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甘肅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1月10日開幕。甘肅省長唐仁健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唐仁健說,剛剛過去的一年,是甘肅發展歷程中極為特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篤定實干、克難進取,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步,呈現出經濟平穩運行、改革有序推進、開放不斷擴大、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唐仁健說,甘肅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剩余17.5萬貧困人口脫貧,8個貧困縣摘帽退出,務必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要堅決攻克最后貧困堡壘,撕掉‘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簽,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新增脫貧攻堅資金、項目、舉措持續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對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縣和村實行掛牌督戰。”唐仁健說。
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水平普遍較低,勞務輸出多以體力型為主。針對這一實際問題,甘肅省政協委員、臨夏州政協主席王正君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教育專項資金傾斜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造提升現有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實驗實訓條件,讓更多貧困勞動力有一技傍身,使勞務輸出轉向技能型轉變。
王正君還注意到,近兩年脫貧攻堅政策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建檔立貧困人口享受的到戶產業、危房改造等政策明顯優于一般農戶,導致部分邊緣人口的收入反而低于已經脫貧致富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盡管國家提出要解決邊緣人口存在的各類問題,但因政策未明確,基層落實難度大。建議允許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財政涉農整合資金用于解決邊緣人口的產業、就業、住房等突出問題。
“甘肅是欠發達省份,生態環境保護將一直是該省發展過程中的短板所在。” 甘肅省人大代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萬鵬舉直言。
甘肅省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林鐸在分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就直言,全域無垃圾不能“只重面子不重里子”。之所以這樣說,緣于日前被曝出天水市境內渭河及支流水體污染、河道采砂、河道傾倒垃圾事件,“無人機查看發現,偏僻河道滿是垃圾”。
目前,黃河流域甘肅段污染問題仍有發生。萬鵬舉建議,在提高民眾保護黃河流域生態意識的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大力投資,加快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雨污分流)項目的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甘肅要統籌推進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突出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保護治理兩大重點,開展瑪曲沙化退化草原鞏固治理工程,強化祁連山水源涵養保護,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
作為企業代表,甘肅省政協委員、天水市甘谷縣勤英生態綠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勤英表示,“今年,我們將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參與實施渭河流域生態綠化工程,在渭河甘谷城區段沿岸,栽植欒樹、大葉女貞行道樹8公里,改善渭河沿岸生態環境,同時,圍繞全省十大生態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土綠化行動,在安遠鎮菜子山流域進行荒山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