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學習是在網絡技術成熟基礎之上提出和不斷發展的,能夠彌補傳統校內課堂學習模式的不足,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本研究借助混合學習模式開展的優勢以中職體育學習為研究對象并有針對性地探討混合教學策略,為學生不斷開拓體育學習的新路徑。
關鍵詞:中職體育;混合學習模式
一、前言
隨著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視,中職體育教學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優化,傳統中職體育教學以集中授課為主,未能有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課堂氛圍也較死板,學生學習過程中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所以,為了解決傳統體育教學所帶來的弊端,中職體育借助網絡科技發展的大好前景努力拓展線上學習等混合學習模式,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同時還能滿足學生不同的體育興趣,對提升教學的成效也有較大的幫助。
二、混合學習模式的優勢分析
混合體育學習模式很好的解決了傳統體育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其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是線上線下體育教學的優勢互補。體育學科由不同的項目組成,教學內容多樣,但有限的教學時間無法充分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此時線上體育學習的優勢就不斷彰顯。線上學習具有靈活自主的特點,一些在線下教學中無法充分拓展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來深入了解,同時線上教學內容可以無限重復利用,學生能夠對體育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重復學習,加深印象。第二是混合教學的資源豐富多樣。目前中職體育混合教學所采用的主要方式為線上、線下和校外實踐教學等相結合的方式。校內線下教學能夠很好執行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線上學習資源豐富,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學習,甚至一些不常見的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通過線上教學資源輕松獲得,能夠充分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需求。校外體育實踐教學能夠解決部分學校場地、師資等軟硬件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利用社會資源充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體育學習參與的激情。第三是學習過程中師生交互的多樣性。傳統中職體育教學師生主要通過面對面的方式進行交流,由于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師生間交流不夠充分。而混合學習方式師生交流更加多樣,尤其是線上體育教學,除了能夠與教師打破空間限制進行交流外,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線上留言等方式隨時隨地分享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三、混合學習模式的設計原則
混合學習模式設計需要遵循三點主要原則。首先是雙主性原則。線下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線上教學以學生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主要起到監督和管理的智能,以防線上教學的無序狀態。第二是整體性,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要做到有機整合,線下教學作為線上教學的延伸補充,在設定教學框架的同時,不能偏離線下教學的主旨,要做到教學過程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第三靈活性,混合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不僅僅拘泥于書本教材,而是利用豐富多樣的線上資源和社會資源,所以混合學習模式的設計實現教學內容的選擇在滿足學習目標的前提下能夠靈活自主。
四、中職體育混合學習教學策略
1. “計劃—監控—反饋”策略
混合學習不是無序無紀律的教學活動,與傳統線下教學一致,需要有一定的監管和約束來保證教學計劃地有序開展。所以混合學習策略的應用必須首先制定系統的體育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來進行混合學習,線下學習教師可以用肉眼直觀的監控教學進度和教學成效,而線上教學教師也需要利用后臺管理功能實時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不是放任不管。最終教師要及時對混合學習的過程和成效進行反饋,以此保證混合教學的質量。
2. 個性化輔導策略
混合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拓展了更為多樣的教學途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差異進行一對一輔導,同時也能有效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所有學生的學習起到更為有效地關注。個性化輔導不僅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結合學生的個性定制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3. 協作學習策略
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很多學生無法達到制定的學習目標。而混合教學模式為師生間乃至學生間的協作學習提供了便利?;旌蠈W習模式下,學生協作學習的方式主要有個體間協作,可以是師生協作,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個體間的協作,還可以是小組協作。學生在協作的過程中不僅能起到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共同促進的成效,還能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4. 資源共享策略
混合教學模式為體育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這不僅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挑選和推薦適合的教學資源,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來推薦優秀的教學資源,做到資源共享。
五、小結
綜上所述,體育混合學習模式進一步擴充了中職體育教學體系,同時也開拓了多元化的教學新路徑。在今后的中職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利用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不斷探索多樣的教學模式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非,余勝泉.中學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實施模式[J].現代教育技術,2007(11):79-83.
[2]祝智庭,管玨琪.教育變革中的技術力量[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9.
作者簡介:王曉宇(1983-),男,漢族,江蘇啟東人,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