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古今,教師一生鞠躬盡瘁奉獻教育事業是常態。無數一線教師捧著一顆心而來,情灑三尺講臺。無論是華麗登場,還是樸實施教;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僻遠鄉村;無論是霜染兩鬢,還是青春年少。我也無私地耕耘于教壇23載,情灑三尺講臺,為育滿園芳菲。
習總書記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拿破侖說:“人類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愛國心。”教師,必須立德樹人,必須是愛國心的垂范。我就在三尺講臺灑下愛國之情,為讓學生傳承家國情懷。如,在愛國主題的課堂上,我心中激蕩愛國情感,動情的講授,愛國情境的創設,渲染了濃郁的愛國氛圍。情感的感染力本來就強,加之是老師為情感源,對學生的感染力更強。當時學生的愛國激情瞬間爆棚,讀書聲、回答聲鏗鏘有力,深情款款。平時談到祖國成就時自豪,回顧滄桑歷史時傷心,歌頌愛國志士時敬佩,升國旗時肅立敬禮唱國歌……
教師愛國情感澎湃雖是自然流露,卻潛意識傳承情懷;雖是平凡之舉,卻在深遠影響著學生形成偉大的祖國意識形態。教師可挖掘愛國教育好素材,融合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感染學生傳承家國情懷;還可拓展延伸愛國實踐活動到課外。“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位教師都當好愛國情感感染源,就能達“代代傳,傳千秋;時時延,延全球”之效。
愛能激發積極的心態,愛能矯正扭曲的人格,愛能喚醒沉淪的靈魂。魯迅說:“教育植根于愛。”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愛的教育踐行者。教師的關愛,是學生茁壯成長的搖籃。我把愛生之情灑在三尺講臺上,為的是助力學生茁壯成長。我關愛每一個學生,無私無偏袒,當學生犯錯時嚴慈相濟,當學生進步時熱情激勵,當學生失意時真誠勸勉,當學生得意時誠心警示,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伸手相助,當季節更替時噓寒問暖……溝通之時,真心相待,諄諄善誘,以情動人。前個星期,一位女生的家長求助于我。原來這個女生對班中一個男同學不講衛生有恐懼感,因跟他有過接觸而多次在家哭鬧。我針對這個女生乖巧、學習優秀的特點,實施“表揚——激勵——舉例——開導”方案。先友善地溝通,用愛心換得她的放心,之后進行幾次跟蹤性談心。當家長反饋孩子已釋然時,我很開心。只要學生身心健康,茁壯成長,教師再忙再累也無怨。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更可憐天下教師情!
愛如春風,吹開心窗;愛如暖陽,暖入心房;愛如春雨,滋潤心田。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是育人成功的關鍵。學生成長過程中有天真幼稚,有懵懂,有煩惱,有挫折,有迷茫,也有個性。強勢會反彈,軟語能暖心。師者,應為仁愛之師。要“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一切為了孩子”,關心、尊重、愛護學生,助力他們茁壯成長。讓他們敞開心扉,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就像老師愛自己。
馬克·吐溫說:“要把敬業樂業當作做人的根本,當作做人的靈魂。”我步入教學生涯一路走來,敬業樂業就是“根本”與“靈魂”。我在三尺講臺上灑滿敬業之情,為培育滿園芳菲。首先,為人師表。我從自我做起,愛國、文明、禮儀、勤奮、好學、正義、堅強、團結、善良……以德立身,率先垂范,使學生受到高尚人格的感染,以師為鏡,傳承美德。我“勿以善小而不為”,幫學生撿筆、開風扇、開燈、擺正課桌等,感染了學生不計個人得失,樂于助人,樂于奉獻。這幾天,同學們踴躍地為班級圖書角捐書,積極分工合作,捐書,收集書籍并做好登記,擺書,做好借書還書登記,圖書角管理,書籍保護,書籍收回,忙得不亦樂乎。其次,不懈學習。“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我通過學習知識充實自己,通過鉆研提升專業技能,通過經驗積累精益求精。繼而開拓創新,曾幾何時,各種教育教學新理念悄然步入教壇。再次,教書育人。我把新理念融于課堂教學實踐中,大膽進行課堂改革,寓教于情,寓教于樂,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個性飛揚,讓學生開啟智慧,釋放情感。從而使學生高效獲取語文素養,內化高尚情操。在教育方面,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自信、樂觀、團結、進取。第四,樂于奉獻。我在教壇上“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對工作高度負責,兢兢業業,學生各方面素質得以快速發展,班風學風積極向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長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把每時每刻的勞動和創造做好,讓它們留下足跡,烙下印記。首先,要責任入心;其次,要踐行敬業。也既是,教師要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進行敬業行動。為人師者,要踏上敬業的征途,必先強大內心,充實學識儲備。要有為人師表、勤謹治教、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等志,要有不斷學習、多方所得做儲備。要滿懷激情,不懈敬業,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提升,在提升中超越。矢志哺育祖國花朵,培育滿園桃李芳菲。
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取教化者在師儒。”教師肩負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并以塑造德才兼備之人為目的的神圣職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路上,我們須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一如既往地情灑三尺講臺,為育滿園芳菲。讓我們眾志成城,用師德鑄師魂!使普天之下,桃李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