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
摘? ?要: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同時也是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偉大藝術。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也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更加用心地點撥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將書法智慧存放于心中,當學生懂得了書法技法,繼而通過書法“悟道”,感受到更多的人格力量、精神氣脈,由此讓本人的成長和發展達到一個更高級的層次,這對于學生的未來人生有著重大的推動和幫助。書法教師在此過程中,也需推動本人的人格建設,造就更好自我。
關鍵詞:小學書法;教學模式;傳道模式;傳技策略;影響探析
小學書法教師要保持一個清晰的教學定位,構建起正確而又嚴謹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幫助小學生,讓更多的小學生品嘗到學習書法、完成書法作品的巨大樂趣和美好,由此學生方可沉浸在書法的學習世界中,不斷地打磨個人的書法技藝,同時又可以在打磨技藝的同時,鍛造相關的人格,領悟到書法帶來的雋永智慧,并且在完成書法作品后,令精神力量得到相應的升華。教師也要及時豐富和發展自我的教學方法,由此幫助學生攻克難題,取得進步。
一、小學生學習書法的意義分析
(一)令學生萃取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現代人加以繼承、賞析和頓悟,由此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教師要認真地幫助學生,讓更多的小學生學習到傳統文化的精華,由此提高本人的文化素養。
(二)協助學生修身養性
小學生往往天真活潑、無拘無束,同時也存在著心浮氣躁、心思浮動等等問題,自身的定力、耐力都存在著相應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更多的小學生通過書法藝術,修身養性,養成動靜結合的特點,由此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突破。“體操王子”李寧,便是在學習了書法藝術后,將書法的智慧與體操的柔美相結合,由此在體操賽場上取得了更加光輝奪目的成績。
(三)令學生產生對于文化的真摯熱愛
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不可勝數。小學生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在繼承優秀文化的同時,在心中產生對于文化的崇敬感和真切熱愛,并且在隨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心去捍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1]。
二、教師應如何協調傳道與傳技的關系
(一)傳技是傳道的基礎
書法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書法的同時,要讓學生打下扎實的根基。要渴望了悟書法之道,首先要用心地接受書法之術的洗禮和灌注。當學生完全懂得了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書法作品,當學生掌握了書法的內在法門,自然能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到書法的“道”,觸及到內在的靈魂,由此實現綜合提高。
(二)傳道是傳技的升華
“傳技”是“傳道”的前提,書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書法技術的同時,不能以此為滿足,而是要讓學生更加用心去領悟書法世界的必然法則,懂得把力量、技巧、柔韌性、伸展性、凝聚力等等融入到書法作品中,并且在完成相關的書法創作時,更好地品味書法世界的無限智慧。書法技術是學生的階梯,沿著這條階梯,學生將不斷地勇敢攀登,直到攀登上書法藝術的頂端,領悟得到書法藝術的無限智慧。
(三)傳技與傳道相互推動
小學書法教師,要將“傳道”和“傳技”相融合,同時又能讓這兩者相互推動、相互扶持,在彼此推動的同時,學生方可實現本人的長足提高和重大突破。書法是講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書法之道便是書法的世界觀,書法之術便是書法的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融合、滲透、彼此推動,由此確保更多的小學生愛上書法,在書寫的同時領悟到相關的智慧,由此一來,學生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成長和發展,學生也能克服書法的隔膜和知識盲區,對于該項藝術產生更加深刻地認識[2]。
三、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書法的具體策略分析
(一)讓學生認識到自我的書法基礎
不同的小學生的書法學習基礎是不同的,教師要用心地幫助學生,從而讓學生能看得到自我的書法基礎,在認識到個人的書法基礎后,繼而沿著更加寬廣的道路去發展個人的書法能力。教師可以帶給學生相關的書法臨摹紅本,繼而讓學生認認真真去完成相關的臨摹。學生在認真臨摹、認真學習、認真練習的同時,夯實個人的書法基礎。教師也可以將唐詩、宋詞的名篇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認真書寫,在摘抄詩文名篇的同時,學生又能鍛煉書法能力、背誦能力,同時讓個體的綜合文化素養得到均衡的提高。
(二)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書法創作興趣
小學書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書法的同時,不能讓學生放棄個人的志趣。小學生很容易對于所做的事情感到厭倦和煩躁,教師要用心地幫助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懂得克服本人的浮躁感和厭倦感,能對于書法產生持久的熱情、喜愛和追求,在此同時,學生方可沿著正確的學習模式去研究書法,并且對于書法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也要積極創設更好的外部環境,讓學生滋養更多的書法學習的精華,由此令學生的書寫視野得到拓展[3]。
(三)令學生通過大量書法練習鉆研術與道
小學生要認真地研習書法作品,在觀摩高質量的書法作品后,繼而將內在的神髓和精華吸納到個人的心靈中去,由此讓更多的小學生懂得如何去完成書法創作,如何能寫出真正高質量的作品,這對于全體的小學生而言都是意義重大的。教師可以將王羲之的《蘭亭序》、張旭的草書、顏真卿、柳公權、米芾、蔡襄等等書法家的作品,通過圖片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繼而讓學生能感受到最高級的書法作品的魅力,同時在遠觀的同時,向其借鑒,從而萃取得到相關的精華和血脈,并且化為己用。教師在旁要認真地解說,將不同的書法作品的內在魅力和高妙之處向小學生加以詮釋,由此讓更多的小學生懂得相關的道理。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書法的同時,不能讓學生對書法產生畏難之心和逃避之心,而是要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這門傳統技藝產生深厚的熱情和熱愛,又能讓學生懂得沿著正確的學習模式和學習道路去克服相應的學習障礙,在此同時,學生方可得到重大的提高。教師要營造出更好的書法創作氛圍,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得到充足的勇氣和力量,去完成相關的寫作,并且從中感悟到書法之術和書法之道,由此,學生的書法能力才能得到顯著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田甄.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分析及解決辦法[J].2019(06):1-2.
[2] 邵向舟.淺談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性[J].新課程·上旬,2019(04):34.
[3] 程思兵.小學書法教學的學習興趣激發途徑及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38.