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天津地鐵6號線人民醫院站~長虹公園站區間共投入兩臺盾構機參與施工,區間右線采用鐵建重工Φ6410土壓平衡盾構機施工,左線采用海瑞克Φ6390土壓平衡盾構機參與施工。區間右線、左線盾構均在長虹公園站北端始發,在人民醫院站南端接收。區間平面地理位置見圖1所示。
圖1 區間平面地理位置示意圖
(一)區間概述。區間左線設計里程為:左DK18+380.000~左DK19+114.126(含長鏈0.003m,短鏈0.384m),左線隧道全長733.745 m;右線設計里程為:右DK18+380.000~右DK19+114.126,右線隧道全長734.126m;區間左右線隧道總長1467.871m;區間最小曲線半徑2000m,區間線間距11m~15.6m,區間隧道為單面坡,最大縱坡-11.909‰,隧道覆土約11.6~20m。區間隧道設聯絡通道一處。
區間管片為預制鋼筋混凝土管片,環寬1.5m,內徑5.5m,外徑6.2m,采用錯縫拼裝。
根據天津地鐵盾構法隧道施工強制性要求,本區間盾構接收采用二次接收方式,具體接收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盾構接收施工流程圖
(一)鋼套筒的設計。鋼套筒是由筒體、后端蓋、反力架、支撐等組成的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容器[1]。使用時通過向容器內填充水泥漿液,以支撐土體,從而滿足盾構的接收需求。1.筒體。筒體部分長12000mm,內徑6700mm,分4段,每段分為上下兩個半圓,每段筒體的端頭和上下兩個半圓之間的接合面均焊接圓法蘭,法蘭用螺栓連接,中間加一個3毫米厚的橡膠墊和兩個遇水膨脹襯墊,以保證密封效果[2]。進料口設置在圓筒上方,下部設有8個排水孔,預留檢查孔。2.后端蓋。后端蓋為平面蓋,由冠球蓋與平面環板組成。3.反力架。所用反力架由許許多多的鋼管組成,安裝時緊貼后端蓋,且要求鋼管斜撐在車站底板上,施加一定的預應力。4.筒體與洞門連接。為保證筒體與洞門連接的密閉性,將在鋼套筒與洞門之間設置過渡連接板,即橡膠板。其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洞門環板連接,通過螺栓擰緊的方式與鋼套筒連接[3]。若施工時存在縫隙,應盡快完成縫隙的填補。具體連接方式如圖3所示。
圖3 筒體與洞門鋼環連接示意圖
(二)鋼套筒的安裝。對加工好的鋼套筒運送至盾構井下,先進行分塊連接,后進行分段成筒連接[4]。同時連接縫處采用安裝3mm厚橡膠墊+兩條遇水膨脹襯墊措施,用以止水。鋼套筒頭部與洞門圈鋼環通過橡膠板連接。鋼套筒連接好后,對套筒用H型鋼進行支撐。安裝完成后,先對鋼套筒灌水,進行密閉性檢查,若有漏水的部位,應及時進行修補。
圖2已經說明了盾構接收的工藝流程,現在對其中的關鍵技術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控制測量復核。在盾構到達之前,應對到達處洞門中心標高、平面位置及洞門直徑進行復測,以確定洞門的精確位置。
盾構機接收是隧道貫通的關鍵。控制盾構機的水平和垂直誤差是盾構接收段的主要任務,應進行嚴格把控,以減少盾構到達前的管片偏差值。同時在此段還應加強盾構姿態的控制,以使盾構擁有良好的姿態,安全精確進洞[5]。
盾構機到達前200米應進行貫通測量(地面控制網復測、聯系測量、洞內控制點復測),必要時采用陀螺儀定向,并且進行接收洞門復測,確保盾構的進洞姿態[6]。在最后50環推進的時侯,每10環進行一次人工復測,及時修正盾構機掘進姿態,盾構在距洞口50m左右時,再進行一次導線測量,在進入加固土體前應以量少多次的原則,適時進行盾構姿態的調整,確保盾構機的位置偏差在±15mm以內,仰角允許偏差控制在2mm/m以內,以避免出現俯角姿態,從而使盾構機姿態保持準確無誤安全進洞[7]。
(二)控制注漿。盾構掘進過程中,應采用雙液型注漿材料,以同步注漿的方式,填補管片與土體之間的空隙區域,以防止地面沉降。在必要的時候,應以注漿速度來控制掘進速度的快慢[8]。遇到管片滲水嚴重或地表出現較大沉降時,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二次注漿補強,以達到止水效果及保證管片背后填充密實。
(三)洞門混凝土破除。先進行探孔施工,若無滲漏水現象,且垂直取芯質量檢測合格,在通過接收條件驗收后,當盾構掘進至洞門圍護結構(地下連續墻)時,方可進行洞門混凝土破除。若探孔處若出現涌水、涌砂等問題時,應以量少多次的原則進行注漿補強,直至探孔無滲漏水現象為止[9]。
(四)鋼套筒內回填。當洞門混凝土破除完畢后,先對鋼套筒灌水,進行密閉性檢查,若有漏水的部位,應及時進行修補,待合格后方可進行填料。進行填料時,使用水泥漿液為材料,同時填充兩個填料孔以確保填料在鋼套筒中的均勻分布。
圖7 接收洞門密封裝置示意圖
(五)洞門止水措施。由于洞門圈內徑與盾構外徑大小不一致,在使用時則會在盾構周圍產生間隙。因此在盾構進入洞門前,采用在洞門鋼環焊接兩整環3mm厚、200mm高花紋鋼板,鋼板之間填充100mm×100mm的海綿條的方式,縮小盾構外的間隙,防止出現涌水、涌砂等問題。具體如圖7所示。
(六)安裝接收基座。根據盾構接收位置和盾構盾體接收要求安裝盾構接收基座[10]。接收基座中心與洞門中心一致,接收基座前端距洞門鋼環40cm。提前焊接好導軌,導軌面與接收基座軌道面一致。
(七)盾構接收段技術措施。盾構接收段的掘進需采取如下技術措施:①在盾構進入加固區前,為避免上下波動現象的發生,必須嚴格控制土壓力,將其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為此需要把控好與土壓力有關的施工參數,如出土量、推進速度等。若土壓力過低,則會使盾構扎頭;若土壓過高,則會使鋼套筒損壞。②盾構接收段施工時,嚴格控制盾構姿態,盾構及時進行糾偏,確保盾構貫通精度[11]。盾構糾偏做到勤糾、緩糾,單環糾偏量應盡量保持在5mm以下。③在盾構施工過程中,應對鋼套筒連接點處進行相關防水處理,并嚴格檢查螺栓連接是否符合規定,以提高施工質量,保證施工安全[12]。填料施工前,對于鋼套筒內的縱縫,應使用止水材料進行填補,從而確保回填后洞中土的各項指標達到工程所需要求。④安排相關人員對盾構接收洞門處進行觀測,若表現出異常,則應及時上報情況并停止盾構掘進工作。⑤控制出土量。盾構掘進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出土量,同時還應保持泡沫系統和循環水系統的良好狀態,以保證土被順利排出。
(八)盾構第一次接收施工。洞門混凝土破除作業將要完成時,暫停盾構掘進,通過清除洞門范圍內的殘碴及泥土,逐步降低土壓力值,以確保安全。待完成鋼套筒內回填后,即可重新啟動盾構機。當刀盤進入加固體后,由于此時沒有土層存在,盾構繼續掘進時將不會繼續出土。每掘進1.5m應立即拼裝工作環,以盡量減少進入洞口時間。當盾構機前盾脫出車站內襯墻50cm時,停止推進,立即在主體結構預埋的洞門鋼環與盾體之間焊接一整圈弧形鋼板。
洞圈封堵完畢后,每環管片都應通過其注漿孔進行二次注漿。為了防止漿料沿管外的間隙流出,在鋼板周圍的不同位置開設注漿孔,在洞圈外進行補壓漿。
(九)盾構第二次接收施工。通過盾構機徑向注漿孔及弧形鋼板上注漿孔觀察,在確保注漿效果良好的情況下,開始拆除弧形鋼板并進行盾構掘進,直至盾構機完全推上接收托架,如果在二次到達時仍有漏水現象,對其進行壁后壓注10倍發泡率的油溶性改性環氧樹脂,待改性環氧樹脂遇水膨脹后,形成止水塞,封閉隧道縱向滲水通道。
(十)鋼套筒拆除。完成注漿后,先將鋼套筒內剩余的泥漿清理干凈,然后安排工作人員檢查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即可拆除鋼套筒上半塊,然后用起重機將盾構機吊出,最后再拆除鋼套筒的下半塊,完成盾構機的拆卸。
綜上所述,通過對柔性鋼套筒盾構接收技術的研究,不難發現該技術具有適應范圍廣、可多次利用、安全性高的特點,在接收過程中并不會出現像傳統接收技術那樣,出現因加固效果不達標而造成水土流失的風險,降低了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但該技術仍然還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如出洞操作困難、運輸及保管困難、費用高等,這些都需要人們共同努力去完善與改進。相信在未來,柔性鋼套筒盾構接收技術會變得愈發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