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芹
管建剛老師認為:“99.99%的家長希望聽到的是孩子的亮點,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亮點,都是希望,都是未來。”之前我與家長聯系時,不是批評孩子昨天作業沒有做,就是抱怨孩子課文沒按時背,或者告知孩子單元測試不及格。老師送去的是失望而不是希望,心肝寶貝在老師的信息里這也是問題,那也是缺點,家長能愉快地合作嗎?
管老師認為:“跟家長交流,給了希望和未來就能很好的談下去,給抱怨和失望,給孩子的這不好,那不好,當然不開心,當然要談崩。因此哪怕家長說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好,老師也要在“這不好,那不好”里尋找“好的”地方。彼此開心,彼此合作才是溝通的根本目的。管老師的這個妙招,就是多感謝后進生的家長。
管老師在《一線帶班》中說有個老師用上了這一招很有效。她班有個漂亮但成績不怎么漂亮的小姑娘小貝,經常忘帶家庭作業,背誦課文拖拖拉拉,總是最后一個過關。有一次,背誦成語,在老師盯著她讀啊背啊,八個成語終于在放學前過關了。這位老師就學著管老師的方法,給小貝媽媽發了一條短信:小貝媽媽你好!孩子的“練習一”背誦已經過關,特此表揚,感謝您的督促!
奇跡發生了,平時從不回短信的小貝媽媽秒回:謝謝老師,我回繼續督促孩子學習的。后來,背誦《三顧茅廬》,小貝居然按時過關了,這回真真切切是家長督促的功勞。
看了這個事例,讓我茅塞頓開。可巧班里的小寒,也是這樣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作業是經常忘記帶來。那天,作文在學校里沒寫完,讓她回家完成等周一帶來。可是又到周五了還沒交上。那天中午我準備留下她寫完。我通知家長,讓她寫完再回家。中午放學時,她說作文本在家里,只好讓她回家去寫。我告訴她,下午一到學校就去交作文。下午一到校,她把作文送到了辦公室,卻寫在了一張紙上,內容也很少。
看著她補的作文,本想再通知家長,說她沒有按照要求完成,但是看到孩子補了作業,又及時來交作業,我就想到了管老師的感謝家長這一招。我給她媽發信息:“小寒媽媽,您好!孩子下午一到學校帶著補好的作文去交給我,感謝您的督促。”不一會兒,她媽就回復:“不好意思張老師,給您添麻煩了,其實這篇作文上個星期五下午我陪她寫了,最后她沒放書包里,估計是弄丟了,我這孩子整天丟三落四,注意力也不集中,以后還望張老師對她嚴厲一點!如果需要我配合的,請盡管告訴我。”
看到家長的回復,我記住了管老師教我們的,跟家長溝通時,要給家長希望。家長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時,我們老師要在這不好那不好里尋找孩子好的地方。我發過去:“孩子很有上進心,再加上您的上心,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接著,又告訴她:“作文是要求寫到作文本上,周末您讓孩子把作文寫到作文本上,周一交給我,好嗎?”
家長也是秒回復:“好的,給您添麻煩了,以后我一定重視!”
到了周一,小寒到校后馬上給我送來了認真完成的作文本。看,管老師的小妙招“多感謝后進生家長”,真的立竿見影,行之有效。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希望,家長才有動力去督促孩子。有了家長的督促。孩子回家作業按時完成了,老師的批評少了,即使是后進生的學習成績還不能提高,最起碼也不會后退。
近段時間以來,小寒同學的作業按時完成的次數越來越多,書寫越來越認真,學習態度有了很大轉變。我讓她當收作業的小組長,責任心很強,經常督促組里其他作業拖拉的同學。
為管建剛老師的這一妙招點贊!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在實踐中有自己深入的、理性的思考,把這種思考記錄下來,升華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層面,就是最接地氣的經驗。只要帶著班級,不管教什么學科,這本書都會幫到我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一線帶班》有看頭,有學頭,是一線老師們的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