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打造有效課堂,學生與方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運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課堂教與學的質量保障。教學方法是為學生服務的,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心理,為學生設計更加適合的內容,用發展的眼光實施教學。
關鍵詞:小學生;教學技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08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79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為了進行有效教學,總是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忽略了對學生主體性的調動。其實,教學實踐證明,要打造有效課堂,學生與方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首先,我們知道課堂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沒有主動性、沒有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不能主動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不斷獲得和內化自己的知識,則教師在課堂上講多少內容、知識都是沒用的,學生吸收不了也接受不了。其次,如果學生有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也有努力學好的主觀意識,可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死板、守舊、不靈活,對于知識的講解看似面面俱到,可各個知識點又都講得不透、不明,這會讓學生覺得乏味、無趣,對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無益的。那么在新課改下,什么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才是有效的,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有效教學呢?筆者經過研究相關論文,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設置懸念進行有效的導入
導入環節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非常重要,可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認識到導入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總是開門見山,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中,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在教學前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讓他們產生融入學習的主觀意識,有學習和獲得知識的欲求,然后教師再利用自己的教學方法銜接好接下來的教學,這樣課堂教學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在課前結合教學的主要內容,用設置懸念的方法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打開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用一種探索的學習方式跟著教師的教學思想積極思考,獲得知識。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事實告訴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發展和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了好的習慣,學生的學習不但不會覺得累,而且還很快樂,學習效率也高,久而久之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會把學習過程當成一種樂趣,這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或者課下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的習慣,以及遇到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不能讓疑難雜癥過夜,這樣不但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水漲船高,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和督促學生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也要積極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和教師結合起來,一起努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但對學生現下的學習有好處,其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將會受益。
三、在課堂教學中用心設計問題
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集中精力,除了教學方法要新穎、有趣,有吸引力外,還可以在教學中結合內容,突出重點或結合知識點設計問題。讓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積極氛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我就問學生,為什么詹天佑要把線路設計成“人”字形?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探究設計“人”字形線路的方法與原因。經過討論,再結合講解、演示、觀察,學生明白了“人”字形線路的作用,不僅順利解決了教學重點、難點,也讓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敬佩萬分,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效地學習。事實證明,只有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也能主動思考、探索,努力提高學習質量。所以,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定位師生間的關系,摒棄過去高高在上的認知觀念,與學生平等相處,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位學生,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有所悟,真正當好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在平日的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聆聽學生心聲,認真對待他們的意見與建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和朋友。當然,對待學困生,教師也要做到積極鼓勵,善于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困生逐步恢復學習的自信心,慢慢提高成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困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他們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自我認知等等。只有教師能站在學生立場上,為每一個學生所想,才能有助于班集體的和諧建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齊馳,張玉峰.淺談打造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33).
[2]左清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田愛軍(1972.10— ),男,漢族,一級教師,甘肅清水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