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摘 要:消除中職學生在就業與創業中的心理障礙,提高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養,已成為提升中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保障基本就業率的重要工作內容,應當在現有教學資源、設施、技術等因素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對教學設計、內容以及實踐進行創新優化,為實現中職學生心理培養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學生教育? 就業創業? 心理障礙
一、中職學生就業與創業發展現狀及建設趨勢
1.中職學生就業與創業的發展現狀
自上世紀末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實施擴招政策,使得高等院校畢業生人數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近些年,以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社會建設形態,促使對高技術、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數量進一步攀升,中職教育階段的學生需求人數也呈現出提升的狀態。但是由此而引發第一、二、三產業的布局變化以及人員素質結構的調整,與目前中職專業技術教育不相匹配,理論知識與企業發展需求不一致,造成中職學生就業與創業困難的局面出現。
2.未來中職學生就業創業的建設趨勢
伴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顯現出了新生代人才不竭的創造力和蓬勃的活力,在加強人才技術、技能創新培養的基礎上,逐步強化了對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多種素質的教育實踐。同時,隨著高新科學技術的不斷優化與應用,促使企業生產作業方式發生了重要轉變,為中職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歷史發展機遇。
二、當前中職學生就業創業心理障礙的主要類型
1.自卑的心理狀態
由于中職教育在教學規劃、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措施實踐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對于中職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全日制普通中小學教育階段來講存在著劣勢,導致中職教育發展與規劃發展建設轉變程度較為緩慢。致使中職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在教學視野、學習成果、思維靈活度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形成了自卑的心理狀態。
2.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
由于中職教育制度管理體系不具科學性,導致部分學習管理制度沒有落實到位,教學環境以及紀律要求不嚴格,無法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進行深入了解與探尋,使得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滋生了學習惰性,不能正確分辨學習的重要性。
3.較大的就業創業壓力
對未來從業人員崗位能力的需求標準,既是對掌握基本職業技能的考核,也是對個人基本綜合素養的檢驗,特別是在復雜條件下,應對工作崗位內突發事件發生以及如何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等內容,成為從業人員立足企業生存的基本要素。而目前階段,中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掌握技術運用能力而言還無法滿足當下快節奏的企業發展需要,多數技術型、專業型崗位則提高了對求職者的要求,導致適合中職學生生存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
三、形成中職學生就業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
1.社會建設因素
在社會建設進程中,由于社會公眾對于中職教育缺乏全面細致的了解,當下部分中職學生表現出的不良的從業跡象以及職業素養,使得社會人員對中職學生產生了較大的誤解與偏見,認為中職學生是學習能力差、沒有中學愿意要的人。在此影響下,使得企業在人員招聘和晉升當中,往往將考核的側重點放在學歷上。
2.教育培養因素
中職院校的不合理教學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的提升無法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教育活動成效不明顯,造成學生在學習期間無法通過對知識的理解與技能的掌握,對自身包括職業道德在內等心理綜合素質進行有效提升,而產生學習盲目性。
3.中職學生自身成長因素
當前中職學生對于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掌握專業操作技能的學習動力不足,無法集中精力對專業知識體系進行系統認真的學習,不能對未來就業創業環境、就業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與設計,導致“混日子”現象的發生。同時,中職學生的年齡處在青春叛逆期,思想的不穩定性使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特別是受消極思想潮流的影響,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過程受到了阻礙。
四、通過中職學生心理教育,消除心理障礙的重要性
1.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傳統就業與創業觀念中,穩定的就業崗位、高收益的創業領域成為從業者主要的擇業需求,然而中職學生有限的技術能力、知識水平以及視野范圍與崗位的高要求形成的矛盾沖突,無形中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逐步對中職教育的正確理解出現偏差。因此,開展中職學生心理教育要以實踐事例作為參照物,擺脫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加深對心理教育的深刻認識,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從而改正在教育中形成的錯誤思想觀念,樹立正確良好的思維意識與職業道德觀念。
2.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以心理素質教育為思想動力,促進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是實現中職“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突出中職就業與創業的實踐性,擺正思想觀念。通過學知識、學技術、學思想的意識行為表現出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想行動力,促使學生能夠從內而外、有感而發地加入學習的行列,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五、消除中職學生就業創業心理障礙的主要措施
1.構建并完善科學化的中職學生心理教育體系
首先,以培養學生綜合心理素養為目標,立足于當前中職心理教學現狀,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基本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化的心理教育體系。其次,就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措施三方面進行規范調整,重點是滿足學生對于中職教育正確性與必要性的認知、合理科學化未來就業觀念以及綜合學科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突出心理教學的實踐成分,進而增強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培養。
2.創新并引用多元化的中職學生心理教學措施
心理教育在形式與內容方面表現出了多元化和抽象化,對于現階段中職學生來說,理解領悟還有著較大的困難。因此,需要對現有心理教學措施進行創新優化,要充分利用高新科學技術,通過運用多媒體、微課、互聯網教學等模式,將部分心理教學概念由抽象化向具體化轉變,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還要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讓學生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中職技術人員的需求趨勢,正確面對中職教育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
3.優化教學資源逐步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心理教育格局
將社會元素逐步引入課堂教學中來,一是要與相關專業的心理教育機構進行有效對接,利用其對心理教育的專業性,引導學生能夠正視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礙,從而在發現中得到正確的解決方式;二是要與生產企業進行對接,充分利用企業內生產資源以及創業環境優勢,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優良場所,讓學生在工作中尋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感,激發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動力,從而逐步消除中職學生消極的心理障礙。
六、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心理障礙對于中職學生在就業創業成長中產生的消極影響,成為了中職學生提高自身適應能力以及良好心理素養的最大阻礙,同時也是限制中職學生就業創業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為此,應當在尊崇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構建教育體系、創新教學措施、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措施,逐步形成一套實踐性、操控性強的教育對策,助力中職教育的長遠建設。
參考文獻:
[1]楊靜秀.淺談中職生職業決策心理障礙及對策[J].新課程(教師版),2011(6).
[2]梁坤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職生就業成功率[J].考試周刊,2016(11).
[3]張丹宏.中職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對策[J].新課程(下),2016(2).
[4]趙廣生.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中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西部大開發旬刊,2011(5).
[5]何洛,鄔小贏,鄒麗紅等.對“留守”中職生的情況調查及對策[J].讀寫算(教研版),2012(10).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