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濮軒
摘 要:對學生采取科學恰當的評價方法,全面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目前針對大學生采用的學習評價體系和方法較為單一,難以全面和準確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學習評價只重視對學生單一能力的評價和培養,因此學生的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有效的評價和提高。為了實現對于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完善和優化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我國目前對于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和方法的完善和優化研究較少,本文主要在分析大學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大學生學習評價的原則,提出有效完善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方法
1大學教學的特點
大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在18~25歲左右,這一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獨立能力遠超中小學生,隨著大學生身心階段的成熟,大學生已經基本形成了對于外界事物的獨立思想,也更加傾向于通過自我探究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大學對于學生教學不像初高中一樣具有強制性,學生的學習具備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選擇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而選擇不同的大學課程,因此在大學教育過程當中需要應用多種培養模式,確立符合大學生個性發展特點的教學模式,從而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針對學生開展獨特教育的前提就是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通過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學習評價,可以全面的探索和分析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從而正確客觀的指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對于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2大學生學習評價的原則
2.1發展性原則
評價原則是分析和總結在具體評價過程當中所應該采用的科學原理,采用評價原則可以有需要指導評價活動的開展,確保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大學生所開展的學習評價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應該以素質教育所具備的發展性特點作為原則,在評價過程當中積極的吸取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發展的相關反饋信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持續性,全面性評價。學習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學前學習能力診斷評價,學習過程當中的學習信息、學習情況形成評價,學習后的學習水平、學習成效評價。通過涵蓋學習寫中后的評價方式,可以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學生的先天學習能力,個人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和特點,及時診斷和分析學生學習的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優缺點分析學生所具有的特長和愛好,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挖掘自身特長的專業指導。但是學生的個性特征并不能夠單單以學習評價方式而得到全面準確的分析,個人具有多樣化的發展,可能,不同階段個人的發展狀態和個性特征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不應該以學習評價作為篩選工具,而是將學習評價看出是優化教學方案的改進手段,注意發揮學習評價,引導教學活動改進的導向功能。
2.2多樣化原則
每個學生個人的學習擅長之處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學生擅長邏輯推理,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有的擅長實踐操作等等,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也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評價時需要盡可能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評價方式,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等,由于學習評價可以作為學習課程改進的一種指導方案,因此在學習評價制定完善過程當中,需要針對大學生課程教學的內容特點,教學目標進行評價方式方法設計,通過全方位調查和分析保障對學生進行客觀的全面評價。
2.3激勵性原則
在學生評價過程當中,需要有效調動學生對于評價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積極的引導學生在評價活動完成以后參與教學改革。如果學生對于評價活動缺乏積極性,學生在開展評價活動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不重視評價對于自身情況的反映,作答不詳細、不全面、不細致的問題,影響最終學生評價的準確性,同時學生對于評價活動后教育改革的參與度低,也會導致學生不重視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難以達到。因此需要注意調動學生對于評價活動參與和實施的積極性,以學生評價作為一種激勵方式,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以政協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和規劃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主,注意在評價過程當中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共同制定發展目標,創造能夠幫助學生發展的條件,引導和推動學生實現發展目標。
2.4個性化原則
學生學習評價是以學生為主體,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和發展情況的一種方式,因此必須要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根據學生評價當中反映出的不同年級學生個性特點,準確分析和歸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優勢,利用學生所具備的興趣,動機和意志等心理優勢,形成對于自我教育和自我探索的積極主動性,進一步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注意在學習評價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用平等博愛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敏銳的發現和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能夠在喜愛的事物上獲得更加深切的成功體驗,并以此作為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學習水平,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
3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與方法
3.1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組成要素
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指的是考察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水平和運用水平,學生的基本素質(如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學生的自學能力。客觀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所帶來的感受,包括人文環境(學生對于學生、師生之間的融洽程度感受,學生對于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的感受),硬件條件(校園內為學生所提供的基礎學習條件,如圖書館,實驗室,教室等等),學術氛圍(學校內部為了營造迅速氛圍而開展的各種學術活動,學校所具備的校園學習風氣等等)。
3.2大學生學習評價方法內容
學生個體學習評價方法需要根據課程教學的特點以及課程目標為標準設計相關的測試題目,可以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個方面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注意在測評過程當中需要開展全面化,多樣化,多角度測評。自我評價指的是學生對自我學習的成果和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學生可以再分析自己的過程當中明確自己的不足,剖析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同學互評則可以補充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步驟,讓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增進了解,由于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全面,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也較為片面,采用同學互評可以從更加熟悉的同學之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評價主要是根據多組測試,考核學生的學習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考試結果等等以學術的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一直以來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考試,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的變化會改變考試的方式,但是考試對于學生的測量卻是片面性的,因此需要進行考試改革,發揮考試對于學生的導向作用,改變以往以考試作為主要評價方式和主要評價項目的現象,在大學生學習評價當中需要涉及到考試評價的內容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將考試評價轉化為平時作業成績,實際操作論文,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結合的考試形式,減輕學生對于考試的焦慮和緊張,從而更加全面的反饋出學生的綜合學習成果。
綜上所述,為了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更加科學、全面、客觀的學生評價改革,注意要根據大學教育特點和學生評價的原則為基礎制定,符合學生個性特點和學校教育改革模式的評價方案,將單一化評價轉變為多樣化評價,將書面化評價轉變為實踐性評價,將測試性評價轉變為合作性評價等等,通過對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思維邏輯,實踐能力等等進行全方面的綜合評價,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從而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人才培養方式,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范曉,劉仲全,周麗永.大學生自我學習與成長滿意度測評量表設計[J].重慶高教研究,2017,(2).82-90,127.
[2]史秋衡,文靜.大學生學習滿意度測評邏輯模型的構建[J].大學教育科學,2013,(4).53-60.
[3]陳媛,陶龍澤.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構建路徑研究--以合肥學院為例[J].銅陵學院學報,2018,(5).115-117.
[4]陳捷,馮春苗,孔軍輝,等.基于群體互動環境下的大學生學習行為發展性評價體系設計[J].中醫教育,2015,(6).58-61,76.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