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美琪
中華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融合能有效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索適合孩子的教學方式,滿足孩子的學習需要。同時針對目前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社會、學校、教師、幼兒等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傳統文化深入教學的機制,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主動探究、深入學習,不斷創新發展優秀文化,落實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
(一)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構建高質量教學課堂
幼兒園課堂教學要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拓寬孩子的知識層面。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傳統文化故事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教師要針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幼兒園課堂中的現狀,探究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應對措施,構建高質量教學課堂。
(二)培養孩子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促進孩子綜合發展
一些傳統文化故事能夠幫助孩子更直觀地感受文化傳統,讓孩子感受不同情境的學習氛圍,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傳統文化素養。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會改變孩子的文明素養、氣質習慣等,更好地促進孩子綜合發展。
(一)采取創新性教學,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課堂
在幼兒園課堂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孩子為本的基本理念,根據課程要求進行備課,并采取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在既有的教學條件下結合教學經驗,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孩子的能動性。
同時,教師要在課堂上留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孩子們進行自由的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增進了解,互相幫助,在課堂中讓孩子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對傳統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例如:在學習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女媧補天等傳統神話故事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PPT等形式,采用新奇有效的教學方式將相關知識教授給孩子,調動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幼兒園課堂的有效融合。
(二)激發孩子興趣,構建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情境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紀,教師要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采取將中華傳統文化引入式、興趣化教學的方式,有效構建傳統文化學習情境。教師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教學課程,不能毫無鋪墊地直接教學,而是要循序漸進引入式教學,可以利用講述傳統文化故事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三字經》時,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比賽等形式,提高孩子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構建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情境。
教師還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通過教授傳統文化理念,讓孩子們模仿古代禮儀的相關情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文化素質,又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知識,提高課堂學習質量與效率。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個人習慣,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培養孩子優秀的傳統文化素養,選擇適合孩子的教學方式,同時以孩子為主體,幫助孩子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學習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能培養孩子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幼兒園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培養幼兒的綜合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