角度來看,BIM系列軟件可分為BIM建模軟件和使用軟件的BIM模型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核心建模軟件,原理圖設計軟件和具有BIM接口的幾何建模軟件;后者分為施工管理軟件,輔助分析軟件和仿真設計軟件。核心建模軟件主要應用于建筑,結構和機電設計三個階段。BIM系列軟件具有功能強大、使用方便、速度快、表達效果好、交互性強等特點。多個開放數據格式,如gbXML和LandXML,實現不同軟件之間的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隨著綠色可持續性概念的普及,基于BIM的建筑性能分析工具逐漸成熟,可以輔助建筑設計優化和性能改進。例如,基于Revit的性能預測軟件可以對照明和能耗進行實時或基于云的分析。
1.3協作設計
建筑設計是多學科和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協同設計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CAD時代,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操作平臺,協作設計僅限于二維繪圖標準和文檔管理,無法解決由于溝通不暢或設計過程延誤而造成的協調問題[3]。BIM的應用使協同設計更加先進和一體化,使施工人員能夠實現行業,區域和同行之間的緊密合作,同步參與和合理整合,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多成員協同項目業主,設計方,施工方,運營商等各方參與文件交互,溝通等協同工作。設計師積極配合其他主要參與者不斷優化設計方案;(2)多專業協作:建筑、結構、設備等所有專業。均以BIM協同管理平臺為基礎,實現數據共享和交互,避免不同專業之間的脫節,使協作更加有效;(3)各階段的協調: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設計人員在BIM模型的基礎上實時組織修改原方案,改變智能聯動。省去了原理圖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之間的繁重工作量,便于信息的快速傳遞和更新。BIM協同設計突出了建筑設計在整個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主導作用。
1.4質量控制
我國傳統建筑設計一般獨立于三維空間模型和二維圖紙,在多次翻譯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損失,而且時間緊,專業配合度低,建筑設計往往呈現出廣泛的模式[7]。基于BIM平臺的集成設計方法可以直接表達三維構件的真實建筑。一方面,設計師可以控制和優化設計過程,提高設計效率,這對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設計結果是一個信息模型。通過模型直接生成圖紙,減少了設計圖紙之間的遺漏問題,大大提高了圖紙的深度和質量。此外,從BIM模型擴展的仿真管道的集成設計,可以真正為建筑設計提供專業的模型交互碰撞檢測平臺,模擬現場施工,實現綜合自動化控制,生成沖突定位報告。BIM不僅為建筑設計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支持,也為后續施工和運營的質量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結論
BIM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協調各學科的建筑設計,提高建筑設計的質量和效率,對建筑設計產生積極影響。未來社會是數字化、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實現有效的定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國實施BIM勢在必行。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復雜建筑工程,BIM將有更多的應用機會。在“十三五”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全面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為目標,開展多學科數據共享協作,推進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設計。希望建筑業抓住機遇,加強我國建筑業BIM技術,實施標準和軟件的開發,盡快實現技術成果的標準化和產業化,實施相應的激勵政策,增加BIM在建筑設計階段和整個生命周期中國的應用價值,在我國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張軒,惠亮亮.BIM技術在工程管理上的應用——以精裝修工程為例[J].科技風,2020(32):106-107.
[2]郭樹彬.基于BIM+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大跨度轉體斜拉橋鋼球鉸精細化安裝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20,34(05):143-147.
[3]徐寶軍,李新海,羅海鑫,范德和,曾令誠,袁拓來,邱天怡,肖星.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變電站機器人智能巡檢系統研究與應用[J].供用電,2020,37(11):8-14.
(廣西華信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 南寧?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