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娜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當前,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需要精準發力,充分發揮金融在扶貧工作中的撬動、引領、支撐作用,不斷加強金融扶貧力度。金融扶貧作為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的重要實現手段,其經驗和模式的成功對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大理市依托富滇銀行和當地各項政策積極推展精準扶貧工作,特別的在金融扶貧的工作中取得了開拓性的進展和成效,其在金融扶貧上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借鑒和推廣的。
2015年末全市有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2755戶、9434人,其致貧原因構成為:因病致貧2979人、占比31.57%,因殘致貧1327人、占比14.07%,缺技術致貧911人、占比9.66%,缺資金致貧989人、占比10.48%,缺勞動力致貧843人、占比8.94%,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867人、占比9.19%,因學、缺土地致貧、交通條件落后、缺水、因災及其他原因致貧1518人,占比16.08%。特別的對于金融扶貧貸款對象大部分是建檔立卡的戶,并且對于貸款戶家庭的資產負債最新數據、人員增減變化、年齡結構組成、信用狀況、進行了嚴格摸底,建立了詳細的金融扶貧人口信息底冊,為扎實推進金融扶貧奠定了基礎。
2015年末大理市市有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2755戶、9434人,經過2016年的努力共實現貧困退出264戶950人。其中:享受易地搬遷39戶、農村危房改造153戶、產業帶動250戶、教育幫扶139戶、就業培訓193戶、有序轉移就業74戶、金融扶持183戶、生態扶持170戶。大理市在脫貧攻堅戰中制定了兩年出列、三年脫貧、五年鞏固提升的奮斗目標,在其脫貧攻堅戰中金融扶貧獨樹一幟,其依靠富滇銀行和云南大理市農村合作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扶貧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金融扶貧是指利用銀行信貸資金或者與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從事產業開發,改善貧困地區、貧困農戶生產生活條件的一種扶貧方式。大理市在金融扶貧模式的探索上主要由以下幾種:
(1)傳統金融機構直接信貸扶貧(扶貧到戶貸款)模式
扶貧到戶貸款是一種小額信用貸款,具體業務由農村信用社經營。政府通過財政貼息來降低貧困農戶的融資成本,通過扶貧辦甄別貧困農戶和扶貧項目,確保貧困農戶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能夠獲得貸款,確保農村信用社貸款資金“放得出、有效益、能發展、收得回”,做到金融和扶貧開發緊密相連。
(2)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模式
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模式主要是指貸款人依托黨組織在農村中的核心領導和致富引領作用,依靠黨的基層組織對借款人進行綜合審查,認可其具備申請貸款資格后,獨立審核發放的貸款。其利用基層黨組織熟悉農村情況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降低了農村信用貸款的交易費用和規避違約風險,是近年來金融支持扶貧開發的創新形式。
(3)“三證三權”抵押貸款模式
三證三權機制,是以林權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為核心的產權改革和轉變。實現了農民擁有的資源向資產的轉變,賦予農民所經營的山林、土地、宅基地以獨立明晰的物權。劍川積極探索“三權三證”抵押貸款服務扶貧開發,以農民的林權、土地承包權、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盤活農村資源,把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讓農村“沉睡資源”變成“活動資金”。
(4)富滇銀行格萊珉模式
首先富滇銀行搭架了業務架構。一是成立了富滇-格萊珉金融扶貧事業部統籌項目實施,在項目所在地設立大理工作部負責項目推進,抽派工作隊員2名專人配合項目具體操作。二是在個貸業務基礎上,創新富滇-格萊珉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產品,并制定出臺相關業務操作規程。
其次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作用。一是通過駐村扶貧工作隊,加強與太邑鄉黨委政府溝通協調,整合鄉政力量形成項目推力,并舉辦系列宣講活動,深入各自然村開展項目宣講宣傳。二是建立定期報告制度,按月形成工作簡報,向上級有關部門通報當月貸款發放、重點工作等事項。
最后創新設立太邑鄉富滇格萊珉扶貧專項基金。富滇銀行與太邑鄉政府共同設立項目專項基金,并制定了管理辦法,明確基金管理委員會成員組成,明確議事、決策程序,規范和加強基金賬戶資金的使用管理。
(5)富滇銀行“金果貸”模式
“金果貸”是全國首個以水果為抵押物的金融產品,其對傳統抵押擔保方式大膽的突破,破解了果農貸款難、難貸款的難題,進一步打通了銀行服務“三農”的融資通道,踐行金融扶貧,開辟了新的途徑。“金果貸”以水果權證作抵押,果農只要持有當地縣政府結合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進經營權核發的水果權證,就可以到富滇銀行申請貸款。
(6)政府、企業幫扶模式
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金融扶貧模式,重點在于政府的力量。政府直接給予貧困戶以財政支持,同時結合當地合作社或者企業的力量,對貧困戶給予經濟上的紅利補償。政府、企業扶貧模式包括以下幾種形式:互助組扶貧形式、政府企業幫扶形式或“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形式”。
大理市金融扶貧充分利用銀行信貸資金或者與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不斷創新扶貧模式,為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提供了寶貴經驗。金融扶貧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大類。
第一類是以政府為牽引和指導的各類金融機構對于具有生產力的貧困戶進行的生產性的貸款,這類貧困戶都是具有一定生產力的貧困戶,其生產力(信用背書)或者以勞動力形式存在、或者以土地資源形式存在。這類扶貧模式比較典型的代表如以上分析的傳統金融機構直接信貸扶貧(扶貧到戶貸款)模式;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模式;富滇銀行“金果貸”模式;“三證三權”抵押貸款模式;富滇銀行格萊珉模式都屬于此類。
第二類是以政府為直接財政補貼的形式進行的,此類金融扶貧形式,不需要貧困戶具有一定的生產力,政府直接進行財政支持。采取與企業合作的形式對其進行無償的貼息貸款,此貸款作為股份入注企業,貧困戶直接分紅;或者采取互助組的形式,政府直接給予財政撥款。
在此基礎之上,應當充分借鑒其在金融扶貧模式上的探索,不斷發揮金融機構的力量,充分因地制宜的發揮各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于具有生產力的貧困戶進行的生產性的貸款。
大理市金融扶貧模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經驗,充分發揮了金融在扶貧工作中的撬動、引領、支撐作用,為減貧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其在推廣建議方面如下:
(1)建立健全金融扶貧的保險制度。近幾兩年來,大理市農村金融扶貧模式多樣化,風險形式變得多起來,迫切需要與金融扶貧模式配套的健全的保險制度,以確保金融扶貧的順利進行。
(2)因地制宜盤活各地資源,發揮資源優勢引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能否進入到扶貧工作中關鍵是在規避風險的同時能夠有利可圖,因此能不能產生利益是引導各種金融機構加入扶貧模式的持久動力源泉。各地應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此作為根基引入金融機構,為扶貧工作作出貢獻。
(3)保持金融扶貧政策的常態化和持續性。在調研分析中發現,貧困戶和貧困人群大體分兩類。第一類是具有一定生產力和有一定依靠的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產和發展能力,他們或者擁有勞動力,或者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源(土地、林產),或者擁有子女的贍養等等。第二類是完全無任何生產能力和依靠的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或為孤寡老人、或為患有重大疾病的獨戶。維持金融扶貧政策的政策常態化,而非作為某一時間段的國家重點任務來對待。若僅僅將金融扶貧政策作為某一時間段的國家重點任務來對待,那么以政府為直接財政補貼的形式類的金融扶貧形式就不能持續。第二類是完全無任何生產能力和依靠的貧困人口就會享受不到金融扶貧的效果。
(4)加大農村金融扶貧的宣傳,樹立貧困人口的金融發展意識。前農村貧困地區在金融方面的發展比較落后,金融業務涉及農村領域較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戶對金融知識了解非常少,對金融的發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由于偏遠地區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很大原因是宣傳方式不到位,所以必須要加大力度多多宣傳。調研中發現,許多貧困人口最基本的銀行卡存取款業務都不會,更沒有向銀行借貸發展的意識。其發生借貸關系時,一般多為家中的重大事物(婚喪嫁娶、蓋房等),而且多為向親朋好友的借貸,向銀行借貸進行生產發展的情況極少。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貧困人口一般無銀行擔保,還款意識薄弱,金融業務知識不強,處理起來十分麻煩,銀行不愿意借貸貧困農村人口;另一方面,貧困人口自身金融知識極少,對于許多金融信貸業務不熟悉,更無途徑知曉此類“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