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太
摘 要:進入5G時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較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將為計算機課程的教育改革提供強大動力,也為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提供了更有效的數據資源支持。本文主要以《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為例,從線上線下教學結合、優質資源共享、個性化資源推送、教學過程評價等方面分析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的現狀,并闡述了5G技術對該教學模式提供的技術支持。《計算機文化基礎》混合教學模式將促進知識教育向思維教育的轉變,為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以及計算機專業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5G時代;混合式教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資源共享;過程評價
引言
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成熟應用是5G時代的代表,和傳統網絡相比,在5G網絡環境中,數據的傳輸速度、時延和數據容量方面都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改善,這為對傳統教育教學進行改革提供了強大動力。在5G通信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持下,傳統教學中那種課堂內外的數據壁壘被打破,線上與線下課程無縫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而生。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生態實現了重塑,智能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或未來教育改革的熱門領域。計算機已經遍布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也已經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程被安排在大學生的課程體系中去。利用好5G技術,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都將產生很大的積極作用。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產生、現狀與未來
混合式教學模式最早是由Cooney等人于2000年在學齡前兒童教育研究中被提出,在此之后,混合式教學模式被迅速推廣到各種教學過程中去。近年來,混合式教學模式被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充分重視起來,各大專院校都在積極探索適合國內高校的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努力開展創新教學來促進教學改革的進行。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也為我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現代教育技術的變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未來教育領域必將成為一種常態。
什么是混合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混合式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面授教學,也不是網絡教學,它是傳統上的面對面教學和網絡在線教學的結合,把曾經的兩種獨立的教學模式無縫的融合在一起,實現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的完美統一,即教學內容同時包含一定的網絡教學,也包含一定的面授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既能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同時又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深受老師和學生們的喜愛。但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被減弱,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被弱化應該是它最大的缺點,除此之外,個性化教學資源的推動受影響,課堂面對面教學和網絡學習之間出現嚴重脫節也是其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5G時代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緣由
1.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目的
計算機已經遍布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利用計算機這種輔助工具及其相關知識去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的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基本功能,進行相關信息查找,并且會用計算機來分析信息,實現對專業信息的正確處理,完成相關專業任務,最終帶領學生完成從知識教育向思維教育的轉變。
2.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的優點進行放大,特別是在當前的5G網絡技術支持下,實現起來也很簡單。純在線教學適合對比較成熟的問題和一些推導過程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講解過程操作簡單,涵蓋知識量大,對一些難點或者重點方便重復學習。傳統的面對面教學,主要進行那些不能在網上完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這種教學模式更適合動手操作類教學。因為動手操作課程的內容,學生需要通過實際操作才能達到預期學習效果,單純通過在線流程是不能解決相關問題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綜合了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線花費更少的時間學習了更多的理論知識點,離線面對面完成了動手操作環節,鍛煉了實際的操作能力。所以說,混合式教學模式不但可以用更精練有效的手段將理論知識點傳遞給學生,同時也給學生省下了時間在線下把更多精力投入在了實踐操作的環節上。計算機文化基礎正是一門理論知識面涵蓋廣泛,但又需要大量操作環節的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較好地解決理論知識點講不完和機房動手操作課時不足的問題。
三、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先進性
1.豐富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優質教學資源
優質的教學資源有很多,但是在以前的網絡技術背景下,很多優質的教學資源難以共享,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島現象。在5G技術時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相關技術,搭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最終實現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學質量。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一門涵蓋內容很廣的課程,各種有關的優質教學資源都可以為課程服務,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作用就顯得更為突出,通過5G切片技術,我們可以在多個網絡之間構建數據島,從而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幫助學生達成跨越時空的學習環境。
2.優化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
以前,由于網絡技術的限制,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使用網絡教學,主要目的是通過網絡完成大量的理論教學內容,節省下來更多的課時用于實踐教學,一方面解決課時少的問題,也同時解決機房不夠用的問題。這種傳統的在線和離線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只能通過一些抽樣調查或社交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無法實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動態,也就達不到太好的教學效果。
在5G時代,上述問題迎刃而解。由于網絡可以實現低延遲、高速度,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及時幫助學生解答相關的問題,實現和學生的良好互動,從而更好地體現出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的優勢。
3.強化教學過程和資源建設的針對性
由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特點,學生們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有不錯的掌握,但有的學生是一點兒基礎都沒有。所以,如果想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個性化教學。在5G時代,通過對學生的行為數據進行精準的數據挖掘,可以更好的完成個性化教學資源建設,教師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利用個性化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利用5G時代網絡技術的優點,教師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實時數據收集已經很容易,教師可以通過各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評價體系也更加全面完善。
四、總結
在5G時代,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高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運用混合式教學,可以達到教和學的完美結合,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盧行偉,田茂毅,李慶.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混合實驗教學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6):203-206.
[2]鄭靜.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2):44-48.
[3]中國移動.5G+智慧教育白皮書[M].中國移動政企客戶分公司,2019.
[4]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13-22.
[5]郭昕“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6):18-22.
[6]戴永輝,徐波,陳海建.人工智能對混合式教學的促進及生態鏈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2)24-30.
[7]趙美利,唐靜.5G時代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混合式教學探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20(05):88-90.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