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飛
摘 要:校園安全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的自媒體時代,校園安全不僅關乎著學院的財產安全、人身安全,也與學校的品牌、招生、發展緊密相連。因此,本文分析提出,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當代,做好校園安全工作,預防安全事件發生,及時妥善處理好校園突發安全事件,是技工院校在發展管理當中必須重視的工作。
關鍵詞:校園安全? 預防? 安全事件
我國要由“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由“制造”向“智造”轉變,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技工院校的發展,這一時期正是技工院校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同行院校競爭的白熱化階段,任何一個負面消息都影響著學校的招生和發展。中國有一句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社會的高速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導致今天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個小的沖突都有可能成為明天的頭條。所以,對每一個沖突事件,學校都要運用正確恰當的方法去處理,同時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特點把安全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校園安全是每個學校都關注的問題。它不僅關系到學校的財產安全、人身安全,保證學院正常的教學秩序,還對維護學院品牌,促進學校招生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安全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部分技工院校的學生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學習方面基礎理論較差,對學習興趣較低,熱衷于游戲;處于叛逆期,處理事情情緒化,易沖動;多數來自于農村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多種原因造成這部分孩子具有自尊心較強、得到關愛較少、遇事沖動不冷靜、不考慮后果、偏執等性格特點。這部分學生聚集在技工院校,在學校的社交活動中,爆發安全事件的概率要遠遠大于其他院校。因此技工院校更應該加強和重視校園安全工作。
要做好技工院校的安全工作,要從事前預防著手,并做好事后處理。
一、事前預防
學校安全事件簡單劃分有: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財產安全主要指學校、教師、學生財產因火災、偷盜、丟失、詐騙、破壞等直接或間接原因造成的財產損失。人身安全,主要指教師或學生因打架、意外、自身(例如:先天性疾病)、食物中毒等原因造成的危害。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學生群體還出現新的安全事件就是心理安全。心理安全事件有些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例如談戀愛情緒激動,有過激行為,或者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精神壓力過大,發泄、調節情緒方式不對(如外出喝酒惹事)等,有些是外部造成的,例如學生利用網絡誹謗他人,利用同學關系隔離他人等,侵犯他人心理(如自尊心),間接影響他人行為的。
在學校里發生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事件最多的群體就是學生。因此學生安全事故的預防是整個學校安全預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安全預防要做好以下3個方面工作。
1.教師
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開展安全培訓,讓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具有安全意識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一個擁有處理突發事件的教師能夠及時處理和化解沖突,防止矛盾激化釀成事故。反之,則會擴大和激發矛盾。例如,筆者學校有個學生打電話報警,警察調查后發現是由學生違紀引發的,教師讓學生交罰款50塊錢,否則不讓他進教室。這本是一個班級管理的小事件,但處理不好傳播出去對學校、教師都有影響。這就是因為教師本身沒有安全意識,激化了矛盾。如果教師在制定班規時讓學生共同參與,班規懲罰標準在同學的合理承受范圍之內,教師能夠耐心教育,尊重學生,就不會出現學生報警的事件。所以培訓一支擁有安全意識和處理突發事件的班主任隊伍對預防校園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除了自身有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能力外,對學生在安全方面還要盡到教育義務、管理義務、注意與告知義務和及時救治的義務。例如,有兩個發生在學校的相似案例:A案例,兩個學生在走廊打鬧,一名同學不小心磕傷。B案例,兩個學生在寢室洗漱打鬧,一名學生不小心被燙傷。兩個案件類似,但結果卻不一樣。A案例的處理結果是學生自己承擔責任,B案例結果是學生和學校都有責任。法院在判決時的依據就是學校教師對學生是否講解、強調了不準在走廊和洗漱間打鬧,是否安排有相關的管理人員,是否有相關注意標識等安全措施,如果學校落實了相關安全制度,不予追責,否則學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教師向學生宣傳安全知識,不僅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也是預防安全事件發生和事件發生后追責的依據。
2.學生
校園安全事件的大部分實施者和參與者都是學生。因此建立學生的安全檔案是預防和減少安全事件發生的前提條件。學生從錄取進入學校就需要建立個人檔案,教師對學生身體狀況、家庭背景、過往歷史、心理狀況要有大致的了解,在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所側重,因材施教。例如,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先天性疾病),在校期間要多注意其人身安全;對單親家庭的孩子要多注意心理問題;對有打架歷史的孩子要摸清他的朋友關系等等,預防安全事件發生。
學生安全事件的發生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有預謀和計劃的。例如筆者學院發生的一起案件:兩名男同學在走路途中不小心碰到了一起,一名男同學有女同學隨行,雙方互不謙讓,都要在女同學面前維護自己所謂的“面子”,雙方從惡語相加到大打出手,釀成了一場安全事件。因此,學校要針對偶然發生的案件,加強學生自身修養,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來預防和減少安全事件的發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寬容大度才是真正的面子和實力。在學校里,一些學生出于哥們義氣相互約架,這就是有組織和預謀的案件,預防案件學校需要建立快速通暢的學生信息反饋機制。例如,學生安全員組織,能夠及時反饋存在在學生中的安全隱患,及時介入處理,預防安全事件發生。
3.家長
家長在校園安全事件預防中應該做到定期主動和班主任聯系,了解學生情況和反饋家庭情況。技工院校招生對象多是初中畢業生,學生處于叛逆期,和家長有一定抵觸情緒,家長不能因此減少和孩子溝通或者不溝通,否則,容易引發心理安全事件。家長更不能認為學生已送到學校,學生安全就完全是學校的責任,家長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陪伴,而不僅僅是錢!筆者學校有個女孩,家庭發生變故,爸媽突然離婚,周末放假時孩子離校,開學返校時,班主任統計人員時發現這個女孩沒來上課。教師馬上聯系家長,家長說自己出去找,之后也沒給班主任反饋信息。兩天后家長找不到孩子來校要孩子,又是報警,又是大鬧。到第三天的時候孩子自己返校了。追問其原因,說是自己心里難受,自己出去玩了。這都是家人與孩子溝通不夠、關愛不夠造成的,如果家人和班主任及時溝通,幫助開導孩子,就不至于發生此類安全事件。所以家長也是安全預防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二、事后處理
安全事件一旦發生,處理的結果就非常重要,好的結果是學生、學校通過此事件,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自我和完善管理;壞的結果是對學生、學校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甚至有些影響伴隨著孩子終身(例如:處罰記錄),有些負面新聞長期存在,影響學校的發展。因此,在事件處理過程中如何避免出現負面結果是我們應積極準備。
1.緊急處置
安全管理部門得到安全事件發生的消息后,安排離案發現場最近的管理人員迅速趕往現場,首先確保學生或者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如有必要撥打急救電話120。其次,通知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有人員傷亡的請示撥打110),控制現場,盡快恢復正常的學校秩序。例如,筆者學校有名學生,急著上課,吹風機電源沒關引起著火。保衛處得到消息后立刻通知宿舍管理員前去撲火,所幸著火區域不大,就在一個寢室內。火災撲滅后,迅速善后,及時聯系寢室同學做工作:不宣傳、不拍照、不議論、增強安全意識,加強安全培訓等。到放學宿舍開門時一切恢復正常,通過此次案件學生吸取了經驗教訓,增強了安全用電意識,同時對學校也沒有造成輿論的壓力。這就是一個相對較好的結果。
2.調查取證
對安全事件的調查取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理清責任認定,為下一步的事故處理做好準備工作。如果沒有調查取證,沒有摸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后續的處理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從而加大事件的處理難度。有個班主任處理班級的一起打架事件:一天A同學向B同學要飯卡吃飯,B同學不給,A同學就把B同學打了。班主任主觀判定是校園欺凌(因為A同學相對B同學要高大強壯),見了A同學就是批評教育,而A同學剛打架情緒激動,也不解釋,就說班主任不公平,還辱罵了班主任,最后鬧到了保衛處。經調查發現,A同學和B同學原來是好朋友,雙方約定一起吃飯,先用A同學的飯卡,后用B同學的,可A同學的用完了,B同學不讓A同學用才引起了這場沖突。事后保衛處出面對A、B同學都進行了教育,教育他們要守信,不能沖動打人,不能辱罵班主任,要學會表達自己。這本是一個班級內部就可處理的案件,就是調查取證不全面、了解不透徹才造成的矛盾升級。所以應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3.與家長溝通交流事故處理方式
學校安全事件處理方式一般有:協商、調解或者邀請第三方調解、訴訟等方式。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學生、學校影響結果也不一樣,而要選擇好的處理方式需要家長的配合,這就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
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是學校處理安全問題的關鍵,但也不意味著我們要滿足他們的全部需求。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我們要做好調查取證、資料準備工作要換位思考,了解訴求,不做承諾,整理信息及時反饋給學校;做到有責不推、無責不攬、依法行事、不卑不亢。筆者學校處理過的一個案件:因語言沖突,5個學生把一個A同學給打了,事后處理時雙方父母來校協商,5個學生家長態度懇切愿意賠償和支付醫藥費(每人1000元,共計5000元),A同學去醫院檢查,身體無礙,總共花費不到3000元。可是A父母堅持走訴訟程序不支持協商和調解,最后報警處理。這個案件最終處理結果還是雙方協商。所以家長在處理安全事件中也要冷靜,不要有太多其他的想法,把事情擴大化。
4.輿情應對
網絡時代的到來,任何一個安全事件都有可能讓學生或其他人員通過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在網絡上傳播。對此我們要做的是在可控范圍內盡最大努力去控制網絡傳播,其次對已經傳播引起媒體注意的要做好應對準備,要成立專門的應對小組。南方某學校有個案例,有個女學生談戀愛跳樓,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只是受傷。有同學把相關照片、視頻傳播到網上,引起媒體注意去學校采訪,學校采取的應對措施是,對來校采訪的媒體不阻止也不支持,不能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對事件只描述不判斷,不講原因,保護學生的隱私。另一方面積極和家長協商溝通,最終事件在學校和家長達成一致條件下解決,媒體也不再追究。所以安全事件的順利解決是對輿情的最好應對。
5.賠償
安全事件發生后,尤其是涉及重大的、產生治療費用的事件,最后處理的難點,往往就是賠償標準問題。對此,學校一方面要積極配合保險公司對學生賠償(學校要堅持學生入校后交納保險,保障意外發生),另一方面要堅持責任追究,堅持依法治校。學校確有責任的,要依法、及時進行傷害賠償,實現“不鬧也賠”;學校沒有責任的,不可“花錢買平安”,堅持“鬧也不賠”,杜絕“以鬧取利”,否則以后出現類似事件,學校將處于被動;同時堅持責任賠償,也是對學校、對當事人公平的一種體現。
技工院校校園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落實好安全管理制度,保證校園安全是維持正常教學秩序,促進學校發展的前提條件。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安全工作具體化,具體工作簡單化,簡單工作規范化,規范工作長效化,是保證校園安全的重要舉措。這樣有了安全的教育環境,我們才能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資訊,2008(6).
[2]黃進.關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幾個問題[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08(1).
(作者單位:鄭州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